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讓心“度假”
你的心有多久沒有休養了?它有多久沒有呼吸到新鮮空氣了?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的心一起“散步”了?“廉價大補”去過俄羅斯的人常常會發現,俄羅斯人的娛樂是老式的、單純的、有益身心的,是一種趨向於回歸大自然的消遣方法,比如采蘑菇、踏青、照管花園等。其中,采蘑菇尤為得寵。到了周末,許多俄羅斯人都會舉家外出,或步行或開車去野外采采蘑菇、散散步,在大自然中得到真正的放鬆。對他們來說,采蘑菇的真正用意乃是“逃”到鄉下去,以避開城裏的喧囂和緊張生活帶來的一切煩惱。俄國人熱愛大自然,熱愛他們的農村,這使得他們有了更多質樸、自然的氣息,也使得他們的文學大多富有鄉土氣息,充滿大自然的詩情畫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屠格涅夫的散文作品。在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中,我們常可以從字裏行間中嗅到清新、自然的氣息,感受到俄羅斯人獨特的民族氣質。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曾經與俄羅斯人有過很多的接觸。在他們身上,你會發現古風猶在。那種質樸無華、坦率大度的氣息迎面而來:只要他把你當作朋友,他就會無條件地為你做任何事;無論他家裏多麼貧困,只要你去他家作客,他就會把家裏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與你分享;只要是朋友,就一定要不醉不歸。感受一下他們的為人,再看看他們的主要休閑方式,你就會發現這其中似乎是有着並非偶然的聯繫的。休閑對人的氣質形成的意義不可低估。就我個人而言,不同時段的休閑觀念和休閑傾向也直接影響到我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在我的學生時代,我是一個極其活躍的人,喜歡足球、旅遊、攝影、演講、跳舞,還有就是幾乎雷打不動的長跑習慣,而那個時期,也正是我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候,每天都神采奕奕、信心十足的樣子,人緣好,事業也好。但我同樣也有很消沉的時期,那個階段,睡眠就是我最大的“休閑”,除了工作,就是睡覺,雖然很“充實”,但卻少了很多活力,身體也大不如前,自信心也差多了,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翻起了大學畢業留言冊,看到同學們對我的評價和期望,想起曾經的“雄鷹”般的生活,才幡然醒悟。我決心“找回自己”,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新的休閑方式。我開始重新跑步、健身、養花、郊遊、聽音樂、跳霹靂舞、與家人用外語交談、每天堅持看至少10種國外報刊……雖然許多事情改變起來並不容易,但既然決定了,就要堅持下去,更何況,我有以上這些"廉價大補"(休閑方式)。過不了多久,我便走出了那個與消極休閑相伴的灰色地帶,走進了久違的陽光中。生活在繁鬧的都市裏,人們的心靈多少都有點被擠壓的感覺,日復一日的緊張生活使人變得機器化了,少了靈氣,少了敏感,也少了幾許柔和。天上的飛鳥,路邊的鮮花,雨後的彩虹,都自在地出沒着,但忙碌的都市人卻似乎忘記了他們的存在。如果說純真是一種力量的話,那麼我們就正在失去它。那麼,在你倦怠乃至麻木的時候,會不會有一首歌、一段文字,或者是一次邂逅讓你停了下來,重新看看自己,看看星空,想想自己要去哪裏,怎麼去呢?事實上,即便從心性的角度看,休閑也是必要的。長期處在一個枯燥的、缺乏新意的環境中,人的心靈很容易變得僵硬而脆弱,變得易激惹、易衝動,這個時候,你的神經其實是在提醒你,該休整一下了,你如果能夠“從善若流”,儘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就可以很快“重返戰場”了,否則的話,用不了多久,你就該去“戰地”醫院了。至於休閑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只要它能使你平靜下來,輕靈起來,使你能夠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本真,它就是你真正的朋友。其實,與好朋友在一起又何嘗不是一種好的休閑方式呢?那種平和的、自信的、無拘無束的感覺,正是一份感情最生動的情節。有哲人說,你期待什麼,你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或可以說,你怎樣娛樂,你便可能會染上怎樣的“顏色”。休閑就象進補一樣,也要有所選擇,往往是,進什麼,就出什麼。“緩慢”的樂趣有一次出去旅遊,爬的是青城山,就是“天下幽”的那個。路上巧遇了一位長輩,自然是一同走了。