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那個低劣的支那種族(1)

侮辱那個低劣的支那種族(1)

中華帝國選擇的是抵抗。帝國的抵抗是一部傷感的童話。近代中國人對於洋人的蔑視,最甚莫過於日本人。確切地說,那時中國人就沒把日本人當做洋人看待過。這不僅僅是因為日本人除了說話之外和中國人的相貌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歷來把那個小島看做是一塊沒有開化過的蠻荒之地,只不過秦時從中國本土去了幾對男女,才讓島上有了人煙。從唐開始,帝國的土地上就能看到從那個小島上來的人,除了學經的和尚之外,就是手拿竹棍的"浪人"和鬼鬼祟祟的小偷。明時,中國人乾脆稱日本人為"倭人":"倭在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14世紀,日本人開始在中國沿海以搶掠劫盜為生,中國人對其始稱"倭寇",意為"矮小的強盜"。長期以來,中國人很厭惡這些只會趁着月黑風高在海邊搶了就跑的近鄰,認為這些似乎和中國人有點"血緣關係"的野蠻人實在給帝國丟盡了面子。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恰恰是這些"倭寇"最深刻地讓中國人知道了什麼叫做恥辱。19世紀後半葉,中華帝國除了由一色的洋槍洋炮裝備起來的皇家精銳部隊和在與太平軍作戰中組建鍛鍊出來的湘軍、淮軍、甘軍、毅軍等陸軍部隊之外,因為開明的官僚發起的洋務運動,帝國用大筆的銀子又建起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軍,其艦隻數量、噸位和火炮口徑,已經位居世界第六。由排水量7000噸、鋼鐵船甲14英寸厚、裝備有12英寸巨炮的兩艘主力艦和各式巡洋艦、魚雷艇數十艘艦隻組成的龐大艦隊,堂堂之陣,獵獵之旗,曾經威風凜凜地"訪問"過高麗、日本和新加坡的海面,消息傳出,讓遠方的歐洲人都聽着心慌。只是,帝國海軍的舉動和明代的鄭和下西洋差不多,僅僅是體恤的"訪問"。而當時的日本,陸軍總兵力不過10萬餘人,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的第16位。關於清帝國海軍在世界各國海軍實力的排位問題,是根據當時世界海軍年鑒等資料和現代研究者的觀點相比較而成,沒有絕對標準。一般的說法是:當時清帝國海軍實力在第六位至第八位之間,日本海軍實力在第十一位至十六位之間。轉引自《晚清七十年》,(美)龐德剛著,嶽麓書院1999年9月第一版,第191頁。所以,當日本人表示要與中華帝國進行一場戰爭的時候,少數主張議和的人立即遭到嘲笑,中華帝國舉國上下主戰派的意見佔了絕對上風,堅決要"以大清帝國的神威教訓一下日本人"。當朝鮮國王為了鎮壓國內的一個"既反對政府**,又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武裝組織請求中華帝國政府出兵的時候,中華帝國的皇帝感到這是一種"上國體面",當然責無旁貸--中國向領土之外派出軍隊,在它的歷史上極其少見,而且即使向領土之外派出軍隊了,其目的與洋人派軍隊來中國也截然不同:後者是在軍隊的護衛下進行商業上的強買強賣和文化上的強行灌輸,最好是"發現"一塊"新大陸"並且插上自己的國旗,宣佈從此對該土地"以本國國王的名義實施管轄";而中國人認為這樣的念頭連想一想都是羞恥的,不符合泱泱帝國的翩翩風度和道德規範。而之所以派出軍隊,只是中國皇帝一向對"天下"的恩賜和憐憫--於是,1894年6月4日,帝國政府命令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致遠艦和揚威艦赴朝鮮仁川,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領淮軍1500名分乘招商輪船前去朝鮮。同時,遵照中日《天津條約》的有關條款,中國駐日本大使汪鳳藻於6月6日將此事通知了日本。沒有人知道,這時的中華帝國其實已經落入了日本人--那些即使是強盜也是矮小的強盜--的圈套。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了由參謀總長、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長等高級官員組成的戰時大本營。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親自向回國述職的日本駐朝鮮大使大鳥下達了向中國挑起事端的任務,大鳥當天就帶400名海軍陸戰隊員乘"八重號"巡洋艦返回朝鮮--從時間上看,中**隊此時還沒有出動,日本軍隊已經浩浩蕩蕩地向朝鮮出發了。日本人早就決心和中國人打一場仗了。戰爭的目的明確而簡單:英國人跟中國人打了,法國人也打了,該輪到日本人用戰爭證明它有資格加入帝國主義的行列了;中華帝國應該給予日本人真正的"洋人"待遇,在已經處於將被瓜分的中華帝國的領土上得到它的那份份額。