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餐單
就"春"字而言,春節只是徒有其名,接踵而至的情人節,倒是貨真價實地春情而且蕩漾。春節是中式的,情人節是西式的;春節是小農的,情人節是小資的;春節是家庭的,情人節是反家庭的--好在,"節溝"間還有"吃喝"二字心有靈犀地隔座送鉤,得過且過,故此二節向無多大的過節。不過,世有年夜飯,原本卻沒有什麼情人節大餐。只因是日並非公眾假期,情人節活動又只限夜間之琉璃世界進行,月上寫字樓,人約晚五后,碰巧,這正是一個即將開飯的鐘點。作為吃喝活動的慣犯,情人在情人節之夜面臨著選擇最佳作案地點的嚴峻考驗,事實上,考驗早在吃年夜飯的時候就已開始。相比起來,鮮花和巧克力還不算考人,最傷腦筋的乃是燭光晚餐,因為平日吃慣吃熟了的地方在這個晚上大部都變成了禁地:麻辣燙?俗。生猛海鮮?不!大排檔?俗不可耐,想也不要想。要不,玩個另類,給點創意,吃蛇怎麼樣?哼哼,這個嘛,你不會不知道"愛人贈我巧克力,回她什麼:赤鏈蛇"的惡果,就只能是"由她去罷"。選來選去,最後皆攜手直奔西式餐廳去也。倒也並非因情人節本乃西俗以求原汁原味之故(勞動節亦西俗也,而且據我所知並無附加任何吃喝活動,我等還不是擁入各種中西餐館照吃不誤?),蓋因西式餐館裏通常燈光昏暗,情調曖昧,不能不成為情人節晚餐之惟一的選擇。這一點,習慣了明火執仗的中式館子不服不行,就算是熄了電燈點上蠟燭,非但無助於浪漫情調的營造,反而會令食客心中頓生"趁黑端上一盤聲稱是野生實則是人工飼養的甲魚"之疑雲。當然,西式餐館作為情人節晚餐的壟斷經營者,做生意並不可一味靠"黑",暗淡的燈光只是浪漫情調的一部分,剩下的統統交給文字。要把情人節晚餐的文案做好,絕不比把菜做好更容易。例如,"石燒"(StoneGrill)這種流行的西餐吃法,到了情人節晚餐上就得做點手腳,通過文字的潤飾而獲增值,使賓主俱歡。香港某飯館,就曾以"海枯石爛"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情人節石燒大餐。再打個比方,像蠶蛹這種傳統蠶桑之鄉的常見食物,爆炒也好,椒鹽也罷,最好易名為"春蠶到死"。凡惠顧者,皆附贈紅燭一對,以"蠟炬成灰"作為甜點,歡迎自帶淚水。依我之所見,情人節晚餐的文案至少應具備以下兩大要素:第一,甜蜜;第二,肉麻。甜蜜--包括巧克力在內的各種甜點自不消說,至於肉麻者,除了主菜必以葷食,倒也不必過分忠於原着地在肉食中添加麻辣的成分。事實上,情人節晚餐在材料上並沒有什麼特別,麵包還是那個麵包,牛排還是那個牛排,噱頭都在名目,因為當晚的大部分顧客,吃的就是文字。情人就是這樣,平素靠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為生,卻還嫌不夠,所以包括餐館以及寫字者在內的各有關方面,都有責任幫助他們在情人節晚餐上共同達到**。這個活兒現在又稱"文字料理"。台北的李欣頻小姐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文案,寫了一本名叫《**料理》的書,以她拿手的方式處理了一大堆充滿荷爾蒙氣息的中西菜肴,其中一份"情人節大餐",皆以經典愛情電影命名:征服情海--瘋狂雪萊酒人約巴黎--法式可頌麵包紅色情深--迷亂羅宋湯布拉格春天--纏綿沙拉吧芭比愛情盛宴--**蝕骨肋眼牛排愛你九周半--情趣水果盤羅馬假期--深吻雪糕CoffeeorTea--羅蘭巴特戀人絮語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鞏固"戀愛狀態"以及對"戀愛狀態"的想像,情人節晚餐在功能上就是如此,就像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所說的那樣:"一旦決定捨棄戀愛狀態,戀人便會憂傷地感到遠離自己的想像。"就事論事,我認為最後一道飲品之名借得最好,真箇是"法海"無邊,回頭便是左岸。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