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
前面說過,本山的成功一靠天賦,二靠努力,三靠大家的幫助。在本山的藝術之路上,關鍵的時候總是有關鍵的人物給他指路,使他登上一個更高的台階,這是本山的造化。本山成功之後,對於那些幫助過他的人總是念念不忘,並盡一切努力去報答他們。在這裏,我向大家介紹幾位對本山影響最大的人物。□啟蒙老師是鄭奇鄭奇老師是瀋陽人,下放到蓮花公社。被啟用當了民辦老師,後來又轉為公辦。鄭老師知識淵博,多才多藝,是個難遇的好老師。他不但語文課講得好,寫一手漂亮的字,還擅長繪畫、音樂,能寫詞、能譜曲、能編劇本,還能導演。我們成立文藝隊以後,鄭奇老師是我們的編劇兼導演。我們演出的節目基本都是由他自編自導,像《打夯歌》、《戰鬥的山村》、《四老漢學毛選》等,有相聲、歌曲、快板、表演唱、拉場戲等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他的指導下,我和本山以及其他同學都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表演方面的知識。本山的底子好,加上腦子靈,自然比我們收穫得更多,得到了很多鄭老師的真傳。這有點像孫悟空當年跟菩提祖師學藝的情形:師傅在他的頭上敲三下,背着手走了。孫悟空就知道師傅要單獨教他。結果在所有學習的人中,只有他學到了真本事。我不知道鄭奇老師有沒有單獨傳授什麼“秘笈”給本山,但是我得承認,本山的悟性確實要比我等凡人高出許多。可以說,是鄭奇老師把本山領進了藝術的大門。本山說過:“沒有鄭奇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入門還需田子材如果說在蓮花學校文藝隊,我們學習的一些表演藝術還帶有業餘色彩的話,那麼本山從事專業的舞台藝術還是從蓮花公社劇團開始的,在那裏他才真正系統地學習了一些傳統的劇目和基本功。本山的師傅,就是劇團的副團長田子材。田子材是個從事二人轉多年的老藝人,有着豐富的舞台經驗,精通二人轉的一切要領。正是由於他對藝術的執着,他在組建劇團選拔人員的時候,堅持任人為賢、人才第一的標準,把一批很有發展前途的好苗子選了上來。本山作為一個窮學生,沒有一點背景。他能夠到公社文藝隊,完全是遇上了“貴人”。田子材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手把手地教這些學員,從說、學、逗、唱到手、眼、身、形無不涉獵。大到對戲的理解,小到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都親自示範,認真講解。田子材要求嚴格,學員們練得刻苦,很快就掌握了二人轉的一些基本要領,進步很快。在這裏,本山學會了很多傳統劇目,《小拜年》、《送情郎》、《月牙五更》、《大西廂》、《回杯記》、《王二姐思夫》、《豬八戒拱地》、《楊八姐游春》、《三請樊梨花》、《穆桂英挂帥》、《雙鎖山》、《包公賠情》等等。本山唱得最好的是《包公賠情》,他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點,把一個為官清正、秉公執法的朝廷大員和在家裏尊敬兄嫂、盡忠盡孝的一個人物的兩個側面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故事凄婉動人、唱詞感人至深。唱到感人處,觀眾聲淚俱下,和演員形成共鳴,場面十分感人。演員在舞台上表演,需要靠真情和實力去感動觀眾,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本山最有體會。現在有的歌星一出場,沒等開唱就向觀眾討要掌聲,讓人很尷尬。他們應該好好地學學本山,因為本山從來沒要求過觀眾給他鼓掌,觀眾的掌聲都是發自內心的。□伯樂當屬李忠堂1982年,為參加遼寧省民間小戲調演,鐵嶺群眾藝術館館長李忠堂和副館長崔凱(現任遼寧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作了拉場戲《摔三弦》。離調演的時間已經很近了,可是主要演員還沒確定下來。就在這個時候,藝術館的吳秀榮老師推薦了已經調到開原威遠劇團的趙本山,說她看過趙本山的表演,一定能勝任。李忠堂採納了吳秀榮的建議,立即通知趙本山來試戲。不巧的是,這個時候趙本山已經調到了西豐劇團。下通知吧,說不上又要耽誤多少天。那個時候的通訊遠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電話能移動着打,就是在耗子洞裏也能給你挖出來。李忠堂決定,開車上西豐專程去接趙本山。他們當天把本山從西豐接到鐵嶺,結果一試戲,大夥不約而同地說,這個角色就是你了。正是李忠堂等人這種求賢若渴的精神,使得名不見經傳、正處於困境中的本山得到了展露才華的機會,從此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本山說:“沒有李老師,就沒有我趙本山的今天。”因為本山的關係,我們家和李忠堂兩家來往得很密切,李忠堂老師過66大壽的時候,我爸媽、我大哥大嫂和我,還有我弟弟和兩個侄子、侄媳都到了場。那天本山很激動,“咕咚”、“咕咚”幹了好幾杯酒。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