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群眾搞土改:合理的薪酬

發動群眾搞土改:合理的薪酬

發動群眾搞土改:合理的薪酬解放軍在成立開始的20餘年曆程中基本上始終在戰略上處於劣勢。其轉折,是在東北立足、發展的1947年。從這一年開始,解放軍從數量和質量上絕對超過了國民黨軍隊。但是,有一段歷史細節往往被人忽視,而這個細節,卻決定了這個轉折。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當時選派了大批人員奔赴東北。當時,國民黨也看中了東北。美國人也派遣飛機、輪船,急速調運去數十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部隊。國共雙方在東北展開廝殺。由於部隊裝備、兵源等諸多問題,先期佔領東北的解放軍,很快被國民黨逼到了南滿一帶。當時,東北群眾對全副美械裝備武裝起來的“**”熱烈歡迎,而對身着土灰布軍裝、武器也很舊的**軍隊,則比較冷漠。這也是解放軍先期在東北失敗的原因之一——缺少群眾支持。1946年7月,黨的東北局召開擴大會議,討論通過由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與任務》(簡稱“七七決議”),強調發動群眾搞土改、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記得年輕時曾看過一部小說《暴風驟雨》,講的就是東北土改的故事。1948年,遼瀋戰役打響,解放軍喊出的口號已經是“保衛勝利果實”了。那些分到了土地、當家作主的農民,把丈夫、兒子送到了**領導的部隊中,成為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主力。1949年,東北解放軍出關。這時的第四野戰軍已由3年前解放軍進入東北時的10萬人發展到120餘萬人的隊伍。沒有土改,就不會有廣大農民參與到這個組織中來。企業的凝聚力,一方面來源於企業的前景,員工為了發展與夢想而工作;另一方面,則源於企業的物質待遇。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情:處於上升期的企業,由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員工的報酬並不高,但由於有預期,企業對其照樣有吸引力。但在市場處於低谷、企業處於困難的時候,企業反倒需要格外注意員工的物質待遇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董建華先生是個非常優秀的企業家。1986年,國際市場出現周期性變化,航運市場處於低谷,而東方海外公司由於在市場**時期造了大量高價船,此時給經營造成巨大困難。面對企業困難,董先生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按照慣例為員工加薪。這一舉動,感動了員工,也為企業保留住了人才。10年後,國際航運市場再次處於低谷,董先生對來拜訪的中遠集團總裁深有感觸地講:企業處於順境時倒不見得非要加薪,但企業困難時,是萬萬不要減薪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解放軍學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解放軍學習
上一章下一章

發動群眾搞土改:合理的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