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河、牛郎織女故事系列(2)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天上的銀河像鏡子一樣,簡直可以照出光來,這顆星號稱織女,一天干七個時辰的活,也織不成一匹錦緞,那顆星叫做牽牛,卻拉不了車。從這幾句牢騷話中根本看不到牛郎織女故事的影子,直到南北朝時期,梁殷雲的《小說》裏才第一次記載了簡單的牛郎織女故事。但漢代可能已有故事在民間流傳,因為那時的《古詩十九首》裏已經有點故事的影子了: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代典籍、尤其是詩文中“牛女”並稱,經常指牛郎織女星,如“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偶爾也有時指牛宿、女宿的,那就需要我們根據全文去辨別了。2.七夕乞巧節的故事和七月初七相連,還有個七夕乞巧節的故事。由於牛郎織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織女就被當成天神中巧婦的代表,婦女們希望通過祭拜織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選一個節日,最合適的日子當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織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節”,到唐代已經流傳到各地,盛極一時。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這天晚上,姑娘媳婦們都把瓜果擺在院子裏,第二天早起,如果發現有蜘蛛在上面結了網,說明乞巧成功。據《開元遺事》記載,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與兒媳婦楊玉環在華清宮共進晚餐,然後把瓜果列於庭院,望着頭頂上的牛郎織女,先感嘆牛郎織女不自由,一年才聚會一次,而得意自己的瀟洒,可以天天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后指星發誓,願來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讓人拿來蜘蛛,放在小盒裏,擱在瓜果邊,等天亮再來看,網織得越密,說明乞來的巧越多。李隆基發誓來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麼預感?李商隱有詩句:“此時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正表現了李隆基在這個七夕和後來在馬嵬驛兩種境況的對比。乞巧的花樣還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們認為織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個,故稱之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輕女子們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對着織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這叫“拜七姐神”。她們還要用稻草扎一個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個姑娘媳婦都從家裏端來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蔥剪碎放入水中,據說通過這樣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有的地方則用臉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當然最多的還是比賽穿針,女人們在初七朦朧的月光下,都用綵線摸着穿針,穿得過的,就是得巧了,特別受大家尊重。不過有個文人說得好:“織女盼與牛郎相會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見面,短短的幾個時辰正忙,那有閑功夫到人間送巧。”3.蜀人浮槎探銀河前面鬥牛寶劍的故事裏我們提到了張華和他的《博物志》。這本書就講到一則蜀人上天訪問牛郎的故事。古人認為,天上的銀河,一頭通着黃河,一頭通着大海。住在海邊的一些人經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遠海駛過,而且還特別守時。蜀地有一個人想,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兒的,我何不也探險一回?於是這人也做了一個大筏子,在筏子上蓋了個小屋以供遮風避雨,帶上足夠的糧食,就乘着這個筏子浮海而去。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還在海上,因為可以看見日月星辰的出沒,能分辯白天黑夜,後來周圍就變得一片渾渾茫茫,看不出晝夜來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發現了新大陸:前邊是一處地面,遙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齊壯觀。他想:這是人間還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個明白。走近后他發現,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過,岸右是一座豪華宮殿,從窗口望去,許多女人在用織布機織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牽一頭牛,正在河邊給牛飲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話,牽牛人先驚訝地詢問這個遠方來客了:“你為什麼上這兒來?”乘筏人簡略地解釋了自己尋險探奇的志向和經歷,問:“這是什麼地方呀?”牽牛人避而不答,只說:“你回去后,問問你們蜀地的嚴君平,就知道了。”乘筏人覺得這個地方有點詭秘和蹊蹺,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歸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發的海邊。為解開這個謎,他回到蜀地,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嚴君平,把這件事的經過說給他。嚴君平說:“我這兒有記錄: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牽牛。”乘筏子一對日子,發現正是他和牽牛人說話的那一天。原來他到達的是天河,見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織女,他自己那一刻也變成了“客星”。現代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記錄:筏子(浮槎)即UFO,古太空人從地球出發后,十多天間仍在太陽系中,所以可辨晝夜,飛出太陽系后就不分晝夜,渾茫一片了。它飛到牽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學者嚴君平觀測到,所以說“有客星犯牽牛”。這有點現代神話的味道了。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