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冥想的作用

三、冥想的作用

文案工作者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尷尬:在上班時間總是不能進入最佳的工作狀態,至到下班後腦子才來了靈感。對獨立創作的文案人員來講,坐班制度是很害人的。因為整個坐班時間腦子幾乎都是亂鬨哄的,總是無法入靜思考。什麼是冥想?冥想是一種停止左腦活動,而讓右腦單獨活動的思維方式。冥想的內容以圖像象和情景為主,冥想的效果是愉悅的感受。有人說冥想就是胡思亂想。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胡思亂想的內容都是令人愉快的,那麼它就屬於冥想;如果胡思亂想的是不愉快的內容,就不屬於冥想的範疇。“做夢娶媳婦”就是冥想,而恐懼和擔憂則不是冥想。(一)冥想的快感人們對僧人的參禪打坐很不理解,以為那樣一定非常辛苦,其實不然。僧人們在打坐時保持內心的虛空,右腦的思維非常活躍,不斷會有靈感出現,以至將經書中的理念一一參透,頓覺自己生命價值的無形提高,如此高境界的快感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的。根據科學的實驗證明,當人進入冥想狀態時,大腦的活動會呈現出規律的α腦波,此時,人的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礦神怡的感覺。按照普萊薩萬(Pressavin)的說法,如果知識接近於直覺,只需要大腦器官和內部感官的輕微活動,那麼這種知識就能產生出一種生理快感:“如果科學的對象是我們的感官能夠很容易接受的,那麼這種和諧的共鳴便使靈魂處於和諧一致。......這種科學在整個身體機器中進行着一種有益於各個部分功能的輕微的活動。”反之,如果一種知識與感官的聯繫過於薄弱,過於脫離直覺,那麼就會引起大腦的緊張,進而使整個身體失調。一項發表在《中風》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冥想可預防和治療一些心血管疾病。該研究觀察了20歲以上的60例高血壓病人,為期6-9月。一半患者採用冥想治療,另一半予以合理的飲食及鍛煉治療。在研究的起始及結束階段,應用超聲測量受試者的動脈壁厚度,包括動脈斑塊,當研究結束時,採用冥想治療的受試者動脈壁厚度縮小,而其他受試者則是增加了。(二)冥想鍛煉法中國人是最善於冥想的民族,因為我們一直很講究“形與意”或“氣與意”的配合關係,這個“意”實際上就是“冥想”,這個“形”和“氣”則是冥想的內容,對行為和內氣的運行進行冥想,於是構成了充滿快感的內心世界。也正因為我們的祖先善於冥想,所以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民族。有人以為冥想是一件很難的鍛煉方式。其實它一點也不難。只要稍加訓練,你就能學會那些原本只有巫師、僧人、氣功大師和心理醫生才掌握的冥想術。要想進入良好的冥想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停止左腦活動不要做邏輯推理和得失計算之類的思維運動,只讓右腦不斷幻化出愉快的情景和美好的圖像像內容。如果你總是想着自己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那麼你就會讓自己身心疲憊,越來越累。相反,如果停止思考未完成的工作,只用右腦自由發揮,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就會湧現,從而給左腦的思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聽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享受陽光的沐浴,領略大海的寬廣,欣賞湖光山色,洗熱水澡的時候愉快地哼着曲子......等等等等,這樣的行為都是右腦的獨自活動,很容易使自己進入冥想狀態。2.降落思維的塵埃經過一天的思考後,清點一下左腦的記憶庫中,你會發現很多沒有用的東西,猶如塵埃一樣遍佈在大腦空間,比如乏味的電影片段還縈繞的大腦,比如別人對自己不利的話語還迴響在耳邊,比如計算的錯誤,決策的未定,前景的莫測等等。這些心靈塵埃若總是揮之不去,就會影響思維的效率。此時,大腦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思維塵埃統統從記憶庫中刪去,以便換來一個透明的思維空間。清除思維塵埃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全身放鬆,想像思維的塵埃像流星一樣漸漸降落並消失於無形之中,然後感覺大腦越來越空明、越來越舒暢。用這樣的冥想方式還可以起到治療失眠、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3.清除大腦的垃圾左腦計算時間太久,必然會引起腦後多處穴位的封堵。科學家現在對中醫所說的穴道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就是認為穴道封堵是體內乳酸分泌的結果。抽象思維的結果就是乳酸對腦後穴道的封堵,我們可以把這種乳酸稱之為“大腦垃圾”。在冥想之前,利用緩慢柔和的運動或按摩手法,先行打通那些被封堵的穴道,特別是打通腦後感覺很酸的穴道。等這些穴道的酸痛情況減輕后才去冥想,效果將會更好。否則冥想的效果可能出來的比較慢,甚至會讓你失去耐心而重新陷入左腦的抽象思維中。4.化解思維的干擾思維的干擾有外界干擾和自我干擾,外界干擾主要是指圖像干擾和聲音干擾,而自我干擾則主要指圖像干擾。假如你一天要思考好幾件事情,第一件時間思考完后,先別急着去考慮第二件事情。因為此時第一件事情的興奮點還在大腦中還慣性存在着,你必須想辦法把第一件事情忘掉,然後去思考第二件事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
上一章下一章

三、冥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