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食物之四:河蚌
□顧村言兒時看有關海龍王的電影,龍王身邊總圍着些艷麗的女子,這些女子不少身後都背着個飄着綢帶的大蚌殼,淡綠色的殼,時不時把那殼一張一翕地扇動。小夥伴們就會大笑着指着說:"看,河歪精!河歪精!"--我們那把河蚌叫做河歪,我至今想不起為什麼要這樣叫法。民間故事裏,河蚌成精后多讓一些男人想入非非,河蚌姑娘的傳說與螺螄姑娘的傳說相差無幾,說的無外乎種田郎還是撿到一隻大河蚌帶回家,然後成精后的河蚌每日裏偷偷給種田郎做飯做菜,美得很,後來照例是回家發現了,於是二人結為夫妻--傳說多了也就流於俗套了,不過這迎合了男人盼望一場自天而降的艷遇的心理,有女人,有吃有喝,何等快活瀟洒的日子。所以在水鄉民間歌舞里總也少不了"河蚌舞",逢年過節,東嶽會、廟會、觀音會等大型民俗日裏都可以看到翩翩起舞的河蚌,臉搽得紅撲撲、眉描得細細的女子背着蚌殼,翻、跌、打、跳、唱,那得吸引多少人的目光!據說西方也有河蚌精,但和中國不同,西畫裏的河蚌姑娘卻是個**的健康女人,不像龍王旁邊的河蚌精一個個衣着整齊、儀態萬方,乍一瞧都是標準的淑女--**的河蚌姑娘在中國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河蚌在我們那兒太平常了,家鄉有句話叫"三文不值二文錢",用在河蚌身上是非常合適的,夏天在河裏扎猛子,鬧騰夠了,幾個小夥伴兒便比賽踩河蚌--是用腳踩,稍稍在河底爛泥上用腳一歪,嗯,一個疙瘩,腳趾頭勾一勾,感覺圓溜溜的吧?--那就不會錯了,這就是河蚌,有的河蚌只用腳就是可以帶出來的,腳帶不出的,就抹一把臉,翻身扎入水底,用手一摳也就出來了,這種河蚌大多為深黑色,殼上一圈一圈密密的紋,拿在手裏很吃勁;也有河蚌是淺色的,尾部突起一端--這種河蚌我們那稱之為江蚌(其實與長江毫無關係),養珍珠的河蚌就是這個品種,河蚌好吃的還是那種渾身黑里發亮的傢伙,劈開后肉是老紅老紅的,厚實,肉感足,硬肉邊兒不容易爛,用刀背或刀柄將邊上的硬肉捶扁后,洗凈,下鍋就很容易爛了。河蚌的吃法以煲居多,據說和螺螄一樣,也是在清明前吃最佳--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尚未頻繁活動,那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且肉質肥厚,所謂"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家最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用鐵鍋先將河蚌熱油爆炒,雜以薑絲、黃酒,然後豆腐隨之下鍋,做這種菜關鍵是火候要到位,直燉到豆腐起孔也就差不離了,這個時候的河蚌豆腐湯,純是白色,和鮮奶無異,撒些蒜花、胡椒粉,熱氣騰騰地端上桌,鮮白的濃湯,碧青的蒜末,褐色的蚌肉,起着一個一個小孔的豆腐,直叫人食慾大振,用條羹一下一下舀着吃,濃鮮微辣,真如神仙一般。揚州南京一帶河蚌的燒法以青菜頭燒河蚌比較有名,青菜要選那種肥嫩的百合狀青菜,將菜頭劈成十字形,佐以少量鹹肉,與河蚌同煲,不光河蚌好吃,青菜也異常鮮美可口。紅燒河蚌燉鹹肉也是道佳肴,一樣是河鮮,一樣是鹹肉,二者巧妙地配合在一起紅燒,旺火燒沸后,再移小火燉,直至河蚌酥爛為止--這道菜風味之獨特實在無法用言語表述。河蚌一般也就是手掌大小,小時見過最大的河蚌也就三五斤重,這種河蚌肉已經比較老了--並不好吃,但前不久報載高郵臨澤的一位鄉親居然在自家塘內發現了一個重約三十斤的巨蚌,直徑達70公分,形似澡盆--這種河蚌大概就已經算得上是河蚌精了,若放在家裏好好保養不知會不會化為美女做飯做菜?只可惜那幾個饞鬼早已按捺不住,次日便將這碩大無比的河蚌劈了做了頓河蚌大宴--真不知那麼大的河蚌有什麼吃頭?不如養着或是放生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