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創業伊始 萬里長江立大志(3)
李嘉誠又一次陷於人生的大磨難中。這之前,他經歷的磨難是不可抗拒的天災**;這一次,卻是他自己的失誤造成的。對熬出頭的人來說,磨難太有裨益,可磨難又可能將一個人徹底摧毀。倉庫里堆滿因質量欠佳和延誤交貨退回的玩具成品。一些客戶紛紛上門要求索賠,還有一些新客戶上門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見這情形扭頭就走。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李嘉誠急如熱鍋中的螞蟻,業中人常說:“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長江廠正處在後一種情景中。產品積壓,沒有進賬,原料商仍按契約上門催交原料貨款。李嘉誠上哪去弄這筆錢?他逼急了,就說:“我實在拿不出錢,你們把我人帶走。”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們要你幹什麼?我們要的是錢!
”原料商揚言要停止供應原料,並要到同業中張揚李嘉誠“賴貨款的醜聞”。這又是一道殺手鐧。牆倒眾人推。銀行得知長江廠陷入危機,派職員來催貸款。弄得焦頭爛額、痛苦不堪的李嘉誠不得不賠笑接待,懇求銀行放寬限期。銀行掌握企業的生殺大權,長江廠面臨遭清盤的邊緣。長江廠只剩下半數產品品種尚未出現質量問題,開工不足,不得不裁減員工。部分被裁員工的家屬上門哭鬧,有的賴在辦公室不走,車間和厂部沒有片刻安寧。留下的員工人心惶惶,為長江廠的前途,更為自己的生計憂心忡忡。那些日子,李嘉誠的脾氣不免暴躁,動輒訓斥手下的員工。全廠士氣低落,人心浮動。李嘉誠回到家裏,強打歡顏,擔心母親為他的事寢食不安。知兒者,莫過其母。母親從嘉誠憔悴的臉色,佈滿血絲的雙眼,洞察出長江廠遇到麻煩。母親不懂經營,但懂得為人處事的常理。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嘉誠走向社會,母親總是牽腸掛肚,早晚到佛堂敬香祭拜,祈禱兒子平安。她還經常用佛家掌故,來喻示兒子。母親平靜地說道: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雲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兩袋谷種給他們,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谷熟的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多者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裏住持。雲寂和尚整日關在方丈室念經,到谷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說,我給你倆的種穀都是煮過的。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李嘉誠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淚。翌日,李嘉誠回到廠里,工廠仍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李嘉誠召集員工開會,他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他向這些天被他無端訓斥的員工賠禮道歉,並表示,經營一有轉機,辭退的員工都可回來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處,也不勉強。從今後,保證與員工同舟共濟,絕不損及員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李嘉誠說了一番度過難關、謀求發展的話,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穩定,士氣不再那麼低落。緊接着,李嘉誠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李嘉誠絲毫不隱瞞工廠面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諒解,他們都是業務夥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同樣不利。銀行放寬償還貸款的期限。但在未償還貸款前,不再發放新貸款。原料商同樣放寬付貨款的期限,對方提出,長江廠需要再進原料,必須先付70%的貨款。客戶涉及好些家,態度不一,但大部分還是作了不同程度的讓步。有一家客戶,曾把長江廠的次品批發給零售商,使其信譽受損,經理怒氣沖衝來長江廠交涉,惡語咒罵李嘉誠。李嘉誠親自上門道歉,該經理很不好意思,承認他的過失莽撞。該經理說李嘉誠是可交往的生意朋友,希望能繼續合作。他還為長江廠擺脫困境出謀劃策。李嘉誠的“負荊拜訪”,達到初步目的。他卻不敢鬆一口氣,銀行、原料商和客戶,只給了他十分有限的迴旋餘地,事態仍很嚴峻。積壓產品,庫滿為患。這之中,一部分是質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誤交貨期的退貨,產品質量並無問題。李嘉誠抽調員工,對積壓產品普查一次,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有機會做正品推銷出的;一類是款式過時或質量粗劣的。李嘉誠如初做“行街仔”那樣,馬不停蹄到市區推銷,正品賣出一部分。他不想將積壓產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在制品的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李嘉誠陸續收到貨款,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在危機之中,原來的一些親戚朋友,有的對李嘉誠敬而遠之,生怕他開口借錢或帶來麻煩;有的來電話,或主動上門,為李嘉誠分擔憂愁,安慰激勵,獻計獻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