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啼笑九美圖》1(1)

《唐伯虎啼笑九美圖》1(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姑蘇城自建城以來,二千五百餘年間,歷朝歷代,騷人墨客、詩人雅士,對其人文景觀、吳越風情、湖光山色、園林雅趣……讚美之詞,連篇累牘不絕於書。諸如:深巷小院、朱門白壁、漏窗映水啦,“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啦,“遠近高低寺間出,東西南北橋相望”啦,等等。其中有一句概說蘇州當年築城時的佈局——“三宮九觀二十四坊”,與本書主人公關係甚密。所謂三宮,即皇宮、學宮、天后宮,本書主人乃士林才子,出自學宮;他家住吳趨坊,乃二十四坊之一;至於這九觀,指的是玄妙觀、白鶴觀、清真觀、修正觀、衛道觀、澄虛觀、回真觀、福濟觀、三第觀。觀乃我國道教信徒敬奉三清教主、修身養性之所。本書的故事,就從這九觀之首的玄妙觀開始。這玄妙觀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276年,即三國歸於晉的西晉咸寧二年。佔地數百畝,規模宏偉,有殿院亭閣25座;中間大殿為三清殿,是一座九開間大殿;重檐歇山,翼角飛,屋脊高聳的“瓶升三戟”和兩端的大龍頭磚刻,玲瓏剔透,形神兼備。走進大殿,正中裝飾精美的三座須彌座上,端坐着雄偉巍峨的道教始祖玉清、上清、太清三教主塑像,各個高達六米許,姿態凝重,神采儼然,栩栩如生。殿前有一座寬敞的露台,四周圍以石欄,石上精工雕刻着人物、麋鹿、白鶴、靈芝等……刀法嚴謹,十分逗人。玄妙觀地處“五更市賈何曾絕,遠近方言總不同”的市區中心,所以香客眾多,觀賞者絡繹不絕。每日清晨黃昏,眾多老者少年在露台上下跟隨道士們練功運氣,十分熱鬧。明代弘治某年的臘月朔日,即農曆的十二月初一,乃玄妙觀隆重舉行“法壇”大典之日,並為修繕殿宇募集資金,靜元道長屆時將一展“捻鼓”絕技。所以這日清晨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卯時剛至,數十名道士早已齊集三清大殿,在紅燭高燒、香煙繚繞中,笙簫管笛、鑼鼓鈸鐃齊奏。據云,道教音樂乃中國民族音樂集大成者,這玄妙觀的道樂,又融入了江南絲竹,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色,柔和悅耳,引人入勝。音樂聲中,在道長帶領下,眾道士叩拜三清教主,誦道德真經。將近一炷香時分,突然百樂皆止,只有一種聲音,悄然而起。初時,有如微風中的池水,漣漪陣陣,又如深谷中的山泉,幽然飄忽;忽地聲轉急,音轉強,如同急風暴雨,萬馬奔騰。眾人屏息凝目,這才發現靜元道長正聚精凝神,雙手用拇、食、中三指搓揉鼓簽,在堂鼓上滾動敲擊,人群中立即爆發出一陣喝彩聲。這時道長鼓點一變,眾道士忽地分成兩撥,一撥奏樂,一撥拋袖挪足,跳起舞來,進退騰踏,極有章法。就在觀者心熱意暢、彈奏者興緻盎然、舞者情趣酣暢之際,人群中忽起一陣騷動,只見一個身穿粉紅色褶衣,頭戴方巾的年輕人,急急擠進人群,從舞者行列中穿過,走近道長身邊,深深一揖。那道長立刻興奮地站起身來,挽起來人手臂進入三清像后,轉眼間道長又急步至鼓架旁就坐,執起鼓槌,只聽“咚咚咚”三聲鼓響,十數名舞興正濃的道士戛然而止,退向兩邊站立。三清像后,忽地傳來一聲清脆的呼喝聲:“來也——。”語聲未落,頓時鼓樂齊鳴,適才那年輕人,這時已改易道冠道服,左手執斗(古量器。常喻為文人才高,如才高八斗),右手握一如椽大筆,舞蹈而上。光線黯淡的大殿內,人人倒吸一口涼氣,頓覺眼前放亮。這青年足踏鼓點,舞姿瀟洒,踢踏多姿;那白皙的面龐雖宛若艷女,但兩道濃淡適宜的劍眉,一雙俊目,卻顯得英氣內含,機靈聰慧,神采飛揚。人群中立即響起一陣歡呼聲、議論聲:“人長得俊,舞跳得好,今兒可飽眼福了!”“都說蘇州人長得秀氣,這人比蘇州人還要秀氣。”“一定是從江西龍虎山請來的仙人。”“呀,果然是韓湘子來了。”“哈哈哈,”人群中一個書僮模樣的少年,長一副娃娃臉,操一口純熟的蘇州話:“自家蘇州大才子才(意為皆、都)勿認得,瞎三話四!”“你認得他?”有人不服,口氣挺硬。少年頭一歪,神氣活現:“蛖,天天在一道,夜夜一屋,哪勿認得。格公子十六歲中秀才,無人勿知格蘇州神童……”一個老年人捻着鬍子,思索着:“蘇州神童……”少年添溫加熱:“有名的畫家、才子。”“阿弟,伊(他)叫啥名字?”有人急於摸清底細。少年用眼角瞄了瞄問話的人:“鼎鼎大名格風流才子才勿認得,笑煞人格哉!格位公子嘛,姓唐名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子畏阿懂,孔夫子才畏懼伊三分格。阿曉得哉!”人們不由驚嘆起來:“呀,今日方見着這大才子,實乃三生有幸!”有人懷疑這少年在說大話,有意追問:“唐伯虎跳的什麼舞?”少年不高興了,手指鼻頭:“絶以為伲勿曉得?哼,告訴絶,讓絶長長見識,伲跳的是天魁舞,又名天魔舞。阿懂?!”那人追問道:“為何一手執斗,一手執筆?”“這——”少年傻眼了,“這——”想來想去想不出,不由臉孔緋紅,吱吱唔唔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伯虎啼笑九美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唐伯虎啼笑九美圖
上一章下一章

《唐伯虎啼笑九美圖》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