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語:中產者的發展趨勢(2)
不管是2006年,還是2010年,現在時間已經跨入2004年,中國中產階層人數達到2億無論如何都已經為期不遠了。中國人的“中產”夢正一天天快步變成活生生的美好現實。隨着中國社會和經濟的規範發展,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大城市,中產階層將日益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主流群體;同時,中產階層的崛起,也將構成整個社會的最大財富來源。未來的中國,將成為美好、富裕、文明的“中產”世界,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2.結構變化:更趨於合理據2001年出版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報告》一書介紹,現階段中國中產階層的內部已出現了層化的分化跡象,可有中上層、中中層、中下層之分,儘管這一分化目前還不明顯。其間,中上層與中層較活躍,特別是中上層與“高收入”群體,是相纏繞而成為上升到社會上層的流動最快的一個層級。中下層則隨時可能被“擠”到下層——其資源及佔有能力幾乎與下層相接近。(1)中上層。中上層包括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群體,大約佔中間階層的1849%。這一層級,從職業、行業類型看,私營企業主與專業技術人員群體均橫跨第一、二、三產業;但從經濟、政治、文化及在社區中的社會聲望等的結構因素看,卻具有兩種不同的性質:私營企業主屬於掌握一定的生產資料者,他們是以對生產資料的支配、使用權為資本,在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原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并行運作下的新的地位機會結構中,換取社會政治、文化資源,爭取並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專業技術人員屬於不掌握生產資料,但對生產、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建議權、發言權的腦力勞動者。私營企業主分佈於私營經濟單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居於農村社區者多,90年代開始有規模地向城市發展,職業權力較專業技術人員大。但在社會評價上,即使在城市社區中的私營企業主,也大多在社會聲望上居於專業技術人員之後。(2)中中層。中中層包括公務員、辦事員與小業主、個體戶這兩個群體,約佔中間階層的36.97%。中中層的這兩個群體在社會結構背景上是大相逕庭的。公務員、辦事員群體是在改革開放后,由引進外資和產業結構升級的結構性調整而出現的新型職業群體,其在人力資本(教育含量)、勞動方式(以腦力勞動為主)、職業權利(有一定的建議權、發言權)、報酬(居中上水平)、社會聲望(對高素質人群有很大的吸引力)、生活方式及價值觀(講究生活品位、個性化)、群體的自我認同(職業地位的優越感較強)等的社會地位評價上,均優於小業主、個體戶群體。(3)中下層。中下層包括商業、服務業人員及白領工人這兩個群體,約佔中間階層的44.54%。中下層的這兩個職業群體,均屬於現代產業結構中的第三產業群體,在勞動方式上較為接近,然而在職業權力及社會聲望上則有較大差異。白領工人這一群體的內部構成在現階段較複雜。其間,既橫跨國有、集體、私有及合資等不同經濟類型單位,又兼具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結構兩大社會經濟活動類型。其身份認同也較商業、服務業人員群體離散些,如既有認同其統一性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有一技之長(暗含有一定的職業建議權、發言權)、報酬較高、市場機會較多;也有認同其多元性的——在生活方式及價值觀上,並非均已具有現代性,而是魚龍混雜。就商業、服務業群體而言,雖然從職業的勞動性質上,現在普遍地將其歸於第三產業。然而,從人力資本、職業權力、報酬及聲望評價上均低於白領工人。在不久的將來,中產階層的內部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1)年輕化。隨着上個世紀70年末80年初出生的年輕人走出校門,步入社會,高學歷和現代最新科技知識將使他們一踏上職場就成為佼佼者。他們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大多數人就可以步入中產之列。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中產階層的行列,中產階層成員的年齡結構將比現在更得以改善,年齡比以前更加降低。青春和朝氣將成為中產一族的新面龐。(2)行業結構日趨合理。在信息化、網絡化成為現實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時候,許多適應新經濟形式的行業應運而生,策劃、諮詢、中介等新行業越來越多。中產階層的行業分佈不僅越來越廣泛,而且行業內部分工將日趨優化。中產階層不僅將在一、二、三產業得到合理調整,而且大多數體力工作者也將隨着產業技術的更新換代成為白領人士。整個社會勞動結構中,中產階層的行業分佈結構日趨合理。(3)區域更加廣泛。目前,我國中產階層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城市和一些大中城市,在區域上,西部和內陸省份相對人數少於以上地區,並且農民步入中產的人數不多。隨着國家發展戰略的全面展開,東部與西部、大中城市與小城市、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大大縮小、東西差距、城鄉差別將大大縮小,中產階級將由沿海及內地一些地區向貧困地區和邊遠地區延伸,這些地區以及城鎮的中產階層將逐步增長;農民的收入增加,由小康邁入中產之家的人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