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追求品質
關注企業的成長是正確的,但不能忽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一個沒有了社會責任的企業,也是不可能成長的。這是企業的品質。GE公司前董事長韋爾奇說:我相信企業的卓越和具有競爭力,是與誠實、清白和快樂完全相容的;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不靠賄賂也能獲勝。並且,他還要求每名員工都要做“清白測試”。這是一種品質。中國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曾對媒體說,一個企業領導者,“一要取信你的股東和領導,二要取信你的供應商、客戶和銀行等,三要取信你的下級和員工。”這同樣也是一種品質。就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在市場化環境中摸爬滾打的時間畢竟還很短。要做成一個世界級的企業,需要時間、需要歷練、需要感悟。2001年6月,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先生出席了南京國際服裝節。在展廳里,一個高達兩米的“意大利皮爾?卡丹(香港)國際有限公司”的廣告牌赫然而立。卡丹先生攤開雙手,一副困惑和吃驚:“我沒有這個公司!”寧波人胡某,一人在香港將“海爾”、“杉杉”、“雅戈爾”等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內容登記註冊。於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香港海爾集團有限公司”、“香港雅戈爾集團有限公司”、“香港杉杉集團有限公司”紛紛“誕生”。嘉興市振宏電器有限公司老闆邵某,聽說“奧普”浴霸在當地銷路很好,遂投入22萬元人民幣由其香港朋友出面,在香港註冊成立了“香港奧普電器有限公司”,然後自己給自己“授權”,在嘉興生產出的浴霸打着香港“奧普”的名頭,以每台112元的價格銷往深圳。這些就是國內所謂的“傍名牌”現象。在企業,品牌是命脈;在市場,品牌就像征着體系和結構,一個連品牌都無序的國家,怎麼讓人相信它的經濟發展是有潛力的?當然,我也堅信,靠這種下三爛手法做企業的人,遲早要遭到市場的唾棄。我太太是從事法律工作的,主辦和接觸了大量商業詐騙案。我曾問她,為什麼許多人受騙。她平靜地告訴我:受騙的企業家和企業本身就有“欺騙情結”。她解釋說,他們實際上不是在不知道情況下受騙,而是大多數企業和企業家認為還可以欺騙下家。這是缺少一種誠信的品質,缺少踏踏實實做事業的品質。在中國企業發展的二十幾年間,企業經營理念如同一種時尚,變化非常快。但我們翻看世界近百年前赴後繼的企業成長軌跡發現,那些百年企業似乎永遠不是時代的弄潮兒,在變化的世界中,它們總有一些不變的基本的東西。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能夠不為所動,堅持不變,實在是一種品質。追求品質,是我們打造世界級企業的關鍵:中國二十幾年企業發展的歷史,成功企業用它們的成功印證着輝煌,而失敗的企業用它們的失敗書寫着哀嘆。打造一個百年企業,一個具有永續經營能力的企業,一個真正的世界品牌,實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到讓我想到了原巨人集團老總、跌倒后重新站起來的史玉柱先生。我對他能從零開始表示敬佩,但我懷疑他的方法。他用轟炸的方式賣“腦白金”,他曾對媒體說,我只賣兩年。那兩年以後呢?腦白金到底有多大作用我們暫且不說,人們更懷疑的是他的信譽和品質。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企業家常想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都與品牌有關。第一個是有關國內市場的,中國的品牌能戰勝跨國品牌並取得主導地位嗎?這是中國企業能否站住腳的問題。我們買汽車,無論是一汽、二汽還是上海大眾,實際上都是洋品牌。第二個是有關國際市場的,中國的品牌能在國際上立住腳跟嗎?這是中國企業能否真正走出去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品牌問題,而最終是企業和企業產品的品質問題。許多去過同仁堂藥店的人,都對店內一副對聯印象深刻:“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這份承諾,同仁堂歷經三百多年,從一家普通的家族藥鋪發展為國葯第一品牌。無獨有偶,享譽四海的全聚德烤鴨店有個規矩:烤鴨出爐五分鐘內必須端給客人;每隻鴨子必須切90片以上。一百餘年,全聚德的中外食客絡繹不絕,如今,上全聚德吃烤鴨成了旅遊業的一大賣點。兩家老字號,生意經同源於兩個字:誠信。“誠信”成為全社會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誠信問題牽動着眾人的心:我們的信用狀況究竟怎樣?發展市場經濟是否要以信用缺失作代價?