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個密法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個密法

終於有機會,得到上師傳授的第一個密法了。不僅是大家都在這樣說,而且,有人向木江師兄求證時,木江師兄也只是笑,並不否認。

也許,有人把這種態度當成默認。但有些懷疑論者,還是在猜測。畢竟好消息來得太早,估計有些期待的心,不敢肯定。

但另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是確認了的,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師原來的弟子們,又來了十多個,我的宿舍也被安排進了一個人。此人居然是湖北來的,可見,密法傳播之廣,參透之深。

我們之間很少說話,但簡短的接觸與交流還是有的。他是三年前就已經拜師了,也學過一些密法,關於寶瓶氣、九節佛風之類的,反正我也不太懂。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一定是上師的正宗弟子。他的修為,從打座拜佛時就可以看出來,非常專業,當然,修法前後的儀軌,也非常複雜與奇特。

以藏傳佛教的規矩,每一個法系甚至每一個具體的密法,都有自己特有的儀軌。從拜佛的姿勢、法器的使用、咒語的持誦、上供的方式、打坐的姿態等等。最為複雜的區別,是手印,手的姿勢表達不同的法門及含義。這一切加上內心觀想及思維的內容,才構成一個法門獨特的修持方法。這是秘密,不可向門外人透露。

在傳授密法之關,上師還要選擇日子與時辰。當然,也選擇對象,就是對自己的弟子,可以教哪些法,不可以教哪些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這一天,早上的時候,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佛堂,先聆聽了上師的傳法前開示。這些教言是可以被記錄的,所以我就先錄下來了。上師先用菩提心來打開話題,這與我們前兩天聽到的消息差不多,今天,上師估計要給我們傳授菩提心心法了。上師說到:

我們學佛的人,每天都在檢視自己的“菩提心”。作為修行人,時而覺得自己還挺有善心的,時而又會覺得自己還差得太遠,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的修習還僅僅停留在對世俗菩提心的修鍊層面上。我們還需要常常去提醒自己:什麼是菩提心?如何做是正確的?如何做是不正確的?我們還需要不斷地用善願和善行來規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對自己通常是很苛責的——這個事做得好了,就得意,那個事做得不夠了,就思前想後地怪罪、擔心自己。這樣的狀態,又使得我們學佛的人有時會比平常人更容易把自己的心安放在沉重的我執之中。

在我見到過的學佛的弟子們裏面,有驕傲、膨脹的,也有小心謹慎、唯唯諾諾的。有的居士,自己的感覺就像成了佛一般,對佛教知識了解得越多,學佛的道路就偏失得越遠,他們會從每件事情中暗示自己是了不起的,而自己絲毫沒有覺察自己的狀態;而也有些居士們,則每天都在擔心自己是否做錯了事情,在每一件大、小的事情上糾纏規矩與對錯,生活中的細節和念頭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勞神也就難以窮盡了。當然,我並不能說處在這樣狀態的居士們都已經偏離了學佛的正途,但是我可以說,停留在這兩種狀態下而不自覺就是處在了導致“執着”的兩種極端狀態中。如果停留在這兩種極端的狀態中,那麼距離擁有好的修行還很遠很遠。如果這兩類居士們能夠反觀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狀態並坦然接受真實的評價,也許哈哈一笑之間便能在修行上轉煩惱為菩提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看到過佛教大成就者的一些狂放行為,也許他們口無遮攔,有什麼說什麼;也許他們像小孩子一樣,凡事天真,隨遇而安;也許他們會做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甚至是一些為戒律所不允許的事情。那麼應該怎麼去看待這些行為呢?大成就者在斷除我執后,其菩提心可視為勝義菩提心,他們依願力和修為,一切因緣自然而然而呈現,事業無需糾纏、判斷與煩惱而自然成就。

好的修行狀態是我們所期待的,也難免會為此東想西想,從而導致誇大或輕視自己。如果我們真的在修行過程中遇到了這種不太好的狀態,那就簡單一些,換一種方式,用自己所擁有的“信心”來檢視自己的修行也許會更加方便。

我們是否真的把自己的一切都託付給佛、菩薩與上師了呢?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哪裏還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我執呢?如果真正做到了,所行的事業又怎麼能不是佛事業呢?對於自己“信心”的錘鍊,是一種方法,幫助我們嘗試解放自己,嘗試放鬆自己對自我的把持,嘗試放棄極端的自我關注,脫離早已習慣的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從而真正提升菩提心。所以我們知道,其實菩提心的養成與我執的斷除並無分別。

