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不放人(1)

得失不放人(1)

人為概念活着。女人更是如此。貧富、貴賤、榮辱、雅俗等字眼一直纏繞在人的腦子裏,人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靠近某個概念,或者,就是為了遠離某個概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原本,張三李四各有各的生存空間,體味不該一樣的東西,沿襲各自的軌跡而發展。這是一個定數,先天的、後天的各種差異使然。但是,自人類創造出這樣那樣的概念以後,人類的主流群體就總在為打破這個定數而努力,並美其名曰奮鬥。人人都想過得好一點兒,過得充實、豐富多彩一點兒,恰恰是這種趨同心理背後強烈的佔有欲,使張三禁不住李四的誘導,李四又不由自主地被其旁人所作的示範牽來牽去。當某一概念為某一人群活生生地演示並吊起另外人群的胃口時,那麼,這個概念就很可能會躍升為社會主流概念之一種。當其被大面積推廣開來時,我們往往可以驚奇地看到,原本被人小心翼翼掖着藏着的世故心瓜熟蒂落了。人有了所要追求的目標概念,也就有了得失的觀念,進而自然就需要定奪取捨。那麼,怎樣看待得失,也就決定着怎樣定奪取捨。在此,我們常常會陷入進退兩難之地。定奪取捨需要怎樣的理性,這似乎不應該成為問題。但是,就我們所見而論,人所共言的理性,其內涵並不相同,有時,甚至還顯得差異極大。在不少人看來,有利可圖時,人若不作為,便不好說這樣的判斷是理性的。換句話說,在利益誘導之下,人很難主動地選擇放棄,更不會推想追逐這一利益可能讓我們背上新包袱,進而導致我們另有所失。常常聽人說起這樣的話:“只要努力了,就行。”在這句話里,努力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追索,也就是一個“爭”字,時時爭,事事爭。它基本上排斥了人選擇放棄的想法,放棄就意味着不再努力,多數人難以接受。應該承認,同時面對諸多各具價值之物而非要定奪取捨不可,的確很是考驗人心。坐失眼前可能得到的利益,坐等未來不可知的東西,其之所以難以接受或就在於,人心是脆弱的,禁不起別人的嘲笑與冷眼,以及自己回憶時偶爾產生的懊悔。應該說,這就是我們面對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現實社會人文狀態。皇甫謐《高士傳》上敘說過一個故事:“黔婁先生死,曾參與門人來吊。曾參曰:先生終何以為謚?妻曰:以康為謚。曾參曰:先生存時,食不充膏,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榮,何樂於此而謚為康哉?妻曰:昔先生,君嘗欲援之國相,辭而不為,是所以有餘貴也,君嘗賜之粟三十鍾,先生辭不受,是其有餘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遑遑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其謚為康,不亦宜乎?”康者,安樂怡和狀。應該說,黔婁之妻所見識的這一重天地往往在我們常人的眼界以外,無疑,贏得它要以放棄其他東西為代價。說實在的,這樣的人物如果不是出現在書籍里,而是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那恐怕是要令人吃驚的。儘管像黔婁之妻這樣的人物已經不多見了,但是,我們依然希望她們存在。我們相信,她們的存在是有獨特價值的。也許,她們才是真正超越了動物本能的人。然而,這個時代的主流傾向便是追逐盡量多物質方面的東西,那些可以耳聞眼見的,諸如財富、名望、官位、頭銜,早就成為了區分貴賤、匡定貧富、判別雅俗的基本指標,而且,這些指標大有向絕對化、標準化演變的趨勢。至於黔婁之妻所謂的余富、余貴兩概念,或者我們從未聽說過,或者就早被人們所拋棄。現在的人,心都很急,氣都很躁,利益面前不再懂得拒絕,到手的利益、沒到手的利益,對人來說都有用場,幾乎沒有人擔心消受不了。先輩所標榜的、傳承了逾千年的清靜高雅之風骨,在當今這個極度看重實惠的環境裏,差不多快要被蠶食殆盡了。有時,我們很想下這樣一個定語:不論人類如何誇耀自己具有獨特的高級的智商,人群的主流卻永遠也脫離不了動物的本性。我們在拚命追求某一樣東西的時候,會覺得很振奮、很起勁。當然,我們也隱約地感覺到,在追求一物的同時我們會失去另外一物,但是,我們卻說什麼也不情願考慮那些可能失去的東西價值幾何,或者說,我們根本就不在乎所失之物。比如,居家過日子,凡家裏能用得上的東西都想置辦,置辦了以後就又都捨不得扔掉,敝帚自珍。終了,家居用品變得越來越豐富,擺設起來自然就越來越雜亂無章,透出的氣息也就越來越混濁。多了物品,少了空間。面對這樣的景況,有時,我們不免茫茫然迷惘不已。好像,那些曾令人不遺餘力追尋的東西一旦到手以後,並不能夠令人心滿意足。何其如此?無疑,多了牽挂,少了悠閑。我們的心靈如同我們的居所一樣,也需要空間。若是被塞得滿滿當當,必不會舒坦。要想贏得空間,我們就不得不放棄對某些物品的佔有。也就是說,清理工作首先應該對準我們滿腦子的**。對這個道理,知之易,行之難。可以這樣說,當我們初識了酸甜苦辣以後,得失這個觀念就一直糾纏着我們,無論如何我們都無力將其拋在一邊。原本,人是隨意的,做什麼、怎麼做以及為什麼做,全憑感覺,並不理性。所謂,人之初,性本善。當人有所長進以後,做事情就更多地是憑藉理性了。但是,問題有時恰恰就出在這裏,理性被定義在一個相當窄的區域內,比如,搏鬥拼爭精神被極度地推崇。當其被應用得幾近泛濫時,自然也就成為了壞人真身的毒藥。依我看,稚嫩往往與無邪結伴,成熟通常與世故為鄰。由概念而思慮得失,由得失而衍生雜念,由雜念而體行世故,這大概就是人心偏離本真的原因。成人總喜歡看小孩子率性嬉鬧,我想,這或就是想讓自己體會那曾經的但卻往而不復的天性。然而,遺憾的是,成人只是在個別情形下才有可能重現童真,忘乎所以地伸展雙臂跳起來歡呼,多數情況之下,成人總是被一些條條框框緊緊束縛,在社會潮流的推動下,不得不隨波逐流。但是,當我們疲憊得坐下來盤點時,我們或許還真的說不清,自己到底是應該得意還是應該反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人味:講述男人眼中的女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女人味:講述男人眼中的女人
上一章下一章

得失不放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