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文化走入城市
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沸騰。可是,當中國同樣在那一時刻加入了世界公共廁所組織(WorldToiletOrganization,簡稱)的時候,卻沒引起人們多大的關注。為了履行中國對世界公共廁所組織做出的承諾,北京市政府拿出數百萬美元用來改造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公廁。此舉給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很快就顯現了出來。77歲的退休工人王師傅一直把衚衕里的那個公廁稱作是“自己家的”,因為就像北京的許多平房一樣,王師傅家的灰磚平房裏也沒有衛生間。幾十年來,王師傅一直得“跋涉”到那個黑乎乎、臭烘烘的公廁。在那裏,地上挖了幾個十幾厘米寬的坑,坑與坑之間用矮矮的水泥牆隔開,坑下面便是堆積起來的糞便。王師傅感受到了廁所改造工程帶來的諸多好處。現在的公廁早已變了模樣:陶瓷的沖便器代替了過去的茅坑,能插上門閂的隔扇代替了過去的水泥牆,冬天甚至還能通上暖氣!“過去和現在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王師傅感慨地說。中國在工業和科技方面取得的進展令人驚嘆。但是,中國的衛浴業卻遠遠滯后。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地方,標準的廁所依然是一個水泥坑,甚至在一些時髦的飯館和網吧里也是如此。現在,中國政府和老百姓似乎開始格外重視起這個被長期忽略的生活層面。你看,首都北京的很多公廁不是已經被改造一新了嗎?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那些家居設計裝修店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衛浴用具,報紙的廣告裏隨處可見關於衛生間設計的最時髦方案。自稱世界公共廁所組織發起人之一的傑克·西姆說:“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改善公廁現狀的緊迫性,並且在不斷地加大工作力度。”然而,中國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畢竟“中國的廁所問題已經被忽略了太長的時間”。對於那些公寓樓里的住戶們來說,關注衛生間的潮流則把他們推進了越來越多的裝修市場。在北京環三環傢具城的衛浴用品部里,58歲的陶老師正在忙着掏出大把的鈔票用來補救一個被忽視了大半輩子的問題。陶老師回憶起這些年來用過的衛生間:1944年到1968年間,陶老師在鄉下,那裏的廁所是一個木頭棚子,糞便就直接傾瀉在小河裏;1968年,她搬進了北京的一家工廠分給的公寓,衛生間裏安裝了一個陶瓷的蹲便器。直到1994年她家才裝上了那種坐便器。狹小的洗手間裏裝上一個噴頭權當淋浴器,噴頭一開,整個房間被弄得到處是水。所以,當陶老師一家買了新公寓后,他們便決定把衛生間好好裝修一番。陶老師和女兒最近就為買這些衛浴用品忙活開了。母女倆選了那種看上去非常結實的白色坐便器。為了換下家裏的那個噴頭淋浴器,她們選了那種3000多塊錢的豪華款式。這種款式配有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水溫調節裝置並且有按摩和“桑拿”功能。“裝修一間卧室很容易,但衛生間的裝修更重要。”陶老師28歲的女兒說。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衛浴市場將會迅速擴大。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