多欽則仁波切在年輕的時候,因為作為晉美林巴的轉世而被前世的弟子們所恭敬,他們期待多欽則成為出家人的典範。而多欽則在得到授記后,並沒有被國師的地位所吸引,也沒有被出家人清凈戒律的好名聲所束縛,而是以在家人的形象,甚至以獵人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併流浪於康巴地區。在衡量獲得與失去之間,多欽則仁波切一生所走的道路在最初並沒有獲得世人的普遍稱道。多欽則仁波切的坦然與勇氣,就來自於對佛、菩薩、上師的真正信心,有什麼樣的因緣,就接受什麼樣的因緣。如果是依據常人世間的判斷為原則,當然會抉擇以他人的支持、恭敬為事業成就根本,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獲得世間的權勢、金錢,甚至弟子們的恭敬等等,但不會得到大成者多欽則的一生所呈現給我們的那些。

我們平時總是說我們是信佛的人,但是真正做到“信佛”是一件極其難以做到的事情,甚至它的難度和“成佛”是一樣困難的。我們是在信佛,還是一直在信自己,哪怕是那些已經學佛學二三十年的修行人,也還是值得將這一問題拿來檢視一下自己的。如果我們堅持按照自己的思維判斷去分析事情,以世間的判斷標準來形成在自己的願望,並為這個願望耗盡心思,勞心勞力,且並不懂得需要對此習慣性的做法進行反思的話,那麼我們不僅不能說自己是在修行中進步,而且甚至不能真正稱自己為一個信佛的人。

“信心”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我們身上的我執還有多重。我們深陷於世俗的價值判斷方式中,來期待獲得佛法修行上的成就,這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如果我們信心具足,就不再會那麼地依賴於自己的分析、判斷與情緒,或是那麼地期待於神佛的神通指導,而是會心情坦然地面對因緣,而自然地了知事情發展、轉變的方向。

有的弟子會說,我們生活在世間,我必須做到的事情有可能會失敗,如果不去強求,就總是失敗,那麼我怎樣去生活呢?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得到的任何一個被我們固執地認為是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其本身都並不算是一個結果,而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有的修行者順利地修寺建塔,這個是結果嗎?不算是,這可以被看作是過程中的一部分,死後人在哪裏是結果,生生世世所獲得的善惡因果才是結果。還有一些我們期待的事情,比方說考大學沒有考中最滿意的那個學校,這算個是結果嗎?也不是,這也僅僅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身處這樣的事情中而心並未因煩惱而紛亂,你就會感受到,這個失敗後面也會隱藏着成功的機會,隱藏另一條成功的人生道路;而在一個貌似成果的事情背後,卻可能恰恰是一個失敗的開始。我們學佛所帶來的智慧在於可以辨認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於以相信佛、菩薩的加持和善心善行最終會帶來善的果報為方法而徹底解放我們自私的心靈。

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故事都太多了,我們卻因為太過執着自己的成功、順利與期待,使得失敗的煩惱太重了,成功的快樂也太重了,從而遮蔽了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可以積極地做事情,但是完全不必要為失敗而過於煩惱,也不必成功而過於高興,因為,事情還遠遠沒有達成結果呢。

如果我們真的信佛,就會理解這個道理,理解善心、善行與善果的道理,一切有佛菩薩的加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夠了。所以,讓自己的心穩定一些吧。

無論是學佛的人還是不學佛的人,一切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保護自我。若能放下自我,幸福才會來臨;沒有放下自我以前,什麼都不會來。我們為什麼痛苦?為什麼難受?為什麼恐懼呢?這都是有執着存在的原因。本來執着帶過來的就是恐懼,這個恐懼從何來?來自自我。

我們常常因過去的事而產生執着,因未來而產生追求與希望,這也是一種恐懼。當下的安靜卻時常被忽略。當下修行與安靜的機會,有時常被對過去的恐懼所擾,有時又被對未來的不安所擾。

到底什麼是自我呢?在別人面前展現的其實全是自我,它增加了我們的傲慢、嗔恨、嫉妒。自我保護我們自己認為的一切,最後帶來的卻只有痛苦。

很多人學了七八年佛,聽了很多課,卻什麼都沒改變,自我依然很強。還有的人明明自己工作失敗了,卻為了保護自我,利用佛法的包裝,說是為了佛法而放棄工作。事實並非如此。倘若你真成了董事長,成了領導,那肯定不會輕易放下。

我們學佛也是如此,千萬不要保護自我!我們要斷除內心的恐懼、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希望所有的人用心學佛,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每個人好好學習,依靠智慧和空性驅趕內心的自我!否則,做再大的功德,聽再多的課,最後都無法勝利。

現在很多人可以講佛法,其實這也是為了自我。修塔、修寺院、收弟子、做功德,一切都是為了自我。

這個自我並不容易看出來,有時候如果不好好思考,自我會藏得很深很深。你覺得自己做了很大的善法,其實已經被自我控制得很厲害了。一定要先斷除自我!只要有自我,一切看似大乘的所作所為,最後得到的還是自我!