那時我很年輕,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的,但這位老先生卻是不溫不火,悠閑自在地像散步一樣登着山,我也只好無奈地跟着,成倍地放慢腳步。但漸漸地,我發現了緩慢的好處,那就是靜靜地與這山融為一體,聽鳥鳴、品樹香,走走停停,想想看看,不像那直奔山頂的人,似乎只是在完成一種任務,而不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心跳。走累了,就與老先生一起談唐詩宋詞,談古今風雲人物,那感覺就像品龍井一樣。快到山頂的時候,老先生對我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是急匆匆的樣子,很少有時間停下來,做了許多盲目的事情,現在老了,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重新來過了,希望每一次出行都能好好體味,把年輕時錯過的東西補回來。”什麼“東西”呢,是悠閑吧。大作家米蘭.昆德拉似乎也有同樣的感受。在《緩慢》一書中,作者曾感嘆道:“為什麼緩慢的樂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閑逛的人們到哪裏去了?那些民謠小曲中所歌詠的漂泊的英雄,那些遊盪於磨坊、風車之間,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們到哪裏去了?他們隨着小路、隨着草原和林中隙地、隨着大自然消失了嗎?……在我們的世界裏,悠閑被扭曲為無所事事,其實兩者完全不同,無所事事的人心情鬱悶、覺得無聊,並且不斷尋找他所缺少的動力。”而悠閑,用捷克人諺語說,悠閑的人是在凝視上帝的窗口。凝視上帝窗口的人不無聊,他很幸福。由於工作的原因,練就了速讀的本領,幾十萬的文字,幾個小時就能夠通讀完,並能較好地領會其中要義。但遺憾也隨之來了,當我看小說時,我發現自己看得太快了,情節是迅速掌握了,但許多韻味和細節的美麗卻也被同時忽略掉了,就像傻小子爬山,速度是有,但賺下也只是一身汗和幾張人像。慢慢地,我也便理解了,為什麼說“偉大的作品需要慢慢體會”,為什麼說“不朽的愛情總有一個緩慢的進程”,為什麼有些文字只有“有閑階級”才能寫出,為什麼有些巨著只會出在那個節奏並不很快的時代,還有就是克里斯蒂和柯南道爾的推理,總是不緊不慢地,一步步走向謎底,也走向永恆。但儘管如此,我還是會找到許多借口來堅持我的快節奏,但在看到一位女CEO的休閑感悟后,真的就再沒話可說了。這位女士經營着一份大產業,應該說是很忙的,但她卻能夠保證每年出去兩個月,逃到鄉下去,而且往往只是在一個地點,最好是那種山清水秀、民風也比較淳樸的地方。在長時間的匆忙之後,她感到自己需要放慢步調,需要一段跟自己相處的日子。於是,她把所有東西都關掉,一個星期天完全不去想與公司、與社會有關的事情,她需要跟那些事務隔離,需要得到一種緩慢的節奏。儘管在回來上班的第一天,她會覺得自己有一種外人的感覺,但她同時也發現,在這段隔離式的休閑之後,自己對一些東西的感覺變得更敏銳、更清楚了,對公司和事業的感覺也更鮮活了。不僅如此,那些主管也因為她的短暫離開而得到鍛煉,變得自信起來,主管間互相依賴的程度也會慢慢變得比較正常,這也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有時事情就是這樣,在你想追求某種結果時,卻求之不得,而當你把它放下時,它卻會自己成熟起來。如此說來,緩慢有時並非是一种放任,一種懈怠,反而是一種有控制力的表現,是一種悠閑中的自得和洒脫。花不是用來佔有的很多人都明白,看書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愛書的方式了,刻在心裏就是最好的珍愛了,不一定非要把它吃進肚子裏,因為那樣做並非是真正的擁有,而只是一種變相的霸佔。但遺憾的是,在其他許多地方,我們卻未必會想得如此清楚。父親養了許多花,花開了,我們就去看花,而在花開的時刻,我們並不需要把它摘下變成自己的,這種欣賞中沒有絲毫佔有的**,有的只是美麗和芬芳的吸引,過去就過去了。同樣的,在遊山玩水時,我們也不需要把每隻飛鳥都抓起來,放在籠子中供自己把玩。人們說養花、養鳥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其中就包含着這層欣賞而不佔有、呵護而不壓制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這種專心欣賞而不把持,有的時候會讓人進到一種安靜而超脫的境界,看上去好像並未擁有什麼,但卻不乏快樂和自得。由於不過分執着於快樂或痛苦,在這種休閑中,人們會注意到在紛雜的氛圍中有可能被忽略了的很多細微的東西,會從微微的綠意中感受到陽光般的快樂,而這些快樂是那些只追求感官享樂的人所難以體會和把握的。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看過多遍,其中最感嘆的就是有關蟬的描述。令人既同情又“佩服”的是,這位仁兄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地下,僅有很短的時間能夠見到陽光,但它卻並不抱怨或者說也來不及抱怨,它只是縱情地歌唱,充分地享受陽光和雨露,幸福雖然短促,卻十分有力。