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很多疾病都是因為身體需要的重要物質供…
目前流行一種謬見:有相當一部分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食物中含有的物質這可以被當作“想當然”的思維模式的典型例子。對於這個問題,與某些疾病相關聯的血漿含量值可以充當例證。比如,吸煙者的血液中胡蘿蔔素的含量較正常人低,而且他們患肺癌的幾率很高。那麼可能的原因存在於以下選項:A.純屬偶然;B.這是由於缺乏胡蘿蔔素導致的;C.這是身體採取的防衛措施,避免維生素促進癌症產生。
通過媒體和補劑生產商的宣傳,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已經非常擅於按照“物質缺乏理論”去思考了。也就是說B肯定是我們的答案,儘管實際上,科學界幾十年前就已經通過實驗證明C是正確答案。因此,在草率地確認一個所謂“被大家廣泛認可”的答案之前,我們最好將所有邏輯上可能的答案都認真思考一遍,特別是那些可能是陌生的,但不會與任何人的商業利益有關的答案。它們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那些營養添加補劑的生產商和所謂運用調整分子法的醫生非常樂於利用答案B這種思維方式,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向人們推銷更多昂貴的藥片和沖劑。而我們的身體卻在任何條件下努力適應環境,避免發生身體受損,並試圖在患病時通過自我治療痊癒。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身體會順勢調節各種重要物質的濃度,並使它隨着身體內外的條件變化作相應改變。因此,在發現體內血液中某物質含量值下降時,探究這種現象背後的生物目的,要比直接宣佈身體缺少某種物質有意義得多。比如身體會儘力將一種對於病原體生長非常重要的物質,例如鐵,排出體外。而醫生觀察到的現象是:身體內鐵含量的降低和感染是同時發生的。因此可能會認為,正是由於鐵含量降低才使身體免疫系統變弱……
對於每一個棘手的問題都會存在一個簡單的符合邏輯的但是錯誤的答案。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惴惴不安,這樣,“亞健康”的哲學必然會找到適合它生存的豐沃土壤。只是身體並不需要那麼多種具有神奇功效的物質補充,因為很多種物質的功效是相互抵消的。這個生物原則的確允許每個人有時出現某種物質的“短缺”或者在生病時某個化驗值下降。但是隨之而來卻是主觀臆斷的某種物質短缺,而這種物質又是可以通過補劑彌補的。可是這種補劑的作用卻總是不能通過實驗研究(比如干涉研究)得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