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囈語

當家囈語

無論從哪方面看,家都是一個富有終點意味的意思。一個行業到了終點便產生了家,有時還會有許多的家們出現。作家便是多少文學青年(抑或殯葬工人成了“送葬青年”?)夢寐以求的終點,大凡讀書之人都以將來能到這個“家”的位置而嘔心瀝血。做了作家便有向文學青年佈道、訓誡的權威,凡是聽從他的就會得到獎勵和提攜的機會,這作家便多了一個老師的責任,你日後有多大成績都要分一杯羹給老師。如那封鎖探寶路上的強盜,你一旦通過此路不但要留下買路錢,等你出山回來再路過此處還要把所得之寶分一半或一多半出來給那強盜師傅。做學問的成了學問家,更不得了,你凡事都要向他討教,就連去茅房小解沒有通過他便是違背了屎尿文化。哪怕你做就一生的功業,在沒有成為“家”以前,你都需有個“家”來指導。如果你成了一個有名的學問家,你便自然而然有了學問家的名氣;就如那女人進了茅草房便藉藉無名,而一嫁與某個門第顯赫之人,便有了貴族太太的尊榮。倘若一不小心誤入了煙花巷,也不要緊,只要你認了一門大戶人家做了小妾,也有姨太太的名分,也算成了“家”類了。這“家”便是人一生窮追到了的終點,一旦成了某某家,便會省卻一多半的辛勞,即使你寫錯了一個本來不認識的字,弟子們也會照抄開來而懷疑這個字自己的錯誤是這個“家”們給改過來的,便更添了一份偉大。文化發達至於京城,“家”們多得成災,外鄉小子進來無立錐之地,便須找“家”們提攜,以方便自己將來的發展,否則你很難有出頭之日。因為成了某某“家”的人,都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圈子,也算叫家中之家吧,如那“作家之家”、“經濟學家之家”等等,你需小心看好,不要誤入“家門”,妨礙了自己的後半生。你跟了一個名聲不好聽的師傅,技藝再好也要替這沒有教過你一日的師傅背上罵名;如果你能掐會算,找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學問家,你再沒出息,也是名家弟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因為有家與家們的照拂,你會交上好運。如果這“家”類,恰好有個美貌或醜陋的女兒或公子,你和他們攀上了親戚,便更不得了。從此以後,不管你改行不改行都是世家後裔,享盡意想不到的尊榮。就連那善玩之人也有個與眾不同之處稱為“玩”家,連玩都有個到了終點的“家”,可見這玩之奇絕。根據種種不同有了大玩家與小玩家之分,就像那著名作家、著名學問家與普通作家、普通學問家的區別一樣,這玩家也有自己的玩處。你只有通過玩家的點撥才能知悉玩的奧妙,如同那文學青年經過作家的啟發才能知道“作”的訣竅一樣,這都是你向前走的第一步。有家就有門,這門檻高低就是家們的名分,你拿一張“家”們的帖子,就如簽發了一張特別通行證,即使你到了別處,自有“家”們根據你的帖子的名分給你安身之處並加以善待。這“家”的種種妙處,便成了人們尋家立業之熱衷的理由,蜂擁而上,“家”們便越來越高貴起來。且不論這“家”們是否真有貨色,如那作家本是靠抄襲別人成了作家的,僅說這作家是否就是有讓別人也能成了作家的技術,反正去尋找“家”們的人。要麼是恭恭敬敬之人,要麼是討口飯吃,更多的卻是只看重了這“家”們的名聲,能為自己服務。至於這“家”們究竟有多少真貨色是沒有心情去關心的。一旦越過“家”門,自己成了某某家,便會另找更高的門了,對以前的家門便不屑一顧。這些人不會看重“家”們的學問,而是想通過家門能進宮殿的借路而已。期望有朝一日對自己走過的“家”門發號施令,這就是那些好為人師的“家”們抱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真是活該。因為家門林立,每個想進家門的人,在選擇家門時必須考慮好兩件事:一是帶什麼樣的禮物進去,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面臨著你即將進去家門后的命運,必須弄清這“家”的規矩,如喜歡什麼樣的禮物,是香煙、餅乾(什麼牌子的?)