我們怎樣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一些在華外商反映,這兩年最頭疼的一件事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打假。外企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的幾十家跨國公司,產品在中國被仿冒率有的達到50%~60%,各公司用於打假的費用一度高達每年50~200萬美元。假冒偽劣,是目前信用缺失的一個典型表現。制假售假泛濫,有的真貨被假貨擠垮。據估算,假冒偽劣產品釀成的損失每年至少2000億元。有關部門曾對近300家名優企業做過調查,這些企業約有650多種名優產品被仿冒,制假窩點遍及490個縣市,其中相當一部分假冒品銷售額是真品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信用缺失遠不止於假冒偽劣,其表現大概還有合同欺詐、逃廢債務、偷稅漏稅、走私騙匯、虛假報表、黑幕交易、價格陷阱、偽裝上市、地方保護……我們的信用大廈正受着嚴重衝擊,信用也在變成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據統計,去年全國企業三角債逾15萬億元,因逃廢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約1800億元,在國有四大商業銀行開戶的6萬多家改制企業,有一半以上有逃廢債行為,致使銀行產生大量呆壞賬。因惡意違約造成的直接損失約55億元,因三角債和現款交易增加的財務費用約2000億元,當年金融犯罪案件高達7000多起,涉案金額逾52億元,消費者對虛假失信行為的投訴高達十幾萬件。信用危機像毒瘤一樣正侵蝕着經濟肌體,甚至出現了失信者取代守信者的逆淘汰現象。世貿組織總幹事穆爾尖銳地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從長遠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的機制。失信讓我們付出代價,溫州人不會忘記他們為信用缺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十多年前,溫州冒牌劣質鞋充斥市場,導致上海、杭州等十幾個城市火燒溫州鞋,大小商場貼出安民告示:“本店無溫州鞋。”溫州一時成了假冒偽劣的代稱,企業不敢打本地牌,只好與外地廠商聯營。十幾年來,儘管溫州人多次宣佈與假冒行為訣別,但其市場損失無法計算。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朔州假酒案使山西白酒業險遭滅頂之災,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事件使當年全國月餅銷量銳減四成以上。信用缺失,是一種短期行為普遍化,它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擾亂了市場秩序,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使企業難以正常地成長和發展,對整個社會貽害無窮。信用不僅屬於道德範疇,也屬於經濟範疇。社會信用制度是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斷建立和改進的,歐美等發達國家用了一百多年才擁有了較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但現今仍有諸多方面有待完善。前不久發生的美國安然公司案,說明像美國這樣搞了多年市場經濟的國家,信用制度上還有缺陷,監管上還存在薄弱環節。我國建立社會信用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賴於整個社會信用意識的覺醒和信用環境的營造。據美國出版的《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介紹,對美國130萬富翁的調查結果表明,成功的秘訣在於誠實、有自我約束力、善於與人相處、勤奮。誠實被擺在了第一位。製造產品也要製造品牌,製造品牌更要製造文化,而文化的製造,需要一種品質。追求品質,是我們在市場經濟喧囂中的冷靜思考。追求與建立起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相適應的企業大廈,是中國當代企業家的使命。這個大廈,在世界企業家之林中,就是一種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品質是永恆的。而建立這種具有深刻內涵的永恆的品質,是企業跨越百年生存的保證,是鍛造企業的企業家、企業管理學家和我們所有人的共同使命。今天,企業的品質,企業的生存發展,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已經與我們個體生命的質量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