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十一個需要避開的成功陷阱(7)

第十一章 十一個需要避開的成功陷阱(7)

羅賓遜在他17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為馬刺隊服務,並帶領馬刺隊兩次奪得NBA總冠軍,於2003年完美謝幕。他的50號球衣也永久退休,被高高懸挂在馬刺主場,成為一種榮譽的象徵。對於那些經常炒公司魷魚的應聘者,招聘單位往往心存芥蒂,擔心你到他們公司后也干不長。用人單位的主管往往是疑人不用,如果對你有疑心,你就很難有出頭機會。不一定自己創業才是成功,如果你能在公司里變成金領,變成打工皇帝,那也是一種成功。頻繁跳槽者肯定沒戲。10.不擇手段不擇手段的人,往往是用手段為目的挖掘墳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被我們的祖先信奉了千百年的經營信條,但今天的很多年輕人,缺乏信仰,唯利是圖,他們崇尚厚黑學,做事不擇手段。卡耐基曾告訴我們一個有關“圓滑的斯坦利”這個人的一些事:他是一個戴着太陽眼鏡、參加你的婚禮的人,而當你把結婚照片拿給朋友看的時候,他們會問,那個賭徒是誰?在學生時代,他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還有誰能寫出他那種得到“甲”的論文?你瞧,他很重視分數,正如他重視朋友一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他最關心的是,他是否受人喜歡。如果你屬於民主黨,他就屬於民主黨。如果你是共和黨,他就是共和黨。如果你是個法西斯黨,那上帝只有保佑我們了。他是很會表現仁慈的人——卡耐基看過他送給朋友電影票、洋酒、任何東西,只差沒付錢請人去馬上殺雞。每一個人都知道“圓滑的史坦利”這個人,他為了推銷自己,什麼都做得出來,但他的方法全都錯了。很多年輕人剛走出校門時,往往都是滿腔熱血,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但是社會現實往往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他們或者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受到打擊,或者在單位工作遇到不公正待遇而感到失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容易走極端,進而信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極端實用主義的思想,變成了圓滑的“斯坦利式”人物。不擇手段的人,往往是用手段為目的挖掘墳墓。如果你在走向社會之初,就成為一個不擇手段的人,那麼你可能因眼前的小利而喪失長久的利益。比如有的人,在公司做銷售剛入門,就認為自己是什麼都懂的老手了,吃回扣,甩單子,為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更可怕的是,他們往往自以為得計,其實,哪個公司的老闆都不是傻瓜,他們這樣做等於是用蠅頭小利買斷了自己的前程。1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滿足自己的目的,需要通過服務別人的手段來實現,所以應儘力滿足別人的需求。中國人一直奉行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觀念並將其作為與人交往的準則。這一說法從淺層次上說,是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要送給別人;從深層次上說,是指如果你不想別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對待你,那麼你就不要以此方式來對待別人。這種觀念是典型的儒家注重內省的自我修養方式的一種體現,在一定程度上適合了農業社會交往方式的需要,同時反過來也強化了這種方式。但是,隨着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形成。從商品價值實現方式的角度來看,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商品的價值都是通過別人來實現,也即每個人都是為別人服務的。如果你想實現商品和服務的價值,你就必須讓你的商品和服務得到對方的認可。這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觀念已經不能完全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交往的需要,適應這種需要的是服務別人的觀念。從整個大的社會鏈條來說,一個人以為自己打算開始,以服務別人結束。簡單一點說,就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為自己的好壞,取決於為別人做得怎麼樣。所以,聰明人懂得如何去滿足別人的需要。這種觀念反映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就應該是急人所急,濟人所需,投其所好。聰明人懂得如何去滿足別人的需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35歲以前成功的12條黃金法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35歲以前成功的12條黃金法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十一個需要避開的成功陷阱(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