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給個機會
雖擒住了關羽,但曹操、劉備等人終究還是逃了。包括那數十家列侯、世族、豪族的家主,一個也不見。
第二日,血騎從廣川返回,並收降押解了近千平原亂兵歸來,其他人不知是逃回平原,還是逃往冀州各地去了。
何白於是就留在龍湊休整,給士兵們治傷,埋葬死者。並向修縣的公孫范通報了龍湊大戰的大至情況,並請他速派運糧隊支援東武城外的聯軍大營。又派信使通告程昱近日的戰報,如事不能為,可暫時退至繹幕城採取守勢。
經數日時間的忙碌后,何白這才有空思想現在平原國中據城而守的上萬亂軍。如若逐城攻打平叛的話,不說死傷必多,還會使百姓大量逃亡。一但牽連日久,更會對平原的生產經濟破壞極大。
左思右想后,何白決定放回投降的那四千餘亂兵。讓已被殺得心寒的他們先返回國中,傳揚已軍的厲害,再設法召降。等亂事平息之後,再設法找平原諸列侯、世族、豪強們的麻煩。
數日後,隨着戰敗亂兵們的回歸,平原各城的亂軍頓時人心慌亂起來。兩萬多的大軍,又是乘雨夜的突然奇襲,卻在半日之間反被殺得屍橫遍野,全部總崩,讓何白成功逆風翻盤。
那平原國內的這一萬亂軍,還是各自分地據守,有可能擋得住何白的討伐嗎?等十日後,何白領着三千精兵渡過黃河,進入到平原國境。先於鬲城、平原城進行恐嚇、勸降。
亂軍沒有袁紹的援軍支持,又懼於何白的威勢,在得到免罪不殺人的保證之後,只得紛紛開城投降。何白收得作亂家族的主要人等為質,最後直入平原城。
被亂軍軟禁的平原相任旐,這才不好意思的向何白拜道:“使君,吾沒能提前察覺亂事的生髮,至使平原全國失陷,使君的後路被斷。大罪啊大罪,還望使君恕罪,吾願辭去平原相一職,還請使君另擇賢能任之。”
面對任旐,何白就如生吞了一萬隻蒼蠅那般的難受。你說他有罪吧,他沒有從叛,還被亂軍給軟禁了起來,證明他是心向自已的。
你說他無罪吧,根據降兵頭目說,亂軍在起事之前他是知道的。然而卻故做不知,坐視亂事興起,更以保全平原城百姓為名,令劉備開城放入亂軍。使得各縣有樣學樣,不動聲色間,平原全國陷落。
似他這般心向亂軍,暗中相助,卻綿里藏針,行事滴水不漏,讓人找不到錯處的做法,讓何白噁心的有氣無處發。沒有任旐這等世族中人的暗地挑唆、幫忙,一群豬一般的列侯們,又能有多大的能耐,可生出這般大亂來。
殺了他?以什麼名義?任旐為官清廉,德行素著,以他的良好聲望,只會令世人厭惡自已。若是不殺,青州之內心向漢室的士人、官員,人人都會效仿他,自已就別想出青州幹什麼事了。
畢竟人心隔肚皮,自已又哪知誰真的心向自已,誰又心向漢室。一旦用錯人了,絕對會再起大亂來。
何白一手托腮,一手敲打着案幾,盯着任旐冷冷的說道:“你是否以為,我何白沒有汝等世族就不能治理青州了?”
“不敢,不敢。”任旐一臉羞愧的拱手說道:“使君英明神武,文武全才,方掌青州半載,就見青州漸有復興之相。縱無我等相助,想必使君也會治理的得心應手。”
何白冷笑一聲,任旐這是不見黃河不死心啊,還真的以為治理天下,除了求助世族之外就別無他法了。“不知子旟可知我在北海國內大興文教之事?近時若非戰事,我還準備於青州全境大興文教,令青州三百萬百姓人人皆可讀書識字。”
任旐一怔,不知何白為何會岔開話題。在此時,學術向來壟斷在少數人手中,這些擁有學術知識與書籍的家族,將學術和書籍代代相傳,這樣就形成了“累世經學”,而這些家族的成員由於擁有學術知識,因此天然就具有出仕的資格。
這樣一來,“累世經學”又會轉變成“累世公卿”。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門閥世族。
簡而言之,如董卓、何白這般掌握大量兵馬的豪強可稱為軍閥。那壟斷學術知識與書籍的世族就是學閥了。
然明面上破壞力強的軍閥易遭人忌,但暗地裏的學閥就不會被人所防備了。只是學閥也不是什麼好鳥,不然日後也不會有下品無世族,上品無寒門,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黑暗時代了。
所以,此時的世家子弟讀書,尚且還好,家中自有藏書。自家沒有的,但親朋師友家中卻有,大可借來抄寫閱讀。寒門子弟若想讀書那就難了,不說求學的路費錢財一事,光是借書一項就得花費若大的心思。百姓庶民,那是想都別想。
因此有的人終其一生,可能也只是抱着一本殘缺不全的書籍苦讀。號為“專精”。比如此時有關羽挑燈夜讀春秋,以及後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然而自何白到后,北海國八十餘萬庶民只要想讀書的,可以,青少年免費三年義務教育。書籍每半年免費發放十冊,三年就是六十冊。
如果自覺所學不足的,北海國各縣已逐漸開設圖書館。藏書也正以每月百種的速度日漸增多,每種書籍都有十套,只需花費少量的錢糧就可以借閱。
中老年想要讀書的,可以,每日夜間學院都會有一個時辰的夜講,歡迎世人前來聽講。雖無青少年那般重視,但全無嫌棄之意,一視同仁。
任旐身為清廉的學者型官員,對何白在北海國內的治政魄力大為讚賞,這可是千百年來無人去做的豐功偉業啊。因此何白於北海大興文教之事,可謂對青州立下了潑天的大功德。
不說其他的難事,光是數以百萬計的授課書本、圖書館藏書一事,就令世人無可奈何。光是以抄寫的方式,至少需要整整十萬人抄寫一整年的時間方成。
然而這數百萬冊的書籍難題在千百年來無人辦成,但何白就硬生生的辦成了。
當百萬冊紙質書籍出現在學官管寧及北海各級官員的面前時,那震憾人心的場面頓讓眾人淘淘大哭起來。對於何白的態度是徹底折服了。彼時何白正在討伐董卓,這場景並沒有親見。
加上大興文教是天下人所共同希望的,所以何白縱然傳出了代漢的野心,但青州大多數的官員、世族們對何白還是保以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至少目前青州的治理還真離不得何白,而且也沒有比何白更好的選擇了。
“吾知曉,使君若能令青州百姓人人皆可讀書,此舉可說功德無量。千百年後,使君之名可與孔孟先師相媲美矣。”
任旐滿面複雜的看着何白,不說寒門,就連庶民都能夠讀書。這還是在亂世時期,世人誰能夠想到?加上其他的善政,如此仁義慈善有大能大德之人,為何就不肯做匡扶漢室的忠臣呢?
