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二拉、三打”
這是電影《西安事變》中**說出的“道白”。分鏡頭是:陝北。某室內。中央政治局會議室。**在聽取了常委的意見后,蹺起腿,使勁地把煙蒂在鞋底上一“擰”,堅定地最後拍板式地說出了這樣幾句話。他說:“陝北的毛驢很多,毛驢托着東西是不願意上山的。你們看過陝北的毛驢上山嗎?陝北的老鄉讓毛驢上山有三種辦法,那就是:‘一推、二拉、三打’。蔣介石是不願意抗戰的,我們也要採取對付毛驢的辦法,讓他抗日。拉他、推他,再不幹就打他。當然嘍,要拉得很緊,推得有力,打得得當。驢子就會上山的。解決西安事變的問題,就是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這樣決定啦!”1936年冬天,蔣介石坐鎮西安,迫令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進攻陝北紅軍。但是,在當時的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動下,東北軍和西北軍廣大官兵對蔣介石的“剿共”政策不滿,張學良和楊虎城在中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感召下,也不願意打內戰而有意投身於抗日統一戰線中去。因此,他們多次“哭諫”,希冀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可是,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蔣介石依然一意孤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決意繼續“剿共”。在這國難當頭的危機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將軍,依然決然地對蔣介石進行了“兵諫”。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楊虎城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蔣介石是人民的公敵,民族的罪魁。破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是他;屠殺無數**員和革命志士的,也是他;發動十年反革命“圍剿”,製造白色恐怖的,還是他;對日本的侵略擴張實行不抵抗主義,把我國東北拱手讓給日本的,仍然是他;當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妄圖吞併全中國的時候,繼續推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策略的,依然是他。蔣介石真是罪惡累累,罄竹難書,老百姓恨死他了,可謂恨之入骨。因此,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拘捕的消息一經傳出,許多人喜出望外,奔走相告,強烈要求嚴懲蔣介石,以平民憤。當時,圍繞如何處置蔣介石,國內外各種政治力量也議論紛紛,呈現出一種十分微妙而又十分複雜的局面。就在事變的當天,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立即給**中央和**主席發來電報,要求**主席派代表赴西安處理此事,共商抗日救國的大計,特別是要處理好蔣介石的善後事宜。正是在事變發展的關鍵時刻,以**為首的黨中央作出決定: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也就是說:**不殺蔣介石,反而主張釋放蔣介石,和平解決這一事變。這使當時的很多人出乎意外,特別是一些黨內、軍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不好理解。所以,**來到紅軍大學作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報告。**說:“蔣介石罪惡滔天,欠下了全國人民無數血債。大家要求殺他,是可以理解的,不算過分。不殺他,確實不能平民憤。但是,蔣介石是不能殺的。”有的學員含着眼淚說:“為什麼不能殺?蔣介石欠我們的血債太多了。他殺了我們那麼多同志,現在就是將他這個屠夫“千刀萬刮”、“碎屍萬段”了,也難解我們的心頭之恨啊!主席,你就下令把這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殺了吧!主席,你可要為我們那些死去的戰友做主呀!”**來到那位鳴不平的學員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心情,大家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你們的心是很純潔的。但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在大事變中認不清方向,不知道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在現在的情況下殺了蔣介石,正中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親日派的下懷,國民黨中的親日派正打着‘討伐叛逆’的旗號,糾集大批軍隊開赴潼關,逼進西安,揚言要炸平西安,陰謀用這種手段置蔣介石以死地,以便取而代之吶。各派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大打內戰,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即中國將會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如果僅僅從我們黨的私利、私仇出發,殺蔣介石來解恨,忘記了民族危亡這個大局,我們就不配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了。我們**員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重,不記私仇,以德報怨,迫使蔣介石改變反動的政策,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有的學員還提出疑問:“好不容易把蔣介石抓住了,為什麼還要把他放了?”**進一步地解釋道:“我們必須明白,這次蔣介石被捉,既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被捉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又不同於滑鐵盧被擒的拿破崙。前者是革命勝利的結果;後者是軍事失利的必然。這次抓蔣介石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備。他的軍事勢力還原封不動的放在那裏、整建制的軍隊還保留在那裏。如果我們不殺他,通過談判,逼他改變態度,把軍事力量用到抗日上去,豈不是更好么?如果我們只記得黨和個人的恩怨,忘記民族危亡這個大局,那是不行的。我們要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不能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侵佔我國領土創造條件。”當時,還有學員擔心地問道:“如果蔣介石不談判,不接受張學良和楊虎城兩將軍抗日主張怎麼辦?蔣介石心狠手辣,毫無信義,放了他,他會抗日嗎?”**對此作了深刻的分析,認為:“日本侵略者,國民黨親日派,他們惟恐我們不殺蔣介石,而蔣介石又最怕死。在這種生死悠關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會認識到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再加上宋氏兄妹的勸說,蔣介石肯定會接受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的抗日主張的。”**為什麼這樣處理西安事變呢?因為,在**看來,西安事變的發展可能有兩種前途:一種是殺掉蔣介石,這樣將導致全國規模的內戰,推遲全國抗戰的實現;還有一種前途是釋放蔣介石,迫使他接受中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正確主張,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早日形成,實現全國抗戰。兩種前途,權衡利弊,比較得失,這是我黨領導人需要迅速反應,作出抉擇的。第一種前途是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國內親日派所歡迎的。事變發生后,日外務海陸軍三省決議中假惺惺地提出,要抱着“冷靜的監視態度”,“避免一切無用的刺激手段,監視事變的進行”。實際上則是積極地進行挑撥離間,玩弄“以華制華”的伎倆。在他們看來,只要挑撥南京與西安之間發生戰爭,就可以坐享“不戰而勝”之成。日本外相有田還召見中國大使,揚言南京如與張學良等進行妥協,則日本政府不能繼續採取“靜觀態度”。顯然,其險惡用心無非是指望中國內部大亂,好讓他們從中漁利。第二種前途是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釋放蔣介石,人們可能會想不通,但又必須這樣做。因為,事變可能引起更大的內戰,而內戰如延續下去,那麼這次事變便無異為日本侵略者開了一條通路。**充分估計了上述兩種前途,高瞻遠矚,洞察一切,不為一黨私仇所擾,從中華民族的前途和根本利益出發,全面科學地分析了當時的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作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決策。為此,決定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組成代表團前往西安,和張學良、楊虎城協商,並同蔣介石談判。在黨中央的正確方針指導下,周恩來一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蔣介石基於當時的情景,終於被迫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戰的主張,西安事變因此得到正確的解決。捉蔣-----放蔣----迫蔣。這就成了**以大智大勇、大仁大義品格和胸懷,在處理中華民族利益問題上留給史冊的最為精彩的一筆。西安事變,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