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滑鐵盧到馬其諾(2)

從滑鐵盧到馬其諾(2)

馬其諾防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於1929年開始建設的,以當時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其諾的名字命名,建成於1936年。工程費相當於現在的40億法郎,當時就是天文數字了。防線東起與瑞士的邊界,向西沿德法邊界建了760公里,到與比利時的邊界就停了下來。法國戰爭委員會不肯將防線一直建到英吉利海峽,使法比邊界形成了一段真空。從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40年6月法國投降期間,法軍在馬其諾防線投入重兵,幻想希特拉會虎口拔牙,強攻馬其諾防線。德軍偏偏不碰它,1940年5月10日揮師西進,不宣而戰,侵入比利時、荷蘭。一周后古德里安率領著名的德軍裝甲師繞過馬其諾防線,從防禦最弱的地帶法比邊界攻入法國。再一周后比利時投降,25萬英國遠征軍和十幾萬法軍被圍在敦刻爾克海灘,成了瓮中之鱉。他們的一側是鋪天蓋地圍過來的德軍裝甲師,另一側是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只是不知何故希特拉未下令攻擊,使英國人有機可乘,幾天內將大部分英軍撤回英倫三島。又過了兩個多星期,法國人投降了。馬其諾防線的法軍則是在停戰協議簽訂后奉法國統帥部之命放下武器的。由此的啟發究竟什麼戰略錯誤使拿破崙這個常勝者兵敗滑鐵盧呢?戰史學家議論頗多,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時拿破崙和威靈頓都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誰的援軍先到誰就是勝利者。拿破崙的援軍未到,而威靈頓的援軍普魯士部隊卻出現在法軍側翼,所以是拿破崙而不是威靈頓兵敗滑鐵盧。不過如果威靈頓敗的話,滑鐵盧就不會這樣有名了。從另一個角度說,即使拿破崙贏了滑鐵盧,也不會再度贏得歐洲。因為他的軍隊已不是一年前的軍隊了,拿破崙一年前被迫退位,放逐在愛爾伯島(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第二次是一年後兵敗滑鐵盧,被放逐到更遠的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他逃脫了英國人的監守,登陸法國,倉促成軍,捲土重來,只堅持了100天就再次被打敗。他即使不敗滑鐵盧,也會敗在其他地方,他的軍隊這時已是強弩之末。可以說決定拿破崙命運的不是滑鐵盧,而是俄羅斯。拿破崙1812年窮兵黷武貿然攻打俄國,雖攻陷莫斯科,但無法使這個國家屈服。他手下士兵已“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又受不了冰天雪地的嚴寒,在俄軍將領庫圖索夫堅壁清野的政策下傷了元氣。1812年6月渡過尼門河侵入俄國時,拿破崙有50萬大軍,6個月後從俄國撤退再渡尼門河時已潰不成軍,只有10萬人,渡別列津河時只剩2萬人了。這場戰役的損從滑鐵盧到馬其諾失是拿破崙滑鐵盧戰役損失的10倍還多。從俄國撤軍后,拿破崙面對的是中部歐洲的覺醒及普魯士統帥的第六次反法聯盟,整個歐洲都是他的敵人,哪有不敗之理。130年後馬其諾防線的局面正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開始時,法國從裝備到軍隊人數都可與第三帝國的德軍匹敵,東部的俄羅斯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又是納粹德國的潛在敵人。法國人完全可以像當年普魯士組織第六次反法聯盟一樣,組織一次反納粹聯盟。同時,馬其諾防線不僅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工事,放在今天現代戰爭中仍可發揮作用,但法國人縮在馬其諾防線後面,眼看着德軍進攻波蘭,不肯從背後給德軍致命一擊。守株待兔的戰略使法國人付出了沉重代價,以後軍隊被擊敗,領土被佔領。滑鐵盧與馬其諾防線不同的是,在滑鐵盧拿破崙是進攻者,戰而敗;在馬其諾防線法國人是防守者,不戰而敗!拿破崙敢與整個歐洲為敵,以倉促組織的軍隊攻打強大的反法聯軍。而馬其諾防線時的法國手中握有與英國結盟的協議,卻不敢攻打和它國土一般大的納粹德國。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走出馬其諾防線,漫步在雜草叢生的林中,發現不少遊客是德國人。他們抱着什麼心情來參觀此地呢?又有多少法國人從這裏得到啟發呢?拿破崙名垂青史了,他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馬其諾防線也名垂青史了,在人們心目中卻是法**人的恥辱!時至今日,滑鐵盧成了歷史名詞,馬其諾防線也失去了存在意義。但在全球經濟日益開放的環境下,法國人還是那樣保守,對外來衝擊還是難以接受。他們正在構築心理上的馬其諾防線,以便將瘋牛和非歐盟的外國人一道擋在門外。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車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車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國
上一章下一章

從滑鐵盧到馬其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