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物,不奢戀

身外物,不奢戀

托爾斯泰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就都歸你。那人於是拚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時說:“一個人要多少地呢?就這麼大。”貪婪,是人性的惡習,貪得無厭者,終毀其己。貪往往給人造成精神上無止無休的壓力,最終導致無謂的傷害,損人不利己。民間流傳着一首《十不足詩》:終日奔忙為了飢,才得飽食又思衣,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這首詩對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寫得淋漓盡致。物慾太盛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所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毀滅。托爾斯泰說:“**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針對“**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計其數。上面故事裏的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裏所說的:“有些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票子等,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著名演說家卡耐基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要知道,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也只需一日三餐,只睡一張床。人要學會知足。我們快樂是因為幫助別人得到快樂,努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嫉妒和怨恨別人,愛人類之所有,並且尊重他們,不求任何人施予恩惠,只求生活所需。知足,才能常樂,才能免除恐懼與焦慮。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從貪婪的精神桎梏中解救出來。“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遇事想得開,放得下。身上修築的這個無形的“桃花源”,才會花香四溢,心情才會舒暢,生活才會既多姿多彩又清馨安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靈咖啡--悠着點,別太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心靈咖啡--悠着點,別太累
上一章下一章

身外物,不奢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