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安全困境”(1)

新的“安全困境”(1)

核武器的常規化則掀開了“新的一頁”。2003年5月9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投票通過了一項准許發展低當量核武器的法案,這實際上取消了自1993年以來一直實行的一項禁令。該議案將提供1550萬美元資助被稱為強力核鑽地彈的大型“碉堡剋星”氫彈的研究,同時還將撥出600萬美元用於微型核武器的高級研究。這是一項把“絕對武器”相對化的法案。“絕對武器”是政治理論家伯納德·布羅迪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幾個月後出版的一本著作的名字,該書首次闡述了這樣的事實,即核武器有其獨特性、已經永久改變了戰爭、必須始終與其他武器區別對待。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也是冷戰時期核武器一直沒有被動用的一個關鍵因素。可以認為,任何模糊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之間界限的行為都會使這個世界再次越過核門檻——走向災難。布殊政府通過把常規武器和核武器一併稱為“進攻性打擊武器”以及提議發展“有效的”低當量核武器作為標準武器庫的一部分,正在推翻這個共識。(詹姆斯·卡羅爾,《絕對武器》,《波士頓環球報》,2003年5月13日。)同樣是在奧馬哈,2003年8月7日到8日,布殊政府官員在這裏召開會議,討論與核武威懾的思路分道揚鑣的重要一步:是否開展可能需要進行更多核試驗的新式核武器研製工作。會議討論的問題包括:怎樣把核武器同新的精確打擊武器結合起來?是否應當開發反掩體核武器?是否應當恢複核試驗?所有這些問題的付諸討論表明,布殊政府再也不害怕打破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的界限,美國將反對得到國際承認的理論:原子彈只能用於威懾,而不能用於其他。而令東北亞國家擔憂的是,新型核武器的首要打擊對象很可能是朝鮮,據悉,鑽地核武器的“使命”便是擊毀朝鮮深藏地下的武器。(《華盛頓郵報》,2003年6月23日。)這是一個頗有些巧合的日子。因為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積極分子群集在廣島,紀念58年前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裏爆炸的死難者;而會議結束的次日,也正是長崎原子彈爆炸紀念日。輿論認為,五角大樓對此次會議的時間安排將使世界各國更加堅定地認為美國不理睬其他國家的意見和感受。而就在40年前的這個星期,美國、英國、蘇聯三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晤,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這被甘迺迪總統視為“重要的第一步,是向和平邁出的一步、向理智邁出的一步和遠離戰爭的一步”。但這已成為“歷史”。為了給研製“新式”核武器尋找根據,五角大樓的專家們指出,現行武器無法打擊深藏於地下的掩體。據美國國防部情報局說,在70個國家**存在1萬個軍用掩體,其中1400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關,它們能避免受到美**隊的打擊。在恐怖主義猖獗的今天,華盛頓認為這些掩體是一大威脅,只有新型核武器能夠(或可能)解決這個“技術難題”。美國全國國策研究所所長佩恩是最積極主張開發新式核武器的人之一,他聲稱,這種新式的核武器不但不會再次推動軍備競賽,反而會導致減少核武器擴散。他解釋說,這是因為,這種新式的核武器會迫使敵對國家放棄建造地下武庫。(法國《解放報》,2003年8月7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透視布殊:全面了解美國政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透視布殊:全面了解美國政治
上一章下一章

新的“安全困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