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避短做專才(4)
就這樣,楊少鋒一邊在社會上兼職,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於實踐,一邊從實踐中發掘自己專業上的不足,回到學校再打開書本的時候,書本上的知識就顯得那麼的親切和實用。到楊少鋒大三上市場營銷專業課的時候,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了,當時還兼任一家諮詢策劃公司的策劃總監,而大學的同學卻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理解市場營銷的內涵。期末試卷上諸如市場營銷的定義、概念、發展過程等等這些概念性的問題太多,所以楊少鋒只考了70多分,可是這卻絲毫沒有影響這門課的任課老師羅婉容教授對楊少鋒的認同,她一直認為楊少鋒是她的得意門生。楊少鋒說,如果這張試卷都是以案例題來考的話,即便是全國統考,他也可能成績優秀。不過如果按實際學到的知識來說,楊少鋒的標準是100分,其他同學能夠得到60分的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除了一些感興趣的課外,還有一些課比較枯躁,但卻是經濟學基礎理論課,比如說《微觀經濟學》,楊少鋒雖然覺得老師講得一般,但他已下定決心要當企業家,經濟學基礎理論還是要掌握的。這些課他不但上課挺認真,下完課後還能花點時間去複習。所以他的經濟學基礎理論還是比較紮實,看完許多經濟類書籍后能觸類旁通。但還是有許多的專業課老師上課仍然沒有突破他所熟悉的模式,與中學老師一樣,只不過是照本宣科而已。個別老師還故意把課講得慢條斯理的,拿一些書本上有答案的問題來問學生。楊少鋒認為,這樣上課沒什麼意思,讓老師這樣把書本上的話,抄到黑板上,這樣上一個學期的課,就是浪費一個學期的時間。而這本書,如果自己看的話,只要**個小時就可看完。與其讓老師照本宣科念一個學期,還不如自己找點時間把它看完。而且,楊少鋒對經濟有着濃厚的興趣,有些科目他早就看過許多相關的書籍,對這些科目他的理解遠遠超過了老師的課程進度,但作為課程老師,需要考慮的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因而他們的課在楊少鋒眼裏就十分的平淡和無收益了。由於平時事情太多,楊少鋒只能把更多的時間盡量安排在社會實踐上。由於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考試還是停留於傳統的模式,大學的試卷中,大部分考的都是概念性的知識,需要學生思考的很少,所以楊少鋒的能力在試卷上也就無法表現出來了。事實上,楊少鋒的同學都認為,他的能力是一流的,甚至整個系沒人比得上。有些課任老師也覺得很不解,為什麼楊少鋒的理論知識總不是太好,但回答案例式的題目時,卻總能切中要害?這是許多理論功底紮實的學生都無法做到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情是大三時候一門選修課考試,最後的一道案例解答題是問一個國有企業在經營中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因而經營銷售陷入了困境,要求同學以諮詢公司身份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楊少鋒的回答是解聘企業的老總,因為通過分析他認為這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經營思路和理念落後,而問題的根源在於企業的管理層,再好的方法在那些體制和管理者的理念下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楊少鋒分析了很多為什麼要解聘這個老總以及解聘后該怎麼做等等。結果在改卷的時候就碰到一個問題,改卷的兩個老師一個認為楊少鋒文不對題應該得零分,而另一個老師則認為楊少鋒分析很有見地、非常深入,應該得滿分。最終是給楊少鋒滿分,這門課因為案例較多,楊少鋒得了成績單中罕見的高分。對此,楊少鋒認為如果大學他的專業課老師都是這樣的,或者以真正學到的知識為評估的主要標準,他的專業課的成績恐怕在全中國都是一流的。如果說楊少鋒專業課程成績普通可能基本正確,如果說他不懂專業那就是偏見了。對專業課,楊少鋒一樣是選擇着學習,對於和自己職業目標相關的課程,楊少鋒花了大量的精力學習,除了學校發的教科書外,他自己還買了許多與專業有關的案例書鑽研,許多專業課的學習進度大大超過老師授課進度,許多概念性的知識和理論他理解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