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執行力
在現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視有關效率和效能的問題,尤其對於經濟發展,這個問題似乎更是至關重要。《有效的主管》一書的作者彼得·德魯克對於效率和效能的關係有過精闢論證,他認為所謂效率就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就是做正確的事。兩者地位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在某些情況下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誰都希望兩者兼得,但有時也許無法實現。這時,就要有所選擇,也就是首選效能,而把效率放在第二位。
彼得·德魯克的論證是非常理性的,這也恰恰指出了許多人面臨這個問題時的錯誤抉擇。在效能和效率之間,我們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選擇效率,這不僅表現在商業行為中,也表現在日常生活中,以為選擇了高效率,就是正確的抉擇。因為沒有高效能做基礎,一味追求所謂的高效率,一旦方向出現錯誤,效率越高,錯誤就越大,造成的損失也就越大。這樣的教訓有很多,在錯誤的抉擇下,效率和效能成了反比。
要想做好工作,首先要認清效率和效能的關係,所謂效率強調的是正確地做事,而效能則強調做正確的事,後者更重視工作的目標和方向,也可以解釋為效率講的是好的方法,而效能是指對時間的最佳利用,也就是對某項工作做或者不做。麥肯錫強調的是當進入工作狀態時,首先要明確做正確的事。
現在有個問題需要你回答,就是在“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之間做出選擇。不管做出怎樣的選擇,最後都將落在一個“做”字上。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做法,所以,就出現了不一樣的結果。
選擇了正確的方法,你就有希望實現既定的目標,而選擇了錯誤的方法,既定目標不僅難以實現,甚至會背道而馳。一般來說,只要大方向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半。即使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所偏差,也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及時糾偏,自我修正,就更有希望達到目標了。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場面:在一個糖果店裏,很多顧客都擠在一個櫃枱前買糖,而其他櫃枱卻顯得很冷清,營業員也很清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那個被顧客歡迎的櫃枱營業員,每次稱糖時,總是往秤上加糖。這也許就是個技巧,第一次給顧客抓糖時,營業員一般都不會給足分量,這樣,就可以不斷地加分量,顧客看着當然滿意。再看其他櫃枱的營業員,總是一把就抓過了分量,然後再不斷地往下減,顧客看着當然心裏不舒服。
現在許多企業所缺乏的就是正確做事的能力,而具備了這種能力的企業目前還只是少數,大多數企業因為缺乏正確有效的執行力而導致失敗。
有了正確的執行力,即會正確地做事,即使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差,也能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就是在發現航向出現錯誤后,及時加以糾正,才終於發現了新大陸。
我們平時總認為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一條直線,其實,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一條障礙最小的曲線,也許才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從這個角度講,企業競爭中最大的瓶頸還是正確做事的能力。
要想正確地做事,首先要將注意力集中,樹立必勝的信念,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一往無前地堅持下去。
做事能否成功,還要看態度。態度端正,就會有事業心、有信心、有責任感,就會煥發出活力。
具有良好的駕馭時間的能力,也是做事所必備的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先做什麼后做什麼,分清主次先後,分清輕重緩急。
正確地做事還涉及組織和管理的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企業的運營關係重大,因為他們既是執行者,又是領導者。他們處在高層領導與普通員工之間,作用發揮得好,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好作用,相反,就會成為上下之間的溝壑。
企業的決策方案需要中層管理人員組織執行,如果中層的執行力很弱,在方案的執行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兌現,就說明他們沒有發揮好自己應有的作用。
另外,細節也很重要,任何細小的疏漏,都會產生致命的危害。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個飢餓的人。為了救助他們,一個老人將一根魚竿和一簍鮮魚交給他們。得到這些救濟食品和物品后,兩人馬上就分了。一個要了魚,他把魚煮熟吃了。接下來,沒有魚了,依然是飢餓,依然是等待,但沒有誰再恩賜給他食物。最後,他餓死了。另一個人要了魚竿,他滿懷希望地向海邊走去,但因為飢餓,還沒有釣到魚,便倒下了。
也有兩個同樣飢餓的人,同樣得到一根魚竿和一簍鮮魚后,他們沒有分手,也沒有分東西,而是共同堅守,相互支撐。他們每次只吃一條魚。經過艱難跋涉,他們來到海邊,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他們沒有餓死,而是生存了下來。幾年後,他們還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有了子女,還修造了自己的漁船,生活越過越好。
比較兩組人的命運,前者是將魚竿和魚分開了,兩個飢餓的人都因此沒能活下來;後者將魚竿和魚聯繫在一起,這樣,兩個人都活了下來。看來,後者是善於做事的人,他們不僅正確地做事,而且做了正確的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成功,效能和效率,一個都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