無始以來,自我帶來這麼多恐懼、這麼多傲慢、這麼多嫉妒、這麼多嗔恨和不信任。自我背後是我執與無明。自我如此可怕,必須要先知道自我,才能接着認識它背後的一切。

因為自我,不願上供下施,自我如此恐怖。若沒有自我,對下可以照顧得很好,可以布施得很好;而對上也可以很恭敬,這些都會自然而來。

有了自我,對誰都不會產生好感,對誰都不會有信任感。先要打倒自我,才可以真正開始學佛,否則你學了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佛,到頭來還是什麼都沒改變。當以自我的心態去幫助別人時,最後想一想這個其實還是自我。自我使你變糊塗,讓你覺得做了善法,但真正靜下心想一想,這個自我竟是如此強壯!

好好聞、好好思、最後好好修吧!只有聞思修才能有助於排除自我!所有的不開心、所有與家人朋友的不合、所有內心巨大的恐懼、精神不正常等等,都是自我引起的!

我們常常發願生生世世不離開佛菩薩,其實是生生世世不離開自我!希望所有的人先了解自我並斷除自我!

講到這裏時,上師停止了講話,進了裏面的房間,讓我們簡短休息一下,聽身邊的老師兄們說,估計傳授密法的時機,估計就是要到了。

果然,等我們休息整理了一會後,就發現,許多喇嘛在重新佈置供桌佛台,擺了一些法器,上師出來時,也是法衣隆重,有螺號響起進,我的全身一麻,上師開始傳法了。

那法鈴聲音,咒頌低沉,不知是神靈還是佛菩薩的神通,總之,此時全身都融入了這遍聲音之中,沒有自我了。

整個傳法過程是不能記錄的,這是秘密。至於心要、儀軌與咒、想、觀等各方面的內容,要確認每名弟子都要熟記於心。

上師傳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也因法而異,這全在上師的決定,我們無從了解。

當每一個人受完法后,上師就開始了他傳法后的講解。

前面帶領大家進行了完整的實修引導,引導又叫馬車,也就是實際修觀的儀軌。能速速的讓你生起覺受。特別是這個菩提心的修持儀軌,在一座之間就把顯密圓融在一起,把這麼多教授圓融在一起,更是無比的殊勝。

我們追溯這個法的本源,是由五世阿旺羅桑嘉措喇嘛所傳承下來的,阿旺羅桑嘉措喇嘛在藏地來講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我們得此傳承感覺是多麼大的福報!想到聖賢們所修的法而且傳承下來,我們能夠修持它,和聖賢們一樣具有聖潔的法脈,就感覺到無比的自豪和歡喜。

我們現在就明白那些上師、活佛們在修什麼了,他們也修菩提心,並且把它當做主要的命脈來修。他們窮盡畢生的精力都在修菩提心,五世阿旺羅桑嘉措喇嘛作為大悲觀音的化身,他也修菩提心,更何況我們凡夫,有什麼理由不修菩提心呢?!

菩提心是整個佛法的心要。阿底峽尊者生下來就具有無偽的大悲心,當他才十八個月時,父母帶着他一起去寺院拜佛,父母和其他人都是為個人的安樂而發願,而尊者卻以大悲心看着他們,說:“願你等眾生都像我一樣,能常生於帝王之家,為正法所利益,願我能以悲心觀照一切有情!”我們兩三歲時什麼也不懂,可他誕生才一歲半,就能自然而然的這樣發心,人們無不嘆為稀有難得!並且他年輕時也現見了眾多本尊,在密法方面有着極高成就。這樣一位無比殊勝的尊者,他仍然要歷盡艱辛去尋求這個菩提心的教授,你就知道它的重要和殊勝。現在大家輕易的就得到了這個法,要倍加重視和珍惜。

顯宗的理論自度度人、拔苦施樂等等,在這裏都有實際觀修的竅決。比如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自度度人”,如何實修呢?顯宗里是通過六度四攝來完成,通過六度來成熟自己,通過四攝來成熟他人,修持艱苦卓絕的廣大菩薩行。而密法是建立在果位上的修持,就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去實踐六度四攝了,直接就把自己觀想成釋迦本尊,然後從心間放光,從自心中化現出無量的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他們到一切眾生身邊,放光加持,說法……,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去度化他們。

