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3)
我認識一個父親,他對13歲的兒子開始對女孩子感興趣這件事非常關心,還指導他如何“應付”女人。他兒子聽了他的話,告訴女孩子他太忙接不了電話,最好晚些再打過來。暫且不談這個父親給兒子的建議是好是壞,這種做法本身就讓人不能接受。顯然,父親把孩子的生活當作自己的生活了,兒子與女孩子交往的初次嘗試也許會因這種“侵略式”教導而失敗。單親家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把子女當作顧問,和他們探討如何約會、如何花錢等本該留給成人的問題。我聽到一些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描繪成“最好的朋友”,實際上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關係。記得傑西卡·杜羅夫嗎?才7歲的她為了做跨越全美的飛行而喪生。這場悲劇導致了3個人的死亡:她、她父親和飛行教練。當時,針對媒體吹捧這種危險行為和父母讓孩子參加這種驚險舉動,爆發了一場全國範圍的討論。我聽到很多人表示了對傑西卡父母的憎恨。為何他們會允許甚至鼓勵她去冒生命危險?她還那麼小,登飛機時,她需要額外的幫助才能上去;坐在椅子上,她需要墊子才能看到操縱儀錶。傑西卡的事例給那些只關注自己想法的父母一個深刻的教訓。當家長逾越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界限,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一心想讓子女成功,家長往往忽視或拒絕相信某種活動不適合孩子。當媒體充斥着傑西卡的報道時,另一位母親也在《三藩市日報》驕傲地談論着母親、孩子和成功的話題。當她的雙胞胎踏上花樣滑冰的領獎台時,她感到“這是身為母親最幸福的一刻。我感覺棒極了。就像賽馬,你的馬贏了,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當孩子成功時,我們未實現的目標由他們實現了……比起孩子,我們真是沒用。”傑西卡的母親麗薩·貝理雅·哈薩維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以至於她也像七歲的孩子一樣思考。傑西卡失事兩天前,有人問她天氣是否會影響起飛時,她說,“天氣也會為她讓路。傑西卡靠的不是運氣,是她自己的力量,傑西卡自身的力量使她去征服她的夢想。她是個很了不起的孩子。”傑西卡從沒有過真正的童年生活,當《三藩市時報》的記者問她母親傑西卡在單飛時會不會害怕,哈薩維說:“我們不用表示情感的詞彙。我們不說‘害怕’、‘恐懼’、‘傷心’、或‘快樂’等等。我一點兒也不擔心。傑西卡是個很棒的飛行員。從她的身體和靈魂中我可以看出這一點。我不能讓緊張或害怕破壞她的夢想。”英國兒童醫科專家羅伊·麥頓博士將這種家長包辦孩子生活的心理稱為“代辦成功綜合症”,它專指那種為達到自己的夢想而不惜讓孩子受傷、甚至付出生命的家長一種病態的心理。儘管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今天的家長的確往往忽視在強迫孩子實現自己為他們設定的成功目標時,他們可能面臨的危險。比如,不斷發生的兒童運動員受傷事件、兒童運動醫療行業的存在都說明了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過度了。在初高中,不論孩子的體格、技能有什麼不同,他們都參加同等的競賽。年齡小的運動員經受的傷痛更加厲害,因為他們的骨頭、肌肉、韌帶、關節都還處於發育階段。我認識一個母親,她對她兒子的足球教練很是不滿。她15歲的兒子是八年級學生,教練卻老要讓孩子參加高中暑假的足球比賽。這位母親說,“我兒子確實是個好球員,儘管他比較高大,但他才15歲,怎麼受得了和比他大四歲的孩子衝撞?”這位母親很明智,但她告訴我,很多媽媽聽到教練對自己的孩子很感興趣時都非常高興。從幼兒的名牌服飾、自行車拉車,到滑雪包、運動車,無不說明父母將自己和孩子的需要混為一體了,不清楚什麼是孩子的必需品,什麼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方便,或為了滿足我們的虛榮心。讓我們舉運動車為例。它前後都裝有輪子,早晨父母出去健身時,可以把孩子安放在裏面,這樣很快就可以結束五英里的晨跑,就像孩子沒有出生時一樣。但這個車是滿足我們需要的,我們既想保持身材又想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感受如何呢?嬰幼兒的速度很慢,有時在路邊玩石子也會玩很久,兒童的世界就是這樣。在馳騁的運動車裏,孩子的眼睛無法注視任何東西,一些小孩子還可能產生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