反觀我們人類,卻常常是記住了壞的,忘掉了好的。儘管在生命的每一天中,都會發生很多事,但有時我們只是傾向於記住那些不愉快的事,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事情,哪怕只是佔用了1分鐘,但卻可能就此“佔用”我們一整天的時間,全天的心情都有可能被這件事情糟蹋了,儘管中間可能有很多快樂,有很多靈感敲過門,可是你並不在意,你只抓住那件消極的事情不放。這顆心太缺乏休閑和鬆弛了,以至於過度敏感和刻意,不能有效地屏蔽擦肩而過的摩擦和傷害,讓那小小的東西佔據了大大的人生。事實上,真正聰明而快樂的人是不刻意的人,他並不是一定要追求到什麼,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看喜歡的書,聽喜歡的歌,看喜歡的花,或者是等喜歡的人,擺弄喜歡的文字,去喜歡的地方。過程對他來說就足夠了,儘管結果也很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就像你愛一個人,可她卻不能接受你,而是與一個愛她、她也愛的人走到了一起,並且很幸福,那你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生病的心靈之旅有一段時間很忙,但卻偏偏感冒了,吃過葯后,便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什麼也做不了。心裏很急,因為真的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看上去也確實好像有很多事情都離不開自己似的。這時候,一個好朋友打電話進來,聞聽此事,卻笑了起來,說“這是老天爺心疼你,讓你休息休息”。自己一想,也真是這樣,如果沒有什麼頭疼腦熱的,自己是很難從忙碌的生活中解脫出來的,不僅沒時間休整一下,放鬆一下,對自己好一點,就連思考的時間都快沒有了,更何況,看清路也確實比走得快要更重要一些。有了病的“借口”,幾天下來,推掉了很多差事,也落得一身輕鬆,靜靜地躺在床上,翻開久違的亞森?羅賓故事,品着香茶,聽着《昔日重來》,一副悠哉游哉的樣子,讓幾天前的我好生“嫉妒”。雖然看似休息,但卻並沒有耽誤趕路,因為在看書時,在半夢半醒之際,許多忙碌時無法想清楚的事情都漸漸想清楚了,眼前的路越發清晰了,明白了哪些做錯了,哪些該堅持下去,什麼值得珍惜,什麼應該放棄……病好后,曾經一度出現的對工作的厭倦感消失了,有的只是更強烈的“求戰**”。就這樣,一場原本令人心煩的病成了一次快樂的假期,一次心靈的旅行。也正是在養病期間,我如遇知己般地看到了著名的哲學家馬修?亨利在一次遭搶后寫下的一段話:“我心存感激——首先,我從未被搶,而這是第一次毫髮無傷地經歷此事;其次,他們雖然搶我的皮包,卻未搶走我的生命;第三,他們縱然搶了皮包,裏面卻沒有很多錢;還有第四,是我被搶,不是我搶別人。”哈哈,被搶了都還這麼開心,那還有什麼不可以釋懷的呢?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生活中的事,並沒有百分之百的好與壞,關鍵還是看你怎麼看,即便是一些看似很悲觀的事情,換一雙眼睛,可能就會變成一種機會或者至少是特別的人生感受。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失戀后,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麼傷心,甚至一傷心就是好幾年,有的還因此放棄了感情的希望,人也變得日漸憔悴,消沉得不得了,很為他們不值。這就像那丟掉了十塊錢的人,為了回去找它,竟然要花兩百塊錢的車費,有必要嗎?更何況,要悲傷也應該是對方悲傷,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對方卻是失去了一個愛他的人,究竟誰失去得多呢?當然了,這些話並不能釋懷所有的失落,畢竟有很多感情是無以言表的,但不管怎樣,在既成事實的情況下,人總是要採取一種理性的或者說是成人的態度,去樂觀地看待人生的種種不如意,只有這樣,才能夠打破混沌的狀態,接近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的時候,失去只是得到的必然過程,就像有的人失去了原有工作,多年後卻成了行業的巨頭;就像《天堂影院》的主人公,離開家鄉、告別初戀,最終卻成為了電影業巨子;而當你最終獲得真愛時,你也許會慶幸當初的“錯過”,是彼此的幾番的錯過成全了兩人的一世情緣。同樣的,一個人的情人節也未必很難過,與兩個人或者三個人的日子相比,一個人的日子在一生中所佔的比例其實是少得可憐的,那麼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畢竟,這樣的日子往往是逝不再來的,就像曾經的學生時代。《沒有情人的情人節》,聽起來真的那麼令人感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