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致禮結良緣(1)(圖)

重逢致禮結良緣(1)(圖)

1950年8月26日攝於紐約的婚禮上。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楊振寧與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忽然間,他看到了鄰桌上一張似曾相識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對方似乎也認出他來了,但又有點不好意思主動打招呼,於是他離座走了過去,對方也禮貌地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教課時中五班的女學生杜致禮嗎?杜致禮的父親叫杜聿明,原籍陝西省米脂縣,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畢業后即參加了北伐戰爭,很受蔣介石的器重,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師長、軍長第一軍司令,曾指揮有名的廣西崑崙關戰役,全殲日寇中村正雄旅,戰績彪炳。夫人曹秀清,是一位能幹的女性;杜致禮是他們的大女兒,從小就長得聰明秀麗,讀書成績很好,一直跟隨父親的征戰生涯,因為父親的關係,經常有機會接近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宋美齡對致禮這個女孩子從小就很喜歡。抗戰結束后,1947年底,年僅十八歲的杜致禮決定到美國留學。她自小就喜愛音樂、藝術、文學,英文學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齡親自為她安排,讓致禮入讀她當年在美的母校、有名的衛斯理學院(WellesleyCollege)。但是,就在致禮赴美后不久,國內解放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東北解放,杜聿明被蔣介石派到徐州,任“剿總”副司令,結果八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被列為四十三名國民黨首要戰犯關進了北京的功德林監獄。在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敗退台灣時,曹秀清與其餘五名子女也被帶到了台灣。當時有人估計這表面看來是蔣介石對軍人家屬的照顧,其實真正的動機卻是一種要挾,因為蔣介石害怕他的將領被**俘虜後會“變節事敵”,於是把他們的家眷帶到台灣作為人質。由於國內情況突然發生重大變化,杜致禮也就不能按原計劃進衛斯理學院,而改入了紐約的聖文森學院(CollegeofMountSaintVincent),修讀英國文學。因此,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中國餐館中看到杜致禮時,她來美已兩年多了,這時她的弟弟致仁也由台灣到了美國,準備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振寧與致禮師生異地重逢,一位是聰明俊朗、熱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塵脫俗,感情的種子很快就在兩人中間萌芽、開花,楊振寧對杜致禮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每個周末都要從普林斯頓趕到紐約去和杜致禮約會。早在到普林斯頓以前,楊振寧的老師費米教授曾經忠告他,就是普林斯頓名副其實是一座“象牙之塔”,與世隔絕,在那裏面耽得太久,對思想、學術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勸楊振寧在那裏研究一兩年後就轉換到更開放、活躍的學術環境裏去繼續發展。可是,這時已陷入熱戀中的楊振寧,為了方便和杜致禮見面,已經把恩師的這番“忠告”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多久,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舉行婚禮,兩人成為夫婦。兩人的結合,固然令雙方家長放下了一樁心事,為之感到欣慰,還有一位高興的,就是當日曾受楊武之託“關照”楊振寧“女朋友問題”的胡適教授。他在其後多次到振寧夫婦家做客,對振寧說:“我早說過武之兄不用擔心,看,你不是自己找到了一位這麼能幹漂亮的太太了嗎?”婚後,楊振寧把在台灣生活困難的岳母曹秀清接到美國。翌年,楊振寧和杜致禮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楊振寧按照中國人傳統,寫信給父親,請爺爺給孫子取個名字。楊武之老懷大慰之餘,給這位楊家的“長子嫡孫”取名光諾。這裏,一個“諾”字,當然寄託着楊武之對兒子達到科學界最高成就的殷切期望;但是,在為孫兒取名“光諾”的時候,楊武之的的確確沒有想到:就在數年之後,楊振寧果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獲得這項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為父親爭了光,為家人爭了光,更為所有的中國人、炎黃後裔爭了光,名副其實的“光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情物理:楊振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人情物理:楊振寧
上一章下一章

重逢致禮結良緣(1)(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