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序二

這是一部差點被遺忘的小說。小說就像人類,一代跟着一代,無休止地繁衍着。看着各地書店和印刷廠倉庫里的書籍,真會感慨:逝者如斯乎!《這種感覺你不懂》也一樣。已經被文學之潮衝到了入海口,差點成為沒有記載的文學野史了,竟然還像一條不安分的魚,又跳上了岸,繼續在文學的大陸上折騰。在中國網絡讀者和網絡寫手中,本來有不少人知道了《這種感覺你不懂》。早在2000年,這部在網絡有點流行的小說,不少人都已經有印象。有的人一聽小說名字,就會說,好像看過。但後來為什麼差點被遺忘呢?這是因為這部小說跟《第一次親密接觸》這樣的小說不同,獲獎的時候只有五萬字,所以一直沒有出版單行本,而且作者吳淑平在2000年之後,一直從事傳統媒體工作,很少再接觸網絡文學。直到2003年,吳淑平發現網絡上有人還在評論這部小說,才把它改寫為長篇小說,他也才進入網絡寫作和傳統文學寫作的“兩棲狀態”。這是一部有新感覺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寫法頗引人爭論的長篇小說。有人讚美得很絕對,有人罵得很堅決,這種現狀可能還會繼續進行下去。目前在網絡上還有許多網站不斷轉載和評論。我不會寫小說,但我喜歡讀小說。寫小說如果太講究結構和所謂的主旋律,反而會寫得很刻板而虛假。不要去講究章法,隨着靈感的遊離而運筆,往往會寫得更自然。我不敢說吳淑平這部小說寫得有多出類拔萃,但起碼我喜歡讀,我能一口氣讀下去。我個人認為,這是吳淑平三部長篇小說中最差的一部,但它依然讓我讀完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一部長篇小說能讓我們讀下去,已經是一種奢侈,我們不敢要求當代作家有多高尚的思想,也沒有必要。這年頭,高尚的背後往往不高尚,不高尚的背後往往更純潔。此小說的命運很坎坷,跟許多人的命運一樣。據了解,吳淑平寫這部小說,完全出於一個偶然的動機。小說寫於2000年,當時他在北京任一家IT行業公司的負責人。公司里都是年輕人,當時剛滿三十歲的他,已被認為是“老人”了。這些年輕才子們都很叛逆很有個性,包括對文學作品的看法。他了解到,很多年輕人都對傳統文學作品不感冒,便產生一個念頭:寫一部能反映某種本質的小說,把長期積壓的憤怒表現出來。於是,在一個周末的深夜,他開始敲鍵盤。兩個星期的業餘時間,寫就了五萬多字。當時,連校對都沒有,他就激動地把小說投給網站連載。出乎意料,兩個星期後,就收到了八十多篇網絡評論。一個月後,點擊量突破五十八萬人次,后又被許多網站轉載。遺憾的是,網站後來因經營方面的問題,取消文學網,這部書目前還可以在上面查到題目和作者的有關資料,但已經沒有了小說內容。而被轉載后,可謂五花八門,沒有一處是完整的。大部分年輕人覺得看了過癮,也有一些年齡大一點的人,對其扔過來幾個臭雞蛋。2000年8月,吳淑平回深圳工作,意外地收到通知:此小說獲得中國第三屆網絡原創文學大賽社會生活類最佳小說獎。同年12月,小說縮寫版發於《珠江》雜誌頭條。12月底,小說獲2000年全國青年優秀文學獎。又出乎意料的是,小說後來被幾家出版社認為是很“另類”的小說,甚至在這一年跟兩家出版社簽約后,一直爭論不休。2003年4月開始,小說在《都市》雜誌分兩期刊發,又一次被評論界認為是“超另類”小說。吳淑平的小說都有兩條線索,這一部也一樣。他把職場的坎坷與險惡、愛情的無奈與變幻、人性的善良與虛偽結合得很獨到。他善於用幽默的語言和諷刺的手法,用另類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把哲理性的酒一瓶一瓶地讓你喝,把黑暗的東西扯出來見太陽,讓我們游泳在他的文字中享受雙重過癮。《這種感覺你不懂》讓人在享受語言的快感之後,隱約感覺:卑鄙不可能永遠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也不可能永遠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吳淑平善於把表面很美很高尚的東西砸爛,讓人們看其本質。有時把一些人的內臟血淋淋地拖出來給大家看,給社會評論,寫法有點毒。他的筆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只要齷齪的東西,他就要殺兩刀。讀過吳淑平的幾部長篇小說,我有時真會問:他想向我們表達什麼呢?商場的無情與險惡?職場的坎坷與競爭惡劣?生與死?死與性?性與愛?愛與恨?對世俗的玩世不恭?對齷齪的幽默揮刀?一時竟很難回答。讀罷掩卷,覺得整個身心浸泡在漫無邊際的河水裏,奔波於時而綠野茫茫、時而荒涼凄美的境界中。那夜花開2004年11月28日於深圳大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另類青春:這種感覺你不懂(大結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另類青春:這種感覺你不懂(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