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一)
品德成功論強調,圓滿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養自己具備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
沒有正常的生活,就沒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喬登(DavidStarrJordan),美國生物學家及教育家
25餘年來,我在商界、大學與擔任家庭婚姻顧問的工作經驗中,接觸過形形色色表面上事業有成、內心卻感到匱乏的人,他們極渴望過和諧、圓滿的生活,並享有不斷開展的良好人際關係。我相信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是你所關注的:
●我曾為自己定下許多目標,也都一一達成。我的事業十分成功,但卻犧牲了個人與家庭。不但與妻兒形同陌路,甚至不知道還認不認識自己,不了解什麼對自己是真正重要的。我不得不捫心自問——這樣做值得嗎?
●我今年已開始第5次控制飲食。我知道自己身體過重,也的確想改變。我閱讀了所有的新資料,確定目標,用積極的態度激勵自己,說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我並沒有做到。幾周后,我失敗了。我似乎根本不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我上過無數教導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課程,我對員工的期望很高,也想盡辦法善待他們,希望維持彼此良好的關係。可是總覺得員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們一定會終日無所事事閑扯。為什麼不能把他們訓練成獨立又有責任心的員工呢?為什麼我始終找不到這種員工?
●我那十幾歲的兒子不聽話,還吸毒。不管我怎麼說,他就是不聽我的話。我該怎麼辦呢?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可是總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都覺得神經緊張、匆匆忙忙。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參加時間管理研討會,也嘗試過不下6種規劃時間的辦法,雖然不能說沒有幫助,但是仍覺得無法過上理想中的既充實又自在的生活。
●我想教我的孩子懂得工作的價值,但是每次要他們做點事,都得時時刻刻在旁邊監督,還得忍受他們不時發出的怨言,結果還不如自己動手來得簡單。為什麼孩子們就不能快快樂樂地料理自己的事而用不着別人來提醒呢?
●我很忙,的確很忙。但有時候我並不清楚,從長遠看,我做的工作是否有意義。我的確希望在我的生活中,那是有意義的,希望由於我的存在,事情會出現某種不同。
●看到別人有所成功,或獲得某種肯定,表面上我會堆出一張笑臉,熱忱忱地恭賀他們。可是,心底卻難過得不得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我的個性很強。我知道,幾乎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結果。多數情況下,我甚至可以影響其他人通過我想要的決議。我仔細考慮每種情況,並且覺得我提出的建議通常對大家都是最好的。但是我感到不安。我往往不知道他人對我的建議到底取何態度。
●我的婚姻已變得平淡無趣。我們並沒有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愛的感覺。我們請教過婚姻顧問,也試過許多辦法,可是彷彿就是無法重新燃起往日的愛情火花。
這些都是深層、痛苦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得了的。
幾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為類似的問題大傷腦筋。我們的一個兒子當時在學校陷入困境,他的成績慘不忍睹,連考卷上的答題說明都看不懂,更甭想拿高分了。在交往上,他是不成熟的,往往使那些十分親近他的人都感到很窘迫。在運動場上,他身材瘦小,又不靈活。打棒球時,往往球還沒投出就已揮棒,每每招來同學的嘲笑。
桑德拉和我想盡辦法幫助他。我們總以為,若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當然也得做個完美的父母。於是我們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也試着想改變兒子的,我們企圖用積極的態度來激發他的自信心。例如鼓勵他:“加油,孩子,你可以辦得到!我們知道你可以。把棒子握高一點,眼睛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揮棒。”只要稍有進步,我們一定忙不停地稱讚,來增強他的信心。
如果有人嘲笑他,我們一定斥責對方:“不要笑,讓他自己來,他還在學習。”而這時我們的兒子會哭起來,堅持說自己永遠也學不好,還有他根本就不喜歡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勞無功,那時我們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來這一切努力反而對他的自尊心是個打擊。一開始我們盡量鼓勵、幫助、肯定他,可是一再失敗之後,終於放棄了。只有試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當時我的主要工作是,為全美各地的客戶設計領導力訓練課程。由於這個機緣,我每兩個月要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主管,講授有關溝通與認知的課程。
在準備教材的過程中,有關思維的形成、思維如何影響觀點、觀點又如何左右行為,這些都令我深感興趣,因而進一步研究相關的理論。從中我意識到,每個人的思維是多麼根深蒂固。並且了解到,認知不僅是認識外在世界,更與我們向外看時所透過的“鏡片”有關,因為這鏡片(即思維)往往左右着我們對外界的詮釋。
我跟桑德拉談到這些觀念,並藉此檢討自身所遭遇的困境。終於體認到,我們對兒子往往言不由衷。反躬自省后,我們承認在內心深處,的確覺得兒子“不如人”。所以不論態度與行為表現得多麼願意幫助他,效果都有限。因為表面的言行終究掩飾不住真正傳達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護。”
此時我們才覺悟,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得改變我們看待外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