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雨水

余秋雨的雨水

很多人對余秋雨的態度不夠公平,這似乎能看出人們對於文化的態度。一個讀書人面對權力和金錢的時候,往往能夠正常些,他們的尊重、畏懼和仇恨都是有根有據,不會沒有規律可循。可是面對文化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今天可以為某部作品流淚,可是當需要在人們面前發表看法的時候,他們清清嗓子,說:很差。他們也許已經為那部作品的某種含意所打動,裏邊的哲學意境讓他們想了很多,可是,他們仍然會對別人說:太差了。文學有時真是軟弱,人們對於它所體會過的心態說變就變,因為它解決不了人們的現實境遇,它寬泛而又虛弱,可是當你感動的時候,又會感到它博大無比。因此,離開了金錢,這些東西真是無法判定,你說它偉大,它就比山還高,你說他渺小,它就連個潘金蓮腳上的小指頭都不如。明明已經哭過了,卻忘了自己的眼淚,明明笑過了,卻說笑的時候心裏只是噁心。我曾經對此很奇怪,人們內心體驗的時候所擁有的那份激情,怎麼說變就變,最早我發現是我自己有時會這樣,比如有一次與一個人在談昆德拉,他說了昆氏的許多壞話,諸如為什麼他最終得不了諾貝爾獎之類。而我很喜歡昆德拉,當時卻沒有為昆氏與他爭論幾句。多年來我想起這事,就有些恨自己,為什麼不表達自己的觀點呢?每每讀到昆氏作品時,就恨那個人,他真是沒有道理。一個沒有道理,一個不堅持真理,你看,那文學的地位究竟在哪裏?以後我發現,不光我這樣,許多人都這樣。他們可能覺得犯不上在一般場合,為別人的事,與別人爭論。在這種寬容和大度中,文學的地位又一次在普通、正直的文化人之中被確立了:不過是一個被奴役的使喚的丫頭而已。余秋雨的散文曾經造成過巨大影響,當年許多人讀着的時候,可能都有過激動的夜晚。在他的文章里,中國的文化變得突然很有價值了,他把歷史上關於文化的許多事,用他的方式組織起來,像是故事,又像是哲學,還有激情,人們在讀的時候一次次地被啟蒙,從而加深了對於中國文化的了解。有時,甚至會很久睡不着。余秋雨在這種狀態下,度過了他一生的快樂時光,那時人們對他的懷疑還沒有在更廣泛的場景里出現,余秋雨成了中國文化的代名詞,是為文化被破壞而大聲嘆息的良心。而且他的形象也被塑造:總是穿着西裝,一副儒雅風度。可是好景不長,人們很快地開始覺得不滿足,因為余秋雨對於文化的態度總體來說,顯得過於簡單,像是個老師,當他說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顯得簡單,似乎某種教義要求他這樣作,說不清道不明的文化現象以及意義,在他那裏似乎都有了某種結論。但是,一個散文大家,即使是像老師,又有什麼錯呢?余秋雨是老師,這算不得對他的污衊。問題是他是什麼老師?是中學?大學?還是博士后老師?許多人認為余氏不過是一個很好的中學老師。因為,他的一些結論明晰、準確,有積極的思想意義。絲毫沒有模糊之中的複雜,這讓那些意識層面多元,即使讀了再多的書,面對世界也總是糊塗的人感到不滿足,於是怨聲總是從那些人之中先起來。中國可曾有過像余秋雨一樣優秀的老師?無論在中學,在大學,還是博士后?本來我們的中學裏應該有像余秋雨這樣的老師,他們點燃孩子們心中的對於中國文化熱愛的火焰,讓他們痛恨那些無論來自中國還是來自外國的文化破壞者。可是,沒有這樣的老師,他們沒有觀點,也沒有激情。本來,我們的大學本科里,應該有像余秋雨這樣的老師,他們把那些散亂在各處的故事集中起來,形成一種正確的歷史觀點,使我們為自己歷史上的燦爛文化自豪,也為文化的失落而嘆息。可是也沒有。我們沒有這種大學老師,他們沒有餘氏的搜集整理能力,沒有他的概括能力,沒有他的哲學思辨能力,更沒有他的激情。有時仔細想想,說余秋雨是一個老師,真是對他最大的讚揚,因為中國少有好老師,像余秋雨這樣的好老師,就更是少之又少。至今為止,我只看到了余秋雨一人。可是,像余秋雨這樣的好老師,本該很多的,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有那麼多人在做文學老師,他們飽讀詩書,為什麼不能把同樣的道理講得像余秋雨那麼中聽呢?真是為教育界而悲哀。我們當年在中學、大學裏缺的那些課,突然在幾個激動的夜晚,讓余秋雨給補了。這是余氏最了不起的地方,一個人只要是能像余氏這樣,他就已經可以說是生的偉大了。余秋雨是一個好老師,不過,那只是今天的標準,也許在明天,我們的老師會更好。他們說了文化創造者的高尚時,也沒忘了說他們的渺小,他們把事情的複雜對學生們說得清清楚楚,然後,他們與學生一起走進了大澡堂,在彼此對望了幾下之後,異口同聲地微笑着說:瞧,我們一樣。而老師這時嚴肅地說:不,若干年後,你們和我今天一樣。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音不準--九丹評論中國十大文化男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音不準--九丹評論中國十大文化男人
上一章下一章

余秋雨的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