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秋:歷史是一面鏡子(2)
“所以,我們應研究國外的改革經驗教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頭再看看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如何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改革開放?回顧歷史再看看今天,時代不同了。我們要認清世界的潮流。現在是21世紀了,國際化、全球化。我們如何用歷史的眼光看清這一點呢?“過去我們講近代史主要講‘革命’,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好像統治階級搞的變法、改革都是不徹底的,都是一種改良,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都是反動的、落後的,而不去研究。其實,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歷史上統治者的改革,因為現在我們也是統治階級了。”“歷史的車輪有兩個輪子,一個是革命,另一個改革,缺一不可。革命是一時的,改革卻是經常性的。革命成功了,打下了天下。今後主要要靠改革才能發展。歷史上的教訓成分要吸取,外國的改革經驗我們也要學習。”“在改革中有些階層有些人會有利益上的損害,有陣痛,過去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如今他們下崗了。這個時候要給他們補償,改革是整個民族的事,不能讓一部分人完全承擔損失。要妥善安排他們,要給他們出路。當年康有為搞改革,一聲令下讓旗人自謀生路。當時,旗人都遊手好閒慣了,怎麼謀取生路,光靠救濟也不行,要引導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特別是那些在改革中被拋到邊緣的人和集團,要充分利用他們。世界是大家的。”“另外,要抓教育,我們的教育還很落後。二戰的日本是戰敗國,在一片廢墟中,他們首先抓的是教育。韓國在韓戰后也是首先抓的教育。歷史上康有為他們也抓了教育,提出‘變法以人才,人才以學校為本’,建立了京師大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看看作用多大,北大現今還在為中國培養人才。”“我們現在的改革出現的問題也不少。經濟改革已搞了二十年了,政治體制改革不能太滯后,這要和經濟改革相配套才行。當然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根據國情穩紮穩打。大躍進就是急躁,超英趕美,結果呢?改革要求實效,不要指標,上面一趕,下面就開始造指標,這對國家沒好處。”啟蒙:從新文化運動到人文精神重鑄新文化運動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成立了**,在**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如今新的世紀來了,中國正在進行改革開放搞經濟建設,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的劍,在我們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一些人的思想卻顯得越來越貧乏,很多人沒有精神支柱,信仰危機,面對這些問題,新文化運動是啟蒙運動,也是救國運動。我們該怎麼辦?“一個國家要發展,一個民族要前進,必須要有自己的指導思想,人民要有自己的信仰,精神要有支柱。發展經濟,思想應當走在前頭,這樣才能發展在前頭。”“新文化運動首先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思想。當時世界上各種思潮都傳播到了中國。這就面臨著選擇,最初連無政府主義也當成社會主義了。後來通過幾次大的論戰才弄清。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過去對新文化運動的看法認為就是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對立的。其實從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們也並不是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思想的,他們還是提倡傳統和外國的新思想結合起來。吸收外來的先進的,結合自己傳統,進行融合、溶化,建立一種新的有生命力的新思想。”“如今,正是21世紀了,在新的世紀裏我們中華民族應當有一個新的精神狀態。當然,馬克思主義還是我們的指導思想,但是,其他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也應當吸收進來,就像當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那樣,國門開放、思想解放,各種思想都引進來,通過了解,通過選擇,對每一種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尋找更符合中國國情的先進的思想。”“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舊的交替階段,新的還沒樹起來,舊的已跟不上歷史的潮流,被人們冷漠,思想上比較混亂。這就是所謂的新的信仰危機。老百姓思想貧乏,最後就是練**,信邪教。現在已是到了提倡一種新的中華文化精神的時候了。所以我們要倡導人的精神。”“‘科教興國’這個口號提得好,但是要強調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重要性,不能只強調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是一種指導思想,是一種理論基礎。人的精神、情操靠先進技術是無法給予我們的,而這些東西恰恰是鑄造一個民族靈魂最重要的東西。”“在我們學習到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我們的人民也出現了道德的滑坡,吸毒、賣淫這些在中國已絕跡的東西又泛出沉渣。現在是西方有邪教,我們也有了,**就是一例。”“‘五四’時期出現了一批大師,一批思想文化的大師,而今我們還沒有大師。要有這樣的土壤和環境才能培養出大師。要鼓勵人們去思考,不能先教下一代去怎麼做,還要教下一代為什麼去這樣做。”未來: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嗎?“21世紀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發展的世紀。”“認為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這種看法是對世界認識不足。中國是世界的一員,應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