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頻發的紫禁城(4)

事故頻發的紫禁城(4)

本來這等事一出,結果也就出來了。不過事也湊巧,在兩太后操縱光緒帝下令懲治午門護軍不久,又發生了一起由於守門護軍失察,瘋人劉振生擅入神武門混進深宮后才被拿獲的事件。這起事件無疑給一心想發泄私憤的慈禧太后敲響了警鐘,雖然她的面子大於國法,但與身家性命相比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經過反覆審查、仔細斟酌,兩太后終於做出從輕發落的懿旨:“惟念門禁最為重要”故“格外加恩”,但當事人玉林仍被革去護軍,杖一百流二千里照例折枷,枷滿鞭責發落;祥福革去護軍,杖一百鞭責發落;忠禾革去護軍,杖一百不準折贖,圈禁二年期滿折責三十板。雖然對這幾名護軍的最後判罰也並不輕鬆,但這比起圈禁五年發往黑龍江充當苦差遇赦不赦就要好得多了。了解了以上的各種情形以後,下面介紹的事件就是“情理之中、不足為奇”了。光緒二十二年(1896)三月十二日夜,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頤養天年的寧壽宮,被兩個盜賊撬開門鎖潛入其中,盜出制錢三百四十串,第二天一早,一隻裝着腐爛菜葉的垃圾筐被運出紫禁城,宮中的制錢也隨筐出了禁城。得手后的盜賊故伎重演,直到暴露為止。後來,涉案的兩個“內奸”(一滿一漢)雖被處置,但宮廷門禁的情況也讓老百姓窺見一斑。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初八日,太和殿(即金鑾殿)也就是皇帝登極、舉行大典、命將出師等之所在的神聖殿堂,卻有人在裏面手舞足蹈、拍打窗欞,更可怕的是他隨身帶有短刀、火柴、石塊等危險品(兇器)。此人是什麼人?怎麼進的禁城?事情是這樣的,此人名叫賈萬海,順天府大興縣人,時年二十九歲,患有瘋疾,這天病情發作,竟攜帶利刃、火柴等物混入大內,見無人發覺,他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竄進大殿,看着金碧輝煌、華貴出奇的殿堂,一時興起竟手舞足蹈於聖殿之上,而且敲打窗欞以助其興。此瘋病患者最後雖然被處以極刑,但此事對戒備森嚴的宮廷禁衛狀況無疑是有力地嘲諷。由於破禁之事頻繁發生,清政府不斷頒發上諭嚴格門禁制度,釐定門禁章程;加強宮廷守衛人員,更換守衛器械。但也未能確保紫禁城長治久安,破禁之事更是愈演愈烈。應該一提的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紫禁城——皇宮大內,這個對中國老百姓來說神秘莫測、高高在上,讓王公大臣也戰戰兢兢,不勝惶恐的神聖殿堂,卻被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的鐵蹄踩在腳下,“八國統兵官員及各國公使隨意出入大內”。後來清查,宮內僅金銀器具、銅瓷器皿等就丟失了數千件,且不說書畫陳設、珍玩細軟等寶什。宮禁到此地步,“帝國”這般下場,可氣!可悲!可嘆!縱觀清代紫禁城之禁衛,從整體上說是“禁”大於“不禁”、“偶然”少於“必然”,但是,宮禁從清初設立到清亡為止一以貫之且不斷強化,事發一次整肅一次,典章制度再完備一次。機構在擴大,人數在增加,兵械在更換,處罰在加重,而破禁之事卻屢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原因何在呢?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如嘉慶皇帝在陳德行刺案發生后曾硃筆親書的那樣:“必有失德,始有此驚予之事”,實際上豈“失德”二字了得?一言以蔽之:清代紫禁城既防守嚴密,又漏洞時出;既禁戒繁縟,又網開一面;既嚴刑峻法,又執法犯法。微觀上說,這僅是宮廷“疏於管防”“刁民”興風作浪而已,宏觀上看,宮廷失禁是發展至巔峰時期的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徵兆,是民心向背的反應,事出偶然實為必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訴你真實的歷史:清宮檔案揭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告訴你真實的歷史:清宮檔案揭秘
上一章下一章

事故頻發的紫禁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