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設計中容易發生的錯誤(3)

問卷設計中容易發生的錯誤(3)

一個研究人員如何才能鼓勵受訪者給予真實的回答,即使那種回答是為社會所討厭的(違犯社會規範的)?研究表明,需要受訪者承認犯有社會所討厭的行為的問題,應該用這樣一種方式提出,即假定他犯有那種行為,並使他不得不在確實未犯有該行為(或雖犯有卻不願承認)時加以否認,而不使受訪者在確實犯有那種行為時容易地說自己並未犯有該行為(見實例542)。實例542問卷設計舉例例如,人們可以問如下這樣一個二部問題:1因為工作中的委託關係,近兩年來您曾經接受別人的饋贈嗎?A接受過B沒有接受過如接受過,曾經接受過幾次呢?A1~2次;B3~4次;C5~6次;D6次以上但是也可以通過下面的問法:因為工作中的委託關係,近兩年來您曾經接受過幾次別人的饋贈?A1~2次;B3~4次;C5~6次;D6次以上使敏感性問題得到規範性回答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假定對規範無一致意見,如“有些醫生認為飲酒有害而其他一些醫生則認為有益,你認為如何”。第三種策略是指出該行為不是異常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它可能有違規範。此外,還有兩條該方面的建議:其一,使用委婉詞,例如,稱“性工作者”而不稱“小姐”,稱“流民”而不稱“民工”。其二,對要求受訪者批評某人或某群體的問題,可允許他也讚揚該人或該群體,以使之不會感到自己是不公正或不禮貌的。有時受訪者根本不知如何回答或根本沒有看法。這也是一種關於規範的情況。受訪者因不會回答而感到不安,害怕調查研究人員認為自己無智慧,或不給予社會讚許。因而,受訪者會從問題的措辭或形式中以及訪問員的言語表達、聲調和面部表情中察言觀色,尋找任何可能的線索,以便能作出被認為正確的回答。正是由於這樣的情況存在,問題的措辭必須是中立的,不帶任何暗示和偏見的,也不引用權威的話。“我不知道”應是這種情況下的適當回答。還有相關研究表明,對於非威脅性問題,不論問題是開放性還是封閉性,措辭是否艱澀難懂,問題長還是短,問題在問卷中的位置靠前還是靠後,均無任何不同。而對於威脅性問題,這些因素對回答確有影響。研究表明,由12個字以下組成的短問題比由33個字以上組成的長問題更具威脅性;對威脅性行為的問題來說,較困難的問題收到較糟的回答;威脅性問題如果位置在問卷上靠前一些的地方,收到的回答會比位置靠後一些的更糟。問題對受訪者的威脅性程度因提問,某問題是問一定時期內的一次性行為(回答“有”或“無”),還是問經常性行為,而有所不同。對簡單地答“有”或“無”的問題,看來不會受問題形式和問題長度之類因素的影響。但對經常性行為,若用熟悉的措辭提出,即使問題是長的、開放性的(兩端沒有封閉的),回答率也會比較短的、封閉性的、標準的問題為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零點調查――民意測驗的方法與經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零點調查――民意測驗的方法與經驗
上一章下一章

問卷設計中容易發生的錯誤(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