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時代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
194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註定要承載歷史變革中的興衰榮辱,在胡風筆下,飽滿的激情洋溢在《時間開始了》的組詩中,對於新政權的領袖,他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一個新生的赤子/一個初戀的少女/一個呼覓的難主/一個開荒的始祖……對於10月1日**廣場上的盛大場面,他興奮地描述道:海!/歡呼的海!/歌唱的海!/舞蹈的海!/閃耀的海!/從一切方向流來的海!/向一切方向流去的海!/勞動着,戰鬥着,創造着/從過去流來的海/勞動着,戰鬥着,創造着/向未來流去的海!而在楊剛、子岡、浦熙修、李普等人筆下,大時代的宏大氣勢澎湃而來,勝利的喜悅、歡騰的情緒飛揚着,彷彿一曲慷慨激昂的交響樂,震撼着每一個聽眾的心靈。
在這些歷史的背後,每個人卻生存在自己的際遇里,它遊離於我們今天熟悉的視線之外,卻真實無疑地發生着。《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就是宏大敘事背後的個人寫真,它栩栩如生地將張元濟、柳亞子、胡適、梁漱溟、胡風、沈從文等人定格,交叉顯示出知識分子群體中不同個人的複雜心態,為讀者展示出一幅立體的圖景。張元濟,一個見過光緒、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五位第一號人物”的政協委員,在83歲高齡時從上海赴京出席政協會議,與**、周恩來見面,往來時耿耿以國力民生為念,以自輓聯“及身已見太平來”吐露自己的心態。身在台灣的包天笑先生這一年記下的日記則是台灣物價猛漲、通貨膨脹的全過程,在冷冰冰的數字後面,是民眾生活的苦難,他用“其實中國人天天過愚人節”這樣的話感嘆國民黨統治的時代。
發生在特殊時期的悲喜劇在這一年交相上演,令人目不暇接。在舊政權滅亡、新政權誕生的更替之際,知識分子的心態更為複雜。大部分知識分子躍躍欲試,希望能在新的政權下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施展平生所學,柳亞子躊躇滿志、情緒亢奮,而“不失書生本色”的宋雲彬也為政協代表的名額忐忑不安,“深恐有人先得我鹿”。至於作家沈從文卻由於自覺先前開罪過左翼文化旗手郭沫若,在1949年到來時而惴惴不安。此前,他從郭沫若1948年一篇火藥味十足的《斥反動文藝》中預感到了某種氣息。三四月份,沈從文“用剃刀把自己的頸子劃破,兩腕脈管也割傷,又喝了一些煤油,”其精神已近崩潰。而後,他被停止北大教職,到歷史博物館工作,“指點解說,抄寫說明”。在這些生動的細節下,知識分子們在變化面前呈現出複雜而矛盾的心理,他們既不甘被邊緣化或成為新形勢下的旁觀者,又夾雜着見證歷史、慨嘆千秋興亡的情緒,同時也夾雜着希冀和企盼。
在1949年,選擇留下的知識分子無一不是滿懷着對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的熱愛,無一不是懷抱着對國計民生的殷切關懷。這種真摯的感情,使得他們個人與國家之家始終保持着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他們更期望,中國從此能走向富強,人民從此能過上好日子。有許多人並不奢求政治地位,也並不汲汲於名利,他們只求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樸素的願望,伴隨着他們在現實面前的猶豫、彷徨、欣喜、狂熱……構成了《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在盛大場面后展示出的另一種歷史軌跡。尋着它,我們將感受到另一種經驗,它隱匿在無聲的世界,等待着我們的體悟和發覺。
《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作者:傅國涌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月定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