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上台(2)
在東條進宮見駕謝恩時,天皇命令他“遵守憲法條規……陸海軍要進一步密切合作”。這其中的含義就是開戰的合作,天皇顯然是支持東條內閣向英美開戰的。東條不是當獨裁者或偉大領袖的材料。他既沒有丘吉爾的雄才偉略,沒有羅斯福的政治敏銳,也沒有希特拉的邪惡天才,沒有墨索里尼的外向型魯莽,更沒有斯大林的農民式精明,但他像大部分日本人一樣,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真正的工作狂,頭腦敏銳卻十分狹隘,為人兇狠卻做事極為專註。可以說,東條是日本軍部法西斯實行獨裁統治的理想工具。日本官方的《日本時報和廣告》在歡呼東條上台時也瘋狂地咆哮說:“日本是自身命運的主人,有為了自己國家安全而自由行事的權利。如果為此目的必須和美國打仗的話,它有這種力量、目的和計劃。”東條內閣的成立表明,日本對美戰爭只是一個時機選擇的問題了。美國聽到這個消息,知道日本已經推出了擔負戰爭使命的內閣,用赫爾國務卿的話來說就是:“日本已經轉動了戰爭的車輪。”10月17日,東條上台,此時,日本已經坐在火藥桶上。以後進行的外交談判,只是玩弄外交手腕,虛晃一槍,為準備好作戰部署拖延時間而已。東條一上台,就急於開戰。10月23日開始,日本當局連續召開了9天的政府與大本營聯絡會議,圍繞何時對美開戰及談判期限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直到11月2日凌晨,才最後取得一致。11月5日,日方眼看談判成功無望,便在日本的御前會議上再次通過了《帝國國策施行要領》,決心對美、英、荷開戰,並指令:“發動武裝進攻的時間定於12月初,陸海軍應完成作戰準備。”東條英機在此次會議上表明了態度:“儘管對兩年後戰局的估計不明,但也要下決心開戰。”會上還決定了日本同美國談判的最後方案——甲、乙兩案。《甲案》舊調重提,宣稱可以答應美國關於對華貿易無差別原則的要求;日本可以從印度支那和中國撤軍;同時日本表示參戰與否由日本自行決定,但沒有承諾不攻擊美國。而《乙案》則閉口不談從中國撤軍等問題,僅以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撤軍為幌子,要求美國逼迫蔣介石投降、美國不得干涉日中和談,日美恢復資產凍結以前的貿易關係、對日本供應石油、協助日本取得荷印資源。這種種要求,無疑就是要由日本來獨吞中國、稱霸西太平洋。因而,美國對甲、乙兩個方案都沒有答覆,而是向日本遞交了《美日協定基本綱要》草案,即《赫爾備忘錄》,要求日美兩國保證雙方恪守美國過去所主張的原則;提議締結中、美、英、日、荷各國多邊互不侵犯條約;要求日本政府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出一切陸海空軍和警察力量;要求日本廢棄三國同盟條約。美國把《赫爾備忘錄》視為對日本的最後通牒,而它的內容又是日本根本不願意接受的,解決衝突的方式最後只剩下戰爭一途。美國堅持不先開第一槍的原則,因而,日本便決定首先開戰。通往戰爭的軌道已經鋪設好了。戰爭的列車開出去了,而且一去不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