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點評

作者點評

傅作義具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在黑暗重重的舊社會裏,他和許多志士仁人一樣,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當他確認革命的“三民主義”是救國救民的真理時,就篤信不移,力行不怠。他和國民黨那些黨棍政客不一樣,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不尚空談,重在實踐。“九一八”事變以後,他率軍抗擊日寇,贏得了紅格爾圖戰役和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后,他率軍參與山西忻口、太原會戰,同時他親自組織了綏西抗戰,愛國熱情及一次次戰鬥勝利使他威名遠播,中外皆知。這也是他愛國的具體體現。傅作義將軍具有濃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風,是一位開明的民主人士。他痛惡獨裁**、橫徵暴斂、貪污成風的黑暗統治,主張政治民主,經濟平等,實行“廉能政治”。傅作義說過:“為士兵、為人民就是革命。”提出“人民第一”、“土兵第一”的口號。他一生“志在救國救民”。他說“國民黨政府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人民”。他反對國民黨的“假民主”,曾說過:“選舉醜態百出,更使人民怨恨。這個政府,這種辦法,這種制度,必然導致國家滅亡。”作為綏遠省主席,傅作義要求公務人員要當“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在他管轄的地區,他十分重視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解放后,他參政討論國家大事,成為著名的民主人士。傅作義提倡艱苦樸素,日常生活極其儉樸,具有我國農民樸實無華的氣質。他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跳舞,艱苦樸素,幾十年如一日,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提倡“官兵一致”是從自己做起的。他里裡外外,從頭到腳,穿着士兵的服裝軍帽,扎着士兵的綁腿、皮帶。一般的軍官還可從穿着識別軍階的高低,可從穿着上根本判斷不出傅作義的軍階,由於他的軍裝沒有明顯的標誌,初次與他見面的人還以為他是個普通的大兵,絕想不到他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將軍。傅作義為人正直寬厚,有寬宏容人的雅量。“有功不自居,歸美於上級和下屬”。遇有重大事故,他往往挺身而出,承擔責任,代人受過。所以同僚們都願和他合作共事;部屬們願聽他的指揮;反對他的人,監視他的人,多能為他的真誠所感化,這是他的過人之處。傅作義從1918年保定軍校畢業至1939年受命擔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為止,閻錫山領導、挾制他達21年。傅作義憑着練兵成績卓著和戰場屢建奇功而迭次晉陞。但他非閻的親信,又不是對上級拍馬溜須之輩,始終得不到閻錫山的信賴。閻錫山對傅作義處處掣肘,屢欲以親信取代傅作義的職位,而傅作義對閻錫山始終保持一個下級對上級應有的尊重,背後也從無怨言和流露不滿情緒,且在部屬之間還處處為閻錫山解脫。寬宏大量不僅是傅先生的美德也是他成就事業的基礎,更是我們學習做人的典範。傅作義將軍早年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是一位進步的國民黨員,戎馬半生,奉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傅作義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強烈願望。他以“團結奮鬥,振興中華”,建立“強盛獨立之中國”的愛國思想為自己行動的指南,他學習孫中山先生不謀私利、不貪權勢、志在救國救民的革命品質和百折不撓、勇於進取、追求真理、擇善而從的革命精神。特別是在歷史轉折關頭,他遵循孫中山“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遺訓,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體察歷史所趨和人心所向,以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毅然舉義,實現北平和平解放,爾後又推動綏遠“九一九”起義,走上與人民一致的革命道路,與時俱進,和歷史共同前進,真正實現了他為國為民的理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將帥(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將帥(三)
上一章下一章

作者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