何白問道:“三年義務教育將畢,你可知有多少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學子結業?”
任旐遲疑了一下,說道:“聽聞北海每縣一校,一校可容千人就讀,大約會有萬餘人吧?”
“不錯,根據北海各校的統計,半年後,北海第一批學子將有一萬七千四百六十五人結業。因去年學校的第二次工程已畢,已擴大至可容納三千人就讀。青州各郡,包括徐州都有不少人前來求學,人數日後年年都會增加。你說,等他們畢業之後,這群龐大的,也算是飽讀經書之人將會何去何從?”
任旐一怔,思及何白之前所問,立時汗如雨下,全身顫抖,牙齒得得的亂撞。滿面恐懼的問道:“使君……難道是專門來……替換……我等士人的?”
何白冷漠的應道:“士人之所以是士人,就是因為把持着我華夏千百年來的文化知識傳承。青州有不少傳承數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世家,常以自家的文化傳承為傲,對我不理不睬。”
“然而如今我手中握有近兩萬人的寒庶飽學士子,將來還會有更多,日後更會遍及全國各地。你說,這些寒庶士子是心向於我,還是心向漢室?有他們助我治理這個國家,而那些傳承千百年的世家可還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任旐驚駭得整個人癱倒在地,世家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不是因為自家的田產勢力。而是把持着華夏數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懂得如何去治理國家,是行政體系的掌控者和執行者。
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們無論高興與否,都需要世家的幫助與支持,他們才能很好的統治這個國家。
世家子弟們無需奮鬥置產,只需日夜苦讀,有了不錯的名望與才學,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祿。縱然一時失勢,終究有復起之時。雖改朝換代,也不改世家的地位。
卻萬萬沒有想到,一但天下人皆學得文化知識后,會給世族帶來滅頂之災。
何白既掌握了數萬寒門、庶民士子,那就等於掌控了整個青州的人心。百姓大多不懂什麼,只會聽飽學之士的傳揚。相對世族來說,出身寒門、庶民的士子言語更能令百姓信服。因此,何白想用他們頂替世族,絕對輕而易舉。
何白幽幽的說道:“因為世族的原因,讓我華夏的文明傳承始終不絕。本想給爾等世族士人一個機會,能夠在我的治下佔得一席之地。看來還是我太過仁慈了,至使才會發生這等禍事。世族士人,也該到了退場之時了。”
任旐聞言頓時面色死灰,如喪考妣。士人之所以是士人,就是因為能夠當官。世族之所以是世族,世是因為代代都有族人當官。
如果不能當官,那世族士人豈不是與豪強商賈無異了。需知兩漢之時的豪強商賈可是朝庭專門打壓的目標啊。
自兩漢以來,官府對於人才的選撥以親子制、察舉制和徵召製為主。親子制是官員提撥自家的子弟為官,因為父輩當官的關係,子輩在旁耳濡目染,只要不太愚蠢,能力與經驗都不會太差。不過這種方式並不為士人所喜。
察舉制和徵召制略同,一是地方官向朝廷推薦人才;二是京城三公九卿級別的官員徵召各地著名人士做官。這兩種都被士人所追捧,不過想要成功,畢需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有才學與德行。
才學是世家子弟的專利,德行是寒族士人的敲門磚。如今何白大興文教,縱是庶民子弟也有了不錯的文才。如果何白罷棄世族,只取寒族與庶民士子為官的話,那世族可就真的就玩完了。
任旐癱倒在地,沒想到何白行事如此之長遠。只是一個大興文教,就令擁護漢室的官員、世族潰敗如廝。
沒了世族的暗地幫助,一群坐在先祖的功績簿上,只知吃喝玩樂,無才無德的列侯們有可能斗得過何白?沒有世族與列侯的幫助,青州之地還會重歸於漢室的治下?
不,不可能了,青州將被何白徹底的掌控矣。加上何白不弱的文治武功,漢室也許會真的被何白所篡取。
任旐不由於心中哀嘆,非臣不忠,實是何白非我等所能對抗的,於是五體投地的爬伏於地,拜道:“使君……肯請使君大量大人,不記我等助紂之惡,再給我等世族士人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