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瓊瑤(2)
瓊瑤在學校的一般功課慘不忍睹,但國文始終一枝獨秀。童年時期,在母親的熏陶下,簡單的詩詞歌賦,就能琅琅上口。小學到中學,更“吞咽”似的閱讀中外名著。第一次大學聯考失敗,試着寫作,如果能成為作家,就不必為聯考拚鬥,只是投出去的稿件,大都周遊列國之後,回歸原主。在家長的敦促下,再度聯考,再度敗北。婚後生活拮据,使她再度嘗試“煮字療飢”。終於一個短篇小說《情人谷》,被《皇冠》採用,和《皇冠》首度結緣。可惜我那時候身兼數職,整天忙得像無頭蒼蠅,根本沒有對這位文壇“新秀”,特別關注。一直等到她的中篇小說《尋夢園》、《黑繭》、《幸運草》等陸續寄來,才愈來愈發現她的才華卓越。在那段時期,《皇冠》雖然已經脫離困境,卻依然慘淡經營,所以稿費菲薄,但對瓊瑤而言,不無小補。家務和育兒,已使她筋疲力盡,還得“擠”出零星的時間,努力筆耕。為了節省時間,午餐能免即免,一杯清茶,幾片餅乾就打發過去。甚至深更半夜,一面哄孩子,一面在床頭寫稿。貧窮,是她早年寫作的一種動力,但蘊藏在內心的狂熱,一旦引爆,就無法遏止。二十五歲那年冬天,開始寫《窗外》,五月初脫稿。這期間,初初學步的兒子十分磨人,丈夫嗜賭,常把微薄的薪水輸掉,夫婦間時起干戈,是她心力交瘁,但還是在強烈的意志下,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當《窗外》寄到時,我一開始閱讀,就無法停止,除了白天一定要到聯合報上班外,其餘的時間,都在全神閱讀。對這部作品,感到震撼,對這位作家,刮目相看。如果說《窗外》是《皇冠》最暢銷的叢書,並不為過,四十多年來銷數總和絕對超過《哈利波特》第一集的紀錄。《窗外》,讀者為之風靡,影響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它曾被兩度改拍成電影,有人因侵權而被判刑;林青霞因拍攝本片而躍登大銀幕,成為閃亮巨星。當然,《窗外》改變了瓊瑤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改變了《皇冠》的命運。如果我沒有版《皇冠》,我不可能和瓊瑤結緣,甚至不會相識,那麼,我的生命可能不會有那麼多的雲彩。如果《皇冠》沒有瓊瑤,《皇冠》很可能不是現在這樣的《皇冠》,但我深信:瓊瑤還是瓊瑤。第四節《窗外》的成功,帶給她很大的鼓勵,也在讀者殷切的期盼下,她同時寫兩個長篇小說,分別在《皇冠》和《聯合報》副刊連載。當然她不可能像寫《窗外》那樣在家事與育兒的隙縫中寫作。接受了我的建議和協助下,遷來台北,租了一幢小巧而安靜的透天厝,雇了一位鄉村女孩幫她做家務和帶孩子。這是她生平以來第一次,真正擁有了獨立、自由的寫作空間,沒有後顧之憂,可以任性揮毫,正所謂她在《水雲間》裏所說的:“彩筆由我舞,揮灑一片天”。當年,同時在兩大媒體,連載兩部長篇小說,可說是難得的機緣。(《皇冠》是當年唯一的文藝雜誌,《聯合報》又是第一大報,稿件都很擁擠,剛好同時有檔期。)對瓊瑤而說卻也是極大的負擔。她前半個月寫《幾度夕陽紅》,後半個月寫《煙雨濛濛》,每天夜以繼日地寫,寫得十分辛苦,但我相信她寫得十分愜意。最初寫作的動機,是迫於生計,但真正使她“揮灑天空”的是潛伏在她內心的、強大無比的寫作**。擺脫經濟壓力后,她寫得更加勤奮。我是她每部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也是她的編者和出版社,由衷地承認她是一位“天生的作家”。至少可以這麼說,作為一個作家,她得天獨厚。到目前為止,瓊瑤出版了六十四部小說,部部都有動人的故事,常常有人問她,何來那麼多的素材?她童年時代面臨戰亂,以及求學時代的重重摺磨,其實可說是“上帝的恩寵”,賦予她體會人生的豐富養料。有很多人同樣也有過很多彩的戲劇人生,可惜沒有寫作才能,白白浪費了。第五節她讀書之多,也使我咋舌。作為一個編者,天天與文字為伍,卻遠不及她讀得更多更廣。我們現在的家牆面都被書架佔據,但還是書多為患。電影是她的嗜好,使她的娛樂,也是養分。最不可思議的是她的記憶力之強。我看過的大部分電影“過目即忘”,經過若干年後重看時,就像看一部新片一樣看得津津有味,她非但可說出結局如何,甚至這個鏡頭之後是什麼鏡頭,都能娓娓道來。至於讀過的書,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出她要找的片斷,特別喜愛的詩詞,到現在還能背誦如流。她善於說故事,但更善於“聽故事”。她就是具有一種“魔力”,可以使至親好友毫無保留地傾吐心事,甚至陌生的讀者,懇切要求她聆聽他們的故事。她有心理醫師般的職業道德,從不把這些故事寫下來,或告訴別人。如果她對我說:“我答應人家不告訴別人。”我必然知趣地不加追問。也有許多故事,是當事人要求她寫成小說,如果故事使她感動,也會寫下來,如《匆匆,太匆匆》,就是真人真事。她聽過的大多數的故事,也許沉澱后變成小說中的若干素材。她的勤奮,與專註的投入,更不是外人所能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公畢回家,發現她在書桌前發獃,最好別去打擾,也許從這天起,進入“六親不認”的時期——她在新作開始撰寫期間,婉拒一切訪客,包括至親好友。每天開飯時候,是她最大的煩惱,姍姍來遲來到餐廳時,飯菜已涼,她會驚訝地說“你們怎麼不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