還是古董、字畫(哪種風格的?值多少錢?);二是能給自己換來什麼?提攜成了“家”還是索要了一張帖子到別處發展。這都是關乎你今後的榮辱貴賤的大事,萬萬輕率不得,能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事也不是不可能。這就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俗話,實在是至理名言。既然這家門裏有種種好處,難怪國人是如此地戀家,到了哪兒都忘不了回家,因為家是一個人的根和命脈,不管這根是長在沙漠裏還是糞土裏,或者漂在水裏,你都不能忘了到家。這家不管你哪兒看,都是一個結尾,如你累了倦了要找家,一樣是結束,同你病了、死了要進墳墓一樣,也是到了家。人們既然怕死又如此着戀家,為家歌功頌德,為家肝腸寸斷,豈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死不成了?到了家可以什麼事不幹,但你需要吃飯,不如你乾脆一死了之,連飯也煩得再去吃了,那人多麼的自在。所以,譬如像家一樣自在,像家一樣溫暖,像家一樣幸福便是國人把美麗的想像如同對墓穴的綿綿哀思一樣,都有一種進去了就不必出來的感覺。不用你再去辛苦,千辛萬苦還不是為了個家么?國人的路途短暫,每天只顧忙着尋覓活,出入家門。對家的依戀,同作家、學問家的迷戀屬同一道理,一日一成了某某家和走進家門,便不必再辛苦,再去動什麼腦筋了。這就是洋人不管到了哪兒都會把那兒佈置一番,這家也就隨身帶着。而國人一旦走出家門到了別處,絕對杯盤狼藉。因為那不是家,一旦離家就盼着回家,盼得到了不思茶飯的程度,盼得累壞了身體到了家裏便解決了一切的問題。今人只圖今日的舒適和如意可以把明天忘掉,凡是今天享受不到的好處,絕不多做一件。只要你到了今日要回的家,就不想明日還會不會出來。對作家、學問家的追尋是一個人的學問的結束,哪怕他只活了一少半的生命,以後做不做都是某某家。對家的相信迎合了國人可以偷懶的依賴,每天回家或回家的次數多了,是沒有時間再做很多事。國人對幸福的理解便狹隘單純到一統化的地步。幸福是一種全身心投入才能體會的感受,國人的偉大已使他有了形狀,變得具體,只要誰能照此過去,就得到了幸福。從一個人日常生活盼着到家,向上求索想着成了“某某家”,便是兩條通往一生終點之殊途同歸的幸福結果。所以國人的好累基本是因為有這個那個家的存在造成的。不知道這個家或那個家每個人到了年齡就能按需分配時,國人還會不會喊累。對家的貪得無厭,使國人的體能背離生命鮮活的軌跡。家對人體體能和智慧的摧殘幾乎滅絕了人性的真朴。一個人一輩子都想幸福卻根本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滋味,因為一旦摸到幸福就溫暖得想到家,家便把你去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途給截斷了。人們對家之全身心的投入耗費了一生的體能。國人常驚嘆洋人的體魄,認為是營養好的緣故,如果把洋人的食譜給國人食用,十有**是服不了的。因為腸胃不行,消化不了,是把太多的時間懶在家裏的結果。因為有了家,甚至消化系統也可以消化到不用太多去運作的份上。可惜了這副腸胃,不是去為身體增強體力,而是用來消化主人精工細做到熟爛到不用消化的程度,因此便出來了一個美食“家”了。一個家:吃和住,概括了國人對於幸福的全部含義。一個人的生命對於國人來說,派不上太多的用場,任何動物都是具備這種本領的。國人的歷史,是同國人的文字唇齒相依而貫穿其中的。你只要把文字讀懂弄通就可以做個中國人,並能操縱別人為己效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性陰陽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人性陰陽學
上一章下一章

當家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