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談讀書(2)

白岩松談讀書(2)

體會紀實文學的厚重讀紀實文學讀到的總是一種內心的憂患,歌功頌德的紀實作品少有優秀之作。近20年來,打動人心的紀實作品都是擁有一種或悲壯或讓人憂患的內在氣質。1996年是“文化大革命”結束20周年。在那一年的前後,我讀了大量記錄從反右到“文革”這一階段的紀實作品。歷史才隔了不長的歲月,當初的真實在今天就已經有了荒誕的感覺。可怕的是,那樣一段災難歲月,正有着一種被故意遺忘的傾向,而閱讀是如今惟一可以靠近那段歷史的機會。讀這樣的紀實作品,心情總不會很好,與其說是帶着樂趣去讀,不如說是帶着責任去讀。這樣的作品很多,讀起來也讓人感慨萬千。如果說好的散文是讀過之後讓人有種靈魂升空的愉悅感,那麼好的紀實作品則會讓人在讀過之後有種雙腳再次着地的沉重感:我們畢竟不能遺忘過去,哪怕無法提醒別人,但通過閱讀提醒自己也是好的。不長的歷史被塵封的人和事還有很多,我們現在讀到的紀實作品還只刻畫出冰山的一角。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等待,在不遠的將來,還會有更多更讓人震驚與感慨的紀實作品等待我們去不輕鬆地翻閱。讀傳記體驗不同人生讀傳記是體驗不同人生的最好方法,正如有的演員說:“生活中我只能演自己,而當了演員,我就可以不停地扮演別人,找到另外一種人生體驗。”這是演員的特權,我們無從體會,但多讀人物傳記,也就時常能在別人的一生中,找到自己未能體驗的豐富人生。可惜,讀人物傳記在我們國內並沒有成為一種閱讀的時尚,這一點和國外大不相同,楊振寧在接受採訪時就告訴我:閑暇時最愛讀人物傳記,而在國外圖書排行榜上,各種人物傳記也時常名列其中。可能是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要採訪“東方之子”,要和不同的人生打交道,因此各種人物傳記也看了許多。看傳記不是看人的一帆風順,而恰恰是看傳記中人物在苦難面前是如何走過的,人生最關鍵的幾步又是如何定奪的。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重來,因此關鍵處也就那麼幾步。看多了別人的傳記,關鍵時自己的主意也就好拿些,會避免一些錯誤和失誤,當然這是一種實用性的做法;而更多的,在優秀的人物傳記中,我們會讀到一種人生觀,一種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這正是開卷有益之處。不當演員也可閱盡各種人生,何樂而不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閱讀改變人生:中國當代文化名人讀書啟示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閱讀改變人生:中國當代文化名人讀書啟示錄
上一章下一章

白岩松談讀書(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