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譯者小檔案

著者/譯者小檔案

約翰·蘇爾斯頓爵士(SirJohnSulston)

生於1942年3月27日,1963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學士學位,1966年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66—1969年間在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中心做博士后,1969年至著名的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研究,1986年入選英國皇家學會。1993—2000年間,他任英國劍橋桑格中心主任,其間主持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英國部分的工作。由於他對科學的貢獻,2001年受封爵位。

約翰·蘇爾斯頓與悉尼·布雷內、羅伯特·霍維茨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規律,共同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此項發現為人類戰勝癌症、愛滋病和老年痴呆症等開創了新契機,開闢了生物醫學領域的新天地。他的貢獻在於找到了可以對細胞每一個分裂和分化過程進行跟蹤的細胞圖譜。他指出,細胞分化時會經歷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的過程,他還確認了在細胞死亡過程中控制基因的最初變化情況。

喬治娜·費里(GeorginaFerry)

英國科學作家及廣播工作者,也是《霍奇金傳》(DorothyHodgkin:ALife)一書的作者,該書入圍達夫·庫珀獎(DuffCooperPrize)及馬什傳記獎(MarshBiographyAward)。她的新書《名叫里歐的電腦》(AComputerCalledLeo)是有關英國第一家使用計算機的公司的故事,剛於英國出版,並深獲好評。

楊煥明教授

1952年10月6日出生,1982年獲中國南京鐵道醫學院碩士學位,1988年獲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楊煥明教授為“國家八六三計劃”生物和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雜交水稻基因組協作組協調人,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HapMap)計劃協作組中國協調人。

楊煥明教授為我國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人才基金”的第一批獲得者,2002年被美國《科學的美國人》雜誌評為“2002年度科研領袖”,2003年被日本Nikkei基金會授予“Nikkei亞洲科技獎”。

1998年,楊煥明教授在我國率先開始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先後主持完成了“人類基因組1%測序”,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和“精細圖”等重大項目,與合作者在《科學》、《自然》及其它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相關論文,為我國的基因組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得到了國內外同行與有關部門的肯定。

劉斌博士

現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畢業於加拿大McGill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然後進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領域為基因突變和內分泌疾病的關係、組織特異基因表達技術在轉基因動物中的應用等。1998年底回國從事心血管疾病的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2000年9月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基因組學研究所、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從事基因組學研究,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和水稻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作為主要科研和技術骨幹參與了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生物信息學等大規模技術平台的建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200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講述科學研究幕後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講述科學研究幕後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著者/譯者小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