我們一切修持的目的,都是為了改變凈化我們的心識,修六度萬行也是用來凈化心識的一種手段。既然如此,何不從根本上入手,直接就改變我們的心理狀態,那麼,是不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所以密宗就有了這種果位上的菩提心修法。

可以說,這個菩提心教授是相當完整和系統,整個儀軌完全是按照成佛的程序來修持,蘊含著甚深的法理,我們修持它,就是在一遍一遍地體驗如何從凡夫到成佛度眾生的過程。雖然我們現在的觀想是造作出來的,但借假修真,大家有了這個傳承,再依靠自己的努力觀修,必定能快速成就,徹底斬斷我愛執。不僅僅是成就菩提心,還能開悟,並成就本尊的果位,顯現一切山河大地為本尊的清凈剎土,一切眾生都幻化成本尊,從而徹底消除我們的世俗執見。

這一座法之中就把前面這麼多的加行,以及主修的法門全都具備了,從出離心到菩提心的七重因果和自他想換,乃至於密法的加行、本尊觀等等,都被圓滿融入其中,我們就知道這個法的殊勝,它是顯密圓融的一個完整教授。即使我們的心如同鐵石一般的堅硬,通過這種菩提心的修持,也能被它所溶化,能把我們的光明心給透發出來。修到最後,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是什麼呢?“我的心太軟!”現在不是流行一首歌《心太軟》嗎?但他那個“心太軟”好像是受了委曲似的,而我們修菩提心,只會慚愧自己永遠做得不夠!

當你的心軟得像水一樣無自性、平等、周遍一切時,達到徹底的無我利他,猶如陽光普照萬物那樣,自然任運而不造作地利樂眾生,那我就應該恭喜禮敬你——你已經成佛了!

菩提心一旦修持圓滿,就是我們的成佛之日。從顯乘的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直至密乘的三摩地菩提心、滾大利菩提心,經過如此的層層凈化,層層升華,歷經五道十地而究竟成佛。

即使我們只想開悟見道,你也要明白,密法里修空性事怎麼修的。密法里講“氣不入中脈,而言證菩提者,一無是處!”中脈是智慧之脈,打開中脈就能現證空性,也就是現見智慧法身。那麼證得空性、現見法身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呢?猶如虛空,無色無相,周遍一切!密法里把它形容為“無雲晴空”。因為空性的這種特徵,所以大手印、大圓滿里,都有凝視晴空,引空色進入中脈的特殊修法,這是利用外在的緣起引發內在的智慧。

但中脈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認為是人體中實實在在的經絡一樣的東西。中脈代表中觀正見,是智慧法身的象徵,所以不是僅僅依靠有相的觀想就能打開的,最主要的是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見的攝持下來修氣脈,才有迅速打開中脈的可能。當你的慈悲遍及法界一切眾生,透發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時,你的我愛執已經被斬斷,你的“自我”已經消融了,妄念泯滅,無雲般的晴空頓然顯現。——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法身見嗎?此時,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華為勝義菩提心。

大家現在也就明白,為什麼禪宗不觀修中脈也能開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他菩提心達到一定證量后,再來參話頭起疑情,才有開悟的可能。但禪宗並沒有菩提心的實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麼產生的呢?他主要是靠往昔的習氣熏陶,因為往昔曾經修習過大乘,今生聽聞到佛法就能自然發心,這稱之為“因力”發心。然而這樣的宿根深厚者,千百萬人中能有幾人?特別是這個追求物慾的時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無幾了,所以大部分人參禪,參了幾十年仍然了無消息可得。

開悟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證悟空性,而空性和慈悲是聯繫在一起的,它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我們常常講“慈悲利他無我的菩提心”,從這個修飾詞裏,你也能體悟出這樣一個規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無我。“利他”和“無我”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和條件的:你只有做到徹底的奉獻,才能真正進入無我的狀態,也只有進入無我的狀態,你才能做到徹底的奉獻。所以我們要想實證空性,並不是在那兒冥思苦想,然後悟出一個什麼玄機之類,而是通過修菩提心來實證它,即使修止觀雙運,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礎上進行升華。

因為空性所有要破除的是我執,我執的一個範疇是人我執,也就是執著於自我的意識,執著於有一個永恆的獨立的自性。如果斷除了這種執著於自我的意識,你也就證悟了人無我的空性,起碼也是羅漢的果位。那麼如何來斷除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前面講的菩提心:當你全心全意投入到為眾生服務中去,進入一種“忘我奉獻”的狀態,自然就消融了“自我”的意識,也就斷除了人我執,從而證得“無我”的空性智慧,從有菩提心的角度來講,這已經超越了羅漢的果位。