朝鮮問題對於日本人來講僅僅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機會而已。7月12日,日本外相訓令駐朝公使大鳥:"促成中日衝突,實為當務之急。為實行此事,可以採取任何手段。"《李鴻章》,董守義著,哈爾濱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第358頁。7月14日,日本正式向中國總理衙門提交照會,直接威脅說,鑒於清國政府拒絕和日本一起改革朝鮮內政,"今後因此如有不測之變","我政府不任其責"。這等於明確告訴中國,戰爭馬上就要開始了。面對日本人的戰爭威脅,帝國政府顯示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無所畏懼的氣概。以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熱血沸騰,督促軍方"籌備戰守"的詔書一道接着一道。原因很簡單:日本不是大英國**蘭西,如果日本人真的敢於和地大物博的中國打仗的話,正好給了中國一個出出這些年受洋人窩囊氣的機會。中國人管此舉叫做"揚我國威"。就在戰爭迫在眉睫的時候,一直注視着形勢發展的帝國主義們出面了。帝國主義們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們希望戰爭,尤其希望中華帝國對外戰爭爆發,因為這不但可以削弱這個帝國的國力,而且還可以檢驗這個帝國目前的抵抗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自中國務實的官員致力於洋務運動后,帝國的防務實力讓帝國主義們有點兒不摸底了。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國主義們並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勝,至少是不能讓日本人獲得圓滿的勝利。因為如果這樣,中國人給日本人的好處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中華帝國的版圖和市場再大也是有限的。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歐格納趕到天津會見李鴻章。在了解了局勢的真實情況后,他答應由英國政府出面勸說日本停止向朝鮮增兵,但臨走時他又補充了一句:"就怕日本人不聽。"俄國公使格希尼接着來到天津,在探聽到了帝國政府的堅決態度之後,表示"俄朝近鄰,亦斷不容日本干涉",並且說如果日本人不聽,俄國準備"壓服日本",至於怎麼個"壓服"法,俄國還得考慮考慮。但是,沒過幾天,中華帝國駐英國大使的情報傳來了:英國的工廠正在為日本人製造"大鐵艦"。接着,俄國公使也派參贊來闡述俄國方面考慮的結果:鑒於和日本的友誼,只能勸說日本撤軍而不便武力逼迫。1894年7月21日,已經被"帝國主義"們的"調停"耽誤了調兵時間的中國迫於軍事形勢和駐朝軍隊的安全,開始向朝鮮增兵"以防不測"。出於對日本有可能襲擊運兵船的擔心,帝國政府特地租用了英國的商船。中國人認為,日本人膽子再大,也不敢在公海上向英國船隊開炮。7月23日,帝國的運兵船隊航行在去朝鮮的途中。這一天是光緒皇帝的壽辰,京城裏處處張燈結綵,紫禁城內在盛大的宴會之後,寧壽宮裏搭起的大戲台上青羅戲袍一直飄舞到深夜。7月25日,中**艦"濟遠"號和"廣乙"號護送運兵船行駛至豐島海面。大約早上7時45分,突然的巨響打破了豐島海面的沉寂,一顆炮彈在"濟遠"艦右舷不遠的地方爆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中國水兵們沒有跑向炮位,而是跑到甲板上四處張望--濃霧中迎面衝來一支規模駭人的聯合艦隊,旗艦上被霧水浸濕的旗幟已經能看得清清楚楚,中國水兵驚叫起來:日本人!這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甲午戰爭開始的瞬間。那個早上發生於豐島海面上的海戰算不上是帝國海軍與日本海軍的一場戰爭,充其量也只是日本人的一次詭秘的偷襲,其行為和手段與14世紀時他們的"倭寇"在海上的搶劫沒什麼兩樣:突然開始,短促攻擊,戛然而止。豐島海戰最後的結果是:"廣乙"艦被擊沉,"濟遠"艦勉強應戰後受到重創逃離戰場,失去了掩護的"高生"號運兵船被日艦團團圍住。日本人對這艘沒有任何還擊能力的運兵船上的上千名士兵悲切的呼號置之不理,直到把"高升"號擊沉。另一艘運輸船"操江"號向日軍投降,日本人沒有將其擊沉的惟一原因是,這艘船運載的不是中國士兵而是軍械物資:20門大炮、3000支步槍、大量彈藥,還有20萬兩餉銀--這些銀兩是那些駐紮在朝鮮的帝國官兵們的"工資"--這些銀子和物資連同"操江"號上的83名中國船員當天就被劫持到了日本的佐世保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上一章下一章

侮辱那個低劣的支那種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