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之迷(6)
我的表情肯定和我的感覺一樣,困惑不解。這個僧人給我解釋開了:政府在1982年頒佈了法令,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沒有僧人的寺廟一律改作它用。“因為大雁塔里只有普慈沒有還俗,所以這裏至今還是一所寺廟。”老段都受了那麼多的罪,普慈會遭遇什麼?我不敢往下想。他告訴我,整個文化大革命中,普慈是廟裏惟一堅持穿僧服的人。紅衛兵禁止他穿,他不從。他們在大殿裏給他開批鬥會,強迫他跪在地上,交代他對抗文化大革命的罪行。普慈一言不發。他能說什麼呢?他出家那麼多年,僧服就像他的皮膚一樣。紅衛兵們氣壞了,見不能觸及他的靈魂,就劈頭蓋臉地把他毒打了一頓。每揍一下,普慈就念一聲“阿彌陀佛”。紅衛兵實在拿他沒辦法了,就把他單獨關押起來,不給飯吃,不給水喝,想讓他屈服。過了兩天,發現屋裏一點動靜都沒有,打開屋門一看,普慈正在打坐。紅衛兵們獃獃地望着他,其中一個說,算了,別理他了,這簡直是個瘋子。從那以後,也只好由他去了。他怎麼能忍受這一切?我問道。“他很可能是想着菩薩道里的忍辱,耐心忍受別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並且原諒他們的過錯。佛經中有大量關於忍辱的故事,僧人們都要努力培養這種品性。很明顯,普慈達到了這一境界。”他的話使我想起了小時候看見的被批鬥的老和尚。他跪在玻璃碴上,紅衛兵向他啐唾沫,用皮帶狠命地抽他。我永遠都忘不了他平和的表情。他肯定內心在默默地祈求。他祈求的不是疼痛的消失,而是用心力去克服它。他會想,他前世不知做了什麼壞事才遭人恨,果真如此,那是報應、自作自受,不應該遷怒於人。或許他認為唾沫是雨滴,太陽一出來就會幹的。他是在另一個精神世界裏,還是在人世中,亦超乎其上?陽光透過茂密的松林斑斑駁駁地灑在普慈的舍利塔上。我久久地凝視着它,想着我剛聽到的一切。我恍惚覺着它在變大,變得像大雁塔那樣大,矗立在我心中。大雁塔是玄奘精神的寫照,承載着他畢生弘揚的佛法。普慈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僧人,但是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寺廟、佛像和佛經可以被毀滅,但只要有僧人,就會有佛教。他肯定知道這次劫難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即使遭遇這樣的滅頂之災,佛教也會挺過來。但是,也有人徹底絕望了。年輕的僧人指給我看普慈旁邊的另一座舍利塔,它看上去與周圍的舍利塔很相似。我走近仔細一看,發現它的塔銘比其他的都長,原文如下:已故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西安市人民代表西安市政協常務委員西安市佛教協會朗照法師者一**八(三?)年生於北京滿足(族?)世家書香門閥幼讀儒書隨父入陝辛亥革命師年十八投奔長安白道雲峽師禮法空視(削?)發為僧二十四歲國清具戒下寧波四明修學一九三六白馬西席一九三八與善傳戒諸山長老四眾迎入卧龍方丈說法講席九年三開傳法戒律弟子逾千法雨遍跡抗美援朝飛機捐出入朝慰問衛國第一赴緬參加三藏集結護送佛牙回國巡謁農禪並舉農業建社尼眾縫紉自食其力一九六六文革受虐,八月十八日自歸示寂壽終七三僧齡五五戒臘四九極樂西土讀罷,我心一顫,尤其是"自歸示寂"那句話,讓我震驚。自殺?佛教戒律的首條就是切勿殺生,不得自殺,不得協助任何殺戮行為。僧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任何理由自殺,否則就會失去轉世的機會,更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命稀罕,人生艱難,莫讓生的機會溜走”,這是佛陀的教誨。既然如此,朗照為什麼自殺呢?年輕的僧人告訴我:朗照心地善良,他出於對窮苦百姓的同情離家出走,到處尋找結束苦難之路。出於同樣理由他擁護**,相信只有**才能為廣大人民謀幸福。抗美援朝時,政府號召全國的佛教徒募捐一架戰鬥機,名為“中國佛教徒號”,朗照積極響應並親自去朝鮮戰場慰問部隊。他一直把自己當成脫胎換骨的活樣板,努力用佛教幫助建設新中國,實現“人間天堂”這個**理想。為此,他深得政府信任,被任命為西安佛教協會秘書長。然而,文化大革命中他成為紅衛兵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1966年8月18日,這是文化大革命歷史上重要的一天。這一天,**身穿綠軍裝,戴上紅衛兵袖章,在**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百萬紅衛兵小將,公開表示支持他們的革命行動。**在**城樓上接見紅衛兵代表時,對一個叫宋彬彬的女學生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並親自把她的名字改為“宋要武”。這明顯暗示紅衛兵可以使用武力。西安的紅衛兵們剛從收音機里聽到這一最高指示,馬上就衝擊了朗照主持的卧龍寺,一天之內就把它徹底毀壞了。看着努力營造的一切化為灰燼,朗照是否覺得這是一場噩夢,或者是佛陀所預言的末法時代?是劫數,在劫難逃?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的悔恨和他的絕望使他採取了最極端的行為——他以死來抗爭這個瘋狂的世界。朗照和普慈兩位僧人的經歷讓我震驚。他們的舍利塔相鄰而立,他們的人生截然不同。朗照是個身居高位的僧人,儘管他修行多年,但是他最終沒有看破紅塵。在世人看來,他的死不但可以理解,還會受到人們的尊重,畢竟中國人推崇這樣一個做人的原則:寧折不彎。但是,作為一個佛教徒,無論他有多少理由,自殺都是不可饒恕的。同時,他的死也使很多僧人和信徒心中的最後一點希望破滅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在他死後三天也自殺了。反觀普慈,他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普通僧人,不像朗照法師那樣諳熟經書,但他卻深明教義,並身體力行。他的超凡脫俗挽救了大雁塔。他永遠不會想到死後會被葬在大雁塔邊,並將永遠受到人們的紀念。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