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蒼白不能做秀?(2)

誰說蒼白不能做秀?(2)

導演們應該永遠努力去拍像默片一樣的電影,才不至於使電影更加惡化。如果導演已經知道如何使用電影語言來進行拍攝,再加上好的對白,當然會使電影更好。只有讓鏡頭自然地帶出對白,才不會傷害到一部電影。對於如何拍攝一部電影,張元是這樣回答的:“在視覺上提供一個很大的空間,在音樂上也幫助劇情的發展。另外一個,和我們大家都喜歡的演員合作,所以作出深入淺出的大家都能喜歡的影片。”張元當然會這樣回答,因為他或許依然是幼稚的。比如他的每部影片中都必須依靠角色的對白才能完成,《東宮西宮》中那些“詩意化”的對白,到《我愛你》的爭吵,再到《綠茶》那一番關於羅馬型和森林型女人的討論,等等,它們吸引了觀眾的絕大部分視線,如果去掉對白,你將僅僅看到《東宮西宮》一個同性戀者那張曖昧的臉,看到《我愛你》裏憤怒的男女,看到《綠茶》中搖來搖去的慢鏡,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我們迷惑了。從劇本變成電影的過程,就好比是一項加法——若說做加法是一個導演必做的工作,那麼他必須首先在心裏要做一遍減法,這才是一個已經成熟了的導演的習慣。盡量使用簡單的鏡頭,告訴演員進行最簡潔的表演,不必有什麼角色發揮。然後剩下的工作就是看你如何設計每一個鏡頭,將鏡頭進行排列組合,這才是導演最重要的創作。同樣,要知道一部電影的優劣,就做一遍減法,將多餘的雜質去掉,看看還剩下什麼,看看它是否經得起**的考驗。畢竟,只有心理有障礙的人才不敢在街上裸奔,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綠茶》吸引一部分人走進電影院的原因,除了趙薇和姜文,還有杜可風。這個王家衛的御用攝像,使很多人在觀看《綠茶》的同時,都不知不覺的尋找着王家衛的影子。很遺憾,大家找到了,而且找到了不少。女博士從茶館裏走出來的慢鏡,綠茶的特寫,總是與水平線呈15度或45度角的視角……我敢說不是觀眾故意要找的,而是導演故意要把這些暴露給大家看的。沒錯,有了杜可風,電影確實美觀了些,然而總透着一種青黃不接的感覺。杜可風的美感在王家衛那裏可以變得遊刃有餘,怎麼到了張元這兒,就變成雞肋了呢?有時還甚至幫了倒忙。張元一定偷懶了吧,對於鏡頭,他絲毫不考慮的結果,就是使攝像師的個人風格過於滲透,衝散了影片的整體結構,而導致了這樣一個畸形體的誕生。因為張元沒有認識到,把影片拍得很美,不應是導演的功課。盲目使用攝像師,從不在電影語言與影片節奏上進行把握,或者還根本不具備完好把握的能力,最後只能導致影片的失敗。對於一部失敗的電影,再好的攝像,都僅僅是攝像而已,那是杜可風的個人作品,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場風景或人像秀。誇大影片中那些組合元素,使它們超過影片本身,也確實是很討巧的做法。《指環王》從奧斯卡拿走了11項大獎就可見一斑。我曾在看《指環王》的第一部時,就在電影院裏睡着過,第二和第三部也同樣是衝著“大片嘛,還是看看吧”的無聊消遣心理租了影碟來看。新西蘭的風景確實很美,電影製作確實很精良,演員的化妝很有趣,除此以外,一個本來應該很精彩的冒險故事,被拍得令人昏昏欲睡,我發誓這可不是由於我天生愛睡覺的緣故。但它就是拿了獎,而且在那一屆奧斯卡參評影片中,它的每一個獎項也確實拿得實質名歸。可見大製作是萬能的,而且越是大製作,越能掩飾導演的無能。這是不是張元說“我要大製作”的原因?有一篇很早的報道,昆汀·塔倫蒂諾曾對《黑客帝國》大罵粗口:“你知道我在電影裏全用真人,沒有他媽的電腦在那裏‘搞搞震’,我對那種狗屎特效真是他媽的厭煩透了,如果我要玩那種電腦遊戲般的爛效果的話,還不如回家玩我的任天堂遊戲機呢……這些爛電腦特效是電影的掘墓人,現在拍電影他媽的太貴了,這會置電影這門藝術於死地的。按照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十年內電影就會死亡。”如果說美國的導演中已經有覺醒的人物,為什麼我們的導演卻仍然要跟着美國的“大製作”,走他們的老路呢?認同現成的經驗難道不好嗎?什麼叫“只有經濟基礎好才能支持自由的想像力”?拍不出好片子,卻又怪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好,這不是很荒謬嗎?但仔細思考一下還是有些會意,因為張元原本就缺乏真正獨立創造的精神,他不是藉助題材的可關注點,就是藉助國外的各種獎項,幾年前經過安東尼奧尼一句話的點撥,又開始準備藉助“大製作”了。倘若安東尼奧尼知道這些,不曉得會作何感想?一個從不在自己的電影裏費功夫,反而把精力都花在搞東搞西上的導演,不藉助外物,他該怎麼辦吶。小製作的電影中,就我了解到的,拍得非常好的一部是《懶得去死》,而票房成績最好的是《女巫貝理雅》,僅僅以幾萬美元的低成本製作,就換來了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這些先例,我想不是偶然。好導演拍好片,爛導演拍爛片,都是註定的。其他任何解釋都是借口。製作成本確實可以給導演帶來一些便利,但卻不能拯救導演的創造能力。從創作的角度看,電影是導演個人的創造。但從合作的角度講,電影就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實際上它在操作過程中,更像是一項技術工作。電影可呈現給我們的元素太多,故事、音樂、色彩、畫面、鏡頭、表演等等,只有善於處理它們的關係,認識到這些元素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電影本身服務,為了完成導演的創作——這樣的導演,才首先算得上是稱職的。然後在稱職的基礎上,才能再有一些創造性的發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導演批判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十導演批判書
上一章下一章

誰說蒼白不能做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