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設計中容易發生的錯誤(1)
“一問該兩答”的問題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受訪者應該怎樣來回答:“你們公司對刑滿釋放人員和殘疾人員有一項特別的雇傭政策嗎?”若該部門可雇傭一定程度的殘疾人士,卻不想要雇傭刑滿釋放人員呢?否定的回答意味着該部門兩種人均不雇傭,而肯定的回答則意味着該部門兩種人均雇傭。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一問該兩答”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讓受訪者無法回答,應該避免。如何避免呢?——一個問題中不要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因為這樣一個問題典型地導致受訪者猶豫不決。這就破壞了對這一問卷的回答,特別是如果這樣的問題不止一個的話。受訪者斷然認為該問題是不恰當的,認為自己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問卷,或者認為回答這樣的問題有**份。帶有“或”或“和”的問題,應檢查一下它們是否包括兩個問題而只要求回答一個。帶“和”(and)的問題特別容易出現此種狀況。帶“或”(or)的問題可能是適當的,尤其如果還加上了一個“是”,而且如果該項問題所涉及的兩個對象可假定是相互排斥的。含糊不清的問題顯然沒有任何研究人員會故意使問題含糊不清。然而,含糊不清有時是難免的。有些詞本身就含糊、意義不明。譬如說,諸如“社會整合”(socialintegration)之類的詞,可能不是每個受訪者都知道的。某些詞的意義可能僅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受訪者所知。俚語或俗語可能僅為某個群體所知,或者可能對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含義。詞的含義可因地理區域、年齡、群(代溝)或亞文化群而有所不同。這樣的區別,如果受訪者的群體不是同質的,就真正需要交流意見了。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在問題措辭中避免使用俚語。最好的預防措施是每個問題都要認真地措辭,並在實際研究之前進行試訪問,在年齡、教育水平儘可能多樣的人身上試問這些問題,看它們在受訪者看來是否清楚。措辭含糊不清的問題所造成的一個難題是,研究人員所得到的實際上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的回答,依不同受訪者對問題的不同理解而定。這種錯誤對一項研究是毀滅性的,因它們很難被發現和糾正。它比受訪者乾脆不回答還壞,因為若是不回答,研究人員至少可以知道受訪者在哪裏被難住了。在研究人員方面,缺乏知識會使之提出一個雖無含糊不清的字眼但在意義上含糊不清的、受訪者不知如何作答的問題。這種情況,只有通過研究前的準備工作,主要通過探索性的研究,才能避免。另一種含糊不清的問題之所以會產生,是由於這項問題不像一個問題而是像一句話,需要回答同意或不同意,或需要標示對或錯。實例541不當的問卷設計舉例●您屬於哪一類社會群體:金領階層、白領階層、藍領階層?“屬於”一詞在這裏是含糊不清的。某些受訪者會將此問題像他們對年齡問題那樣理解,認為是問受訪者目前是在哪一社會階級里。可是,另一些受訪者會理解為問他們現在或終於值得或應該屬於哪一階級。這樣你就會有兩個受訪者,兩個都屬於白領階層,但一個回答“白領階層”,另一個則回答“金領階層”(其理應屬於金領階層,只可惜不走時運)。這些實際上是兩個問題,卻被作為一個問題含糊不清地提出來了。遺憾的是,類似的問題在耗資巨大的調查中不時被使用。●流動人口是導致社會治安狀況下降的一個因素嗎?公眾對於城市流動人口與社會治安問題的評判,往往不是有着非常統一的觀點,因此,許多人對這樣一個問題的回答是“也是也不是,全視情況而定”。有些受訪者試圖猜出研究人員的意圖所在,另一些人按他們認為所最可能的、最經常的或大概會怎樣的情況來回答,還有一些人則乾脆拒絕回答該問題。有時,我們主觀上想要的一個問題,卻被答成了兩個或更多的問題,而說明不了受訪者究竟在回答哪個問題(除非他加上邊註標明哪種情況是十分經常發生的)。措辭水平問題的措辭,包括這樣一些相關問題,如所使用的詞彙的難度,語言的規範程度,以及是否使用了俚語或俗語等。措辭是件困難的事,它不僅依受訪者的教育水平和特點而定,也依研究人員的特點而定。問題的措辭會極大地影響所收回的回答。除語義要清楚無誤之外,編寫問卷問題的關鍵因素是簡潔,以最簡潔的詞語表達所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是編寫問題的總原則。當一個詞足夠時,決不用兩個或三個詞。較長的問題花費受訪者的時間較多,使合作的願望減少,而且增加了對問題不理解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對郵寄問卷也許更為重要,因受訪者必須自己閱讀問題。而採取面訪方式時,問題是讀給他聽的,一個冗長的問題讀給受訪者聽時,會有理解和記憶的困難,這時可要求訪問員重讀它。重讀不僅增加面訪時間,從而增加研究費用,而且也會使受訪者和訪問員都不耐煩。解決了避免含糊不清的措辭和使問題盡量簡潔的問題后,研究人員必須決定用什麼樣的措辭水平是適宜的。如研究人員如果是在研究飲酒行為,那就不應問“你家裏有人是酒鬼嗎。”“酒鬼”之類詞則具有反面涵義,對這些詞,許多受訪者可能會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