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的“核心事”
經過“9·11”的洗禮,包括布殊在內的許多美國人都開始意識到,從常規戰爭層面上看,沒有人是美國的對手,也正是因為無法同美國的常規力量抗衡,結果導致潛在的對手尋求所謂的不對等或曰不對稱的戰爭手段,其中的一個重要“追求”就是利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還會加上遠距離發射的手段。這使布殊政府感到十分擔心。在一次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負責戰略和核計劃的官員羅伯特·沃波爾指出,有了帶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遠程彈道導彈,力量比較薄弱的國家就能做到沒有這種導彈就辦不成的三件事情:阻止、遏制和傷害美國。這種武器的可怕在於,它不需要很大的數量,只要能夠給美國及其盟國造成嚴重傷害;它不需要有很高的精確度,只要能夠擊中足以震撼美國人的目標;它也不需要安全可靠,因為使用它的人並不在乎人員的傷亡。沃爾福威茨等人的遊說和來自伊拉克等國的令人不安的報告進一步強化了布殊政府的認識,那就是,在恐怖分子和“邪惡國家”面前,沒有任何道理可講,也無須做任何承諾,只要能夠保護美國及其盟國,摧毀他們的“邪惡力量”,怎樣做都不過分。布殊率先提出了新理論。2001年12月,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從理論上說屬於機密文件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了“為達到21世紀目標”而進行新的核試驗的假設。報告認為,有必要“為對付諸如地下目標之類的新威脅而開發新的能力”。反恐戰爭打破了所有的禁忌。美國新世紀計劃的負責人加里·施密特反對認為在這方面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看法,他說:“這些新計劃不會引起核武器擴散,因為核武器已經在擴散。”(法國《解放報》,2003年8月7日。)美國開始認真考慮放棄它在1978年做出的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在五角大樓內部,一些人開始提到“核武器可用來打擊那些耐受常規武器進攻的目標”,研製常規核武器成了“緊急課題”。美國的核思維開始發生轉變:核武器不僅是威懾力量,更是規勸和打擊力量,當對手在常規力量失敗后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美國將考慮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02年1月9日發表的《核武器態勢評估報告》進一步指出,過去偏重核武威懾的思路將逐步改變,軍事戰略的取向為核武器與常規武器並進,模糊核門檻從而增加戰略回應的靈活性及備選方案成為一種選擇。過去冷戰時期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戰略將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規武器及導彈防禦系統的新三位一體所取代。就這樣,隨着核門檻的大大降低,用常規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先發制人打擊“敵人”的設想“新鮮出爐”了。隨着“先發制人”戰略正式寫進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先發制人的核戰略也很快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其標誌便是2002年12月11日布殊政府發表的《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報告。該報告指出,“敵對的國家和恐怖分子所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是擺在美國面前的最大的安全挑戰之一。美國必須尋求制定一項全面的戰略,以便從這一威脅的所有方面加以對抗。對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有效戰略是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項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戰略有着三根主要支柱:防擴散、不擴散和後果處理,而對這些支柱起整合作用的則是四項相互交叉的、賦予能力的功能,也即: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投擲系統與相關技術的情報搜集和分析;研究與開發,以改善應付演變中的威脅的能力;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及針對敵對國家和恐怖分子的、有的放矢的戰略。為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作鬥爭而反對擴散是第一根支柱。在美國看來,敵對國家和恐怖分子擁有甚至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當代安全環境的現實,也是美國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考驗。為此,美**隊和相關決策、情報機構必須做好準備,以威懾和防範形形色色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可能情況。與以往相比,此後防擴散思想將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美軍的基本理論、培訓和裝備之中,以確保美軍及其盟軍能夠有力打擊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武裝起來的敵人。與此密切相關的便是禁止擴散的努力。儘管布殊政府有着濃厚的單邊主義的色彩,但在禁止擴散的問題上,美國並不否認需要國際合作和多邊努力,以阻止一些國家和恐怖分子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導彈。這些努力包括外交手段、軍備控制、多邊協議、為減少威脅而進行援助以及出口控制措施。當然還有相關的國際協定,包括核不擴散條約、化學武器公約和生物武器公約,儘管美國並不能夠做到率先垂範,但它卻希望別國能夠“遵紀守法”。為應付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而進行的後果處理則很可能將會開歷史之先河。如果說,1945年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是“出於戰爭需要”的話,那麼今後並不排除美國出於反恐或防擴散需要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這份報告中,美國表示將“以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力量進行反擊”,其中包括在遇到對美國本土、美**隊和盟友使用生物、化學、放射性和核武器時“採取一切手段予以反擊”。“一切手段”並不排除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報告的機密版則更進一步:這一戰略不再堅持美國50年來反對武器擴散的努力,允許政府對快要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快要獲得可能發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遠程導彈的國家或恐怖組織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採取這一戰略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武器部件的轉移或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組裝好之前將其摧毀。在報告的一份絕密附錄中,這一戰略將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利比亞等國列為美國所要對付的重點。政府官員說,這樣做並不表明布殊總統打算公開或秘密地對這些國家中的任何國家使用武力。官員們表示,布殊總統決心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件流入或流出這些國家。(《華盛頓郵報》,2002年12月11日。)與此同時,N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也得以“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