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小鎮--同里和退思園
□mimi從前有一個地方叫“富土”,後來,這裏的讀書人琢磨着這名字不好,就改名叫了“同里”,用的拆字法。我喜歡同里這個名字,普通里藏着點大氣的精神。從前,同里有個人,叫任蘭生,讀了一肚字詩書,出息后,在京城做武官,是名儒將。50歲那年,老將軍帶兵打仗,真倒霉,仗沒打好,龍顏一怒,就把他發配回了老家。同里是個很袖珍很袖珍的地方,你想像一下“小橋、流水、人家……”,無論你的想像力多豐富,把同里當作答案往你眼皮子底下一撂,你都沒得挑剔。任蘭生老將軍被罷免官職,告老還鄉,黯然之餘,開始着手蓋房子,明天還是要繼續不是?老婆孩子總得有地方吃住啊,這為夫為父的責任他還得擔當下去。這個園子,他取名“退思園”,有大廳,貴賓廳,廂房,花園,還有招待所。像所有江南園林一樣,在巴掌大的地面上營造出亭台樓閣、山水湖榭、曲徑通幽、春夏秋冬……可真不是件易事,但是,最難的還不是這個,最難的是,老將軍咽不下敗兵之將這口窩囊氣,非要在所有的建築中通過暗喻的方式來體現他重出江湖、再展雄姿、報效皇帝的偉大抱負。在同里,只有一個包工頭能承攬這項建築工程,此人主修繪畫,兼職房地產開發,藝術修養與建築造詣均是了得,頭遍帖子一過,就與任老將軍結為莫逆,真是相見恨晚。退思園裏有個後花園,暑熱之時,過了晌午,客人歇息去了,任蘭生也乏悶了,就繞過廂房來到這裏。樓台越水而設,站在水面,但見一池碧水載浮荷,嬉戲游魚不知愁。他暗嘆一聲,走石廊,過石橋,穿過一處陰陰的翠竹,進到涼室休息。這個涼室是暑天納涼的好去處,風從八面來,涼從心底生。一張寬大的竹榻,主人躺在榻上,睡不着,唉,先朝左,只見滿眼裏的水波浩淼,伸手可拂的熏熏微風,暗暗浮動的荷香草香。還是睡不着,唉,再朝右,依然是水波微風與荷香,卻原來右首鑲着一面從德國專程訂購的寶鏡,映出湖光與山色。任蘭生有一位夫人,兩個公子,一個女公子。按照當時流行的時尚,這女公子只能從閨房裏抻腦袋探探後花園的風景,只能在閨房的小樓上溜達溜達,還得手端刺繡。據此我考證出,那時候同里有錢人家的小姐一定是像旱獺一樣胖乎,像老鷹一樣眼力好。胖乎嘛,是因為總吃飯不活動,頂多是心理活動,熱量消耗少。眼力好嘛,是因為長期眺望滿園綠色,視力自然大有長進。在退思園“思”到了第二年半上,忽然,老天長眼,皇帝想起了任蘭生,想起這老傢伙的種種好,就一道聖旨,連升兩級,把任蘭生招回京城裏去了。任蘭生乍一聽到這個喜訊,真有點像杜甫聞官兵收河南河北時的樣子,先是涕淚縱橫,再是青春做伴。上任第二年,任蘭生帶兵執行任務,途中染上暴病,死於他鄉。享年53歲。福兮?禍兮?他的後人遷居美國,曾來同里探過退思園。文革中退思園改做鎮政府辦公大院,故一磚一瓦,完好無損。兒女淚落,甚為心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