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阮玲玉的傳奇(1)
關錦鵬曾這樣問過張曼玉:“你希望半個世紀后還有人記得你嗎?”張曼玉聳聳肩說:“我覺得半個世紀後有沒有人記得我並不重要,但如果有人真的記得我,會是跟阮玲玉不同的。”《阮玲玉》問世后,海內外媒體對於張曼玉在影片中的表現普遍給予了高度讚揚。“1935年3月8日,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遺書後飄然而去。今晚看到衛視又在放關錦鵬的《阮玲玉》,張曼玉的演技實在讓人嘆服!張曼玉扮演的是自己的阮玲玉,也只有這位大導演才能揣度女人心到這個地步。末尾阮玲玉跳舞、微笑擁吻在場每一位男士,一場在歡樂中展現無盡悲涼的戲,看了叫人心酸。”“她呈現在銀幕上的演技純熟,一方面仔細地揣摩阮玲玉獨特的表演方式,另一方面也技巧地突出前後兩個時代女星的不同。若即若離之際,充分反映她在表演上的遊刃有餘。”阮玲玉是30年代數一數二的大明星。她纖弱、敏感,典型的紅顏薄命;而張曼玉則是瀟洒浪漫、現代感十足的90年代的女性。要把她們兩個聯在一起可真不容易。但張曼玉成功地讓阮玲玉復活在銀幕上。“然而張曼玉不是阮玲玉,甚至她與阮玲玉也不貌似。人們之所以覺得她像阮玲玉,只因為張曼玉玩了一把‘神似’。這種神似的效果恐怕不僅是靠演技能演出來的。演技的背後是張曼玉豐富的內心世界。當一個人用心去體會別人並把自己融進去時,她能不像么?”“阮玲玉那種難以描述的神秘、揮之不去的魅力在電影中隱隱地發散出來,而不是直接地被表述或是被抑制。與此同時,張曼玉的個人魅力在阮玲玉的神話影子下也並未消失,而是和阮玲玉同樣閃亮起來。她的美麗和演技表現出一種純凈的光輝。特別是在最後一場戲中,阮玲玉和電影界的朋友們一起喝酒、跳舞。在那個不尋常的夜晚,因為已經有了死的決斷,她的身體變得虛幻縹渺。張曼玉在《阿飛正傳》中顯現出來的內在張力在此放射出絕對的燦爛。”“《阮玲玉》可以說標誌了張曼玉表演的最高成就。除了張曼玉的演技日臻完善之外,阮與張這兩個相隔半個多世紀的女子在經歷上眾多的相似也為張曼玉的成功大開了方便之門。據說導演關錦鵬之所以籌拍《阮玲玉》,其靈感來自於梅艷芳在影片《胭脂扣》中30年代女子的扮相,梅姐的最終婉拒才得以成全了張曼玉。只是阮玲玉的悲哀在於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中,比現代女子多了一份無力的感覺。若以梅艷芳一貫的冷冽傲艷去演繹,只怕會趨向於剛而易折的性格悲劇,而張曼玉則多了幾分平和溫婉。其實在外形上她與阮玲玉並不相仿,但兩人都有一種柔弱中的倔強,從容淡定卻又抗爭無力。也許阮玲玉就該是這樣一抹脈脈不得語的的柔黃被現實殘酷的墨跡淹滅。是為悲哀。”“當初由她飾演阮玲玉時,也曾有人這樣懷疑過,但看過影片的人卻被她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那個悲慘的阮玲玉,那個憂鬱的阮玲玉,那個絕望的阮玲玉,在張曼玉的表演中再現於人們的眼前。張曼玉演得太像了,她就是阮玲玉!”“張曼玉雖然稱不上傾國傾城,但神情中傳達的卻是多少傾國傾城的美人缺少的東西。她柔媚的笑容和沉思的神情都讓人有些琢磨不清,卻傳達着一種難以名狀的氣息,幽幽地向你襲來,難以抵擋。我們不苛求一個人天資的高低,但毫不否認,張曼玉是天生的演員。在她所有的角色中,最為悲涼的一個要數阮玲玉了。住在旗袍里的她,可以花兩個小時去紋眉,拖沓中難掩無盡的幽怨。可以說,張曼玉是在用自己‘善變’的神情傳達着一個如花美眷的內心世界。回首處天然洒脫,微笑時依然故我。”對於張曼玉在《阮玲玉》的演出,有人也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認為她在某些地方的表演稍顯誇張。對此,張曼玉說:“如果純粹從得獎的角度來看,《阮玲玉》的確償了我的一個心愿,至於滿不滿意,我可以說我已盡心儘力去演。很多人批評我在《阮玲玉》中的表現,雖然我會很不高興,但我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去看戲時也會批評人家的演技,我想我的責任是滿足導演的要求,並非滿足外面無數觀眾的要求。他們批評我演得太用力、太誇張,但他們不知道這種演法正是關錦鵬的意思。他要在戲裏明顯地表達一個叫張曼玉的演員去演一個叫阮玲玉的明星,然後當中再演阮演繹的角色,一共三重戲。關並非要我塑造一個自然、日常的阮玲玉,因此與一般傳記體電影不同,我不能以自然手法去演,所以無可避免地誇張了一些。可能由於一般觀眾只懷着看阮玲玉傳記式生平故事的心態去看電影,希望看到多些她生平戲劇性和傳奇性的成分,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風格。對此我能理解。對我來說,拍《阮鈴玉》是一次難得的機遇。”1991年,張曼玉憑《阮玲玉》奪得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港台影壇惟一連續三年獲“金馬”獎項的演員。評委們對張曼玉此次表演作了如下評語:“張曼玉演出《阮玲玉》,在外形上已超越,且突破本身障礙,足見其確實是努力用心的敬業演員。”1993年5月,張曼玉因主演《阮玲玉》一片而獲得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同時,她在徐克和李惠民導演的影片《新龍門客棧》中飾演的風騷老闆娘金鑲玉,也獲提名。同年10月,張曼玉摘取了最佳女主角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