雖然僅僅通過觀修四諦十二因緣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積攢福德,也能慢慢領悟人無我的空性。但對於大乘來說,修菩提心是最為根本和快捷的。密法之所以能夠即身成就,重視菩提心的修持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菩提心為什麼被稱為大乘道的中心,因為這是我們整個修行的中心。不要像上次那樣,引導他們修了一座菩提心,當修到念母恩時,大家都悲痛得哭了,從來不哭的剛硬男子漢也流淚了,這就是因為法的殊勝和傳承的加持。但遺憾的是,他們下一座卻不想修了,為什麼呢?“修這個法讓我心裏太難受了,一想起母親就慚愧流淚,能不能換個輕鬆點、實用型的,比如修破瓦法?”如意寶珠般的慈悲心,不正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嗎?既然認識不到無上寶貝,也只好教教他們破瓦法,教教神通方面的東西,結果都很歡喜。其實離開了菩提心,學這些東西也和做遊戲差不多,最多種下一點點善根而已。

所以說,大家修行了這麼久,都想追求高層次的東西,但真正高層次的東西放在眼前,我們卻未必會那麼歡喜!所以那次我也流淚了,因為悲愍和無奈。我們修行總是心不入道,大部分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有的都是幾十年的老修行了,卻不知道在心性上下功夫,修行還修不到點子上。“人生無常,生死事大”,追求那些看起來熱熱鬧鬧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嘛,對你的死亡沒有多大益處!

你喜歡修破瓦法,認為破瓦法可以開頂,但不修破瓦法也同樣可以開頂,只要把意念集中到頂上,頂就可以開。我的上師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在藏地,那些藏民的生活很簡單,他們用晒乾的牛糞來燒茶,沒有什麼事就一天到晚念嘛呢,邊燒火邊念。有個人在念的時候,總是眼睛盯着鍋底,這樣愣愣的就入定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鍋底被它瞅出了一個大洞。你想想,這種心念力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連金屬都可以改變,更何況是開頂呢!你把意念集中到梵頂穴,怎麼不會把它開個洞?所以開頂並不是什麼難事,這只是一種氣脈的運行。但是即使你的梵頂穴打開了,就一定能保證往生到凈土嗎?這就未必呀!往生的前提就是正常死亡,我們業力這麼深重,大多是在各種橫禍中死去,你能保證自己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嗎?即使能平平安安活到老,臨終時如果業力現前,很多人不等到咽氣,就陷入了昏沉,又怎麼能想到修法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菩提心的修持,用來消除惡業,乃至於實證空性,這才是往生的前提和根本之道。

我們對菩提心如此的不屑一顧,卻希求金剛乘的甚深教法,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不具備菩提心,我們就沒有資格進入金剛乘的大門。因為金剛乘屬於大乘的一個分支,而判斷是否大乘的唯一標識是菩提心,我們要想進入金剛乘,前提仍然是看你有沒有菩提心,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供養上師一些東西換來幾個密咒念念,認為這就是一個金剛乘行者了。——不是的,這只是表面上的“金剛乘行者”而已。

如果沒有生起菩提心,我們即使跑到藏地去,讓所有的上師都來灌頂也灌不進去。也僅僅有個灌頂的名稱,而得不到灌頂的實質意義。這在密續中有明確要求,沒有菩提心,就沒有資格進入壇城接受灌頂。

如果沒有生起菩提心,我們修持金剛乘無異於做遊戲,不要說即生成佛,就是勤修三大阿僧胝劫也不會有什麼希望。無上密即身成佛的竅決,只有具備菩提心的行者才能得到,如果真實生起了慈悲利他無我的菩提心,上等根基者只要三個月,中等根基者只要三年,最鈍根基者也不超過十二年,就可以取得即身成就!

上師講到這裏時,我才明白,這第一課,也可以當成最後一課來聽。原來我總以為,密教是講次序的,最先傳授的,也許只是一個基礎,就像小學一年級。

而此次上師傳法后的講解,從顯密二教談起,格外讓我感到親切,並且,推崇並解釋了禪宗的意義,當然還說了頗瓦法這種最為神秘的解脫之道。

據說,頗瓦法,就是讓頭蓋殼天頂上開一個孔,當然不是用外科手術打,而是用修為讓它自己形成,死後你的神識從此孔上升,至少可以確保進入天道。

但菩提心,不僅是基礎,更是頂點。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一法,只要下死功夫,都可以鑽透漆桶,得大成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個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