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營 救 摯 友

第廿二章 營 救 摯 友

遭陷害同甫入獄

赴京城稼軒營救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辛棄疾知道:陳亮也有缺點,他為人直率,口無遮攔,針砭時事,毫不避諱。因而得罪了一些士大夫。

永康縣有一戶姓呂的人家,父親叫呂師愈,兩個兒子分別叫呂約、呂皓。這呂約是陳亮的學生。

這天,呂家與同村的盧家為件小事爭吵、打罵。約是盧家未佔得便宜,氣憤不過,仗着官府有人,遂將呂氏父子告到縣衙。罪名是冒充皇上,叛逆不道。

原來,幾月之前,陳亮、呂約和一個姓孫的讀書人在一舊廟裏狂飲,當然還有一個陪酒的歌妓。過一會,呂約喝醉了,就拉着**,口中叫着愛妃,那個姓孫的問,你既已封她為妃子,自然也要封宰相嘍。呂約道,我封陳老師為左相,你為右相。於是四個酒鬼就演出一場鬧劇。

呂約假扮皇上,坐在高處,陳亮和姓孫的為相,依次奏事,畢后,行跪拜之禮,歌妓則捧着酒盞,咿咿呀呀地唱着“降黃龍”歌,以示為皇上祝壽,然後,三人同呼“萬歲”。

這本來就是玩笑,偏偏姓孫的是盧家的女婿,於是乎,改頭換面,呂約就成了企圖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

而牽涉陳亮的,還有另外一件事。以前的一次宴會上,陳亮、呂師愈和盧姓家長同席。主人將一道加胡椒粉的菜,放在陳亮面前。這是當地的一個風俗,請席上最敬重的客人先吃,陳亮用完之後,就將他放在盧姓家長面前,請他品嘗。半月以後,這盧姓家長生病而亡。藉此次與呂家鬧糾紛,就告陳亮與呂師愈共謀,毒死了盧姓家長。

於是,縣衙就將陳亮和呂師愈呂約,一道關進了大牢。前邊那場鬧劇,頂多是酒後失德,胡言亂語,對朝廷不敬。也算不上什麼罪,后一“毒死人命”案,也沒有什麼證據,純粹是誣告。

而後,又有人向縣衙舉報。說陳亮索賄受賄。理由是他一向貧困,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當年祖父母和父親去世都無錢安葬,現突然間,卻蓋起了好幾間大房子,還買了幾十畝地,雖然他無官無職,但與浙東提舉朱熹交好,利用朱熹向有關官員索賄,這蓋房子買地的錢就是受賄所得。

身在獄中的陳亮,不禁憤懣之極: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朝野上下如此不分是非,着實可嘆可悲。

柳暗花明。陳亮的內兄、胞弟及學生四處奔走,到京城請託,為他申訴,葉正則、王淮也為陳亮說公道話。

呂皓在湖南一個縣裏當縣尉。多方營救陳亮及父兄,怎奈縣衙再三推脫。情急之下,上折向皇上申辯。

在奏摺中,呂皓說,漢代有個人犯罪,五十多歲了,還要充軍罰配。他沒有兒子,於是,十六歲的女孩子提縈,上書朝廷,要求賣身為奴,為父親贖罪,漢文帝為她的孝心所感動,放了她的父親。如今,他父兄為鄉人誣告下獄,為此,他情願辭官為其伸冤。大宋素以孝為立朝根本,不要讓身逢盛世的七尺男兒,不及幾百年前的一個女孩子。

孝宗皇帝看了奏摺,立即讓刑部找來案卷,粗略看了一下,扔在一旁,“秀才酒後妄言,何罪之有?”

就這樣,陳亮和呂氏父子在獄中度過兩個多月,才得以釋放。

六年之後,陳亮的噩運再次來臨。

一個叫史克良的,曾經在陳亮家幫過工,在永嘉縣殺了人,而被殺之人與陳亮父親發生過矛盾,事後,陳亮還對這個污辱他父親的人表示不滿。於是,被害人家屬就將陳亮告上縣衙,說陳亮是幕後主使,殺人同謀。陳亮再次入獄。

此次入獄,不同上次,是事出有因,而知縣又是御史中丞吳伯剛的學生。原來,此前,此年春天科舉時,吳擔任主考官。對這次考試,陳亮抱有很大希望,不料被這個主考官涮了下來。陳亮一向瞧不起見風使舵的吳伯剛,氣憤地說,“沒想到陳某年近半百,還要受無知小兒的擺弄,不中也罷,本人羞與此等小人為伍。”吳聽到此話后,就對陳亮懷恨在心。陳亮被誣下獄,正中下懷。吳伯剛向有關方面打招呼,指使知縣嚴加審訊,企圖屈打成招,置陳亮於死地。

獲悉陳亮的遭遇后,辛棄疾雖賦閑鄉里,無職無權,仍然想方設法營救。

否極泰來,一年以後,吳伯剛回鄉丁憂,辛棄疾的好友鄭汝楷任大理寺少卿,負責訴訟案件的審理核實。

鄭汝楷極愛喝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寧可三日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那時他們均在福州為官,初夏的一天,鄭汝楷請辛棄疾去家裏品茶。

鄭家的茶室設在書齋里,陳設簡樸,乾淨利落。

爐子上的水開了。鄭汝楷起身提着注水壺,洗茶杯,用茶匙取茶葉,而後倒入少量的水洗茶,泡茶的壺是白色瓷壺。

鄭汝楷對辛棄疾說,你看這水是山泉水,早上讓人去挑的。剛沖入開水,茶葉還飄浮在上,這時你既聞不到香味,也喝不出口感,只有靜待一會,茶葉逐漸沉底,葉片舒展,香味隨着熱氣漫漫飄散開來。這時,手捧茶杯,入口順舒,就會覺得香醇滿口。

茶杯也是瓷的,比酒船大,比食碗小。

辛棄疾依着鄭汝楷的樣子品茶,的確有所不同。

幼安兄,人生如茶。你看,喝茶的動作很簡單:拿起來喝,喝完放下。人生也是一樣,要拿得起,放得下,在官場中身不由己地飄浮,但內心要學會一點點沉潛下去,寧靜中找到自我,達到舒展、平和與純凈。

辛棄疾品一口茶,似有所悟:一個茶字象形又會意,茶不象酒那麼烈,人在草木之間,清茶一杯,如坐山林,如歸草木,甚好甚好。

唐人盧仝,世稱茶仙,寫了首後世傳誦的喝茶詩,幼安兄,知道嗎?

辛棄疾的確不知,請汝楷兄告知。

這首詩比較長,你要的話我抄寫與你。全詩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收到孟諫議寄來至精至好之好茶,第三部分,以悲憫之心對採茶人寄予深切的同情。第二部分是重頭戲,我們所說的《七碗茶歌》。詩人滿懷感激之誠,集中表現出獨自煎茶和痛飲七碗茶之暢快淋漓。

“一碗喉吻潤”,水潤喉是為品茶之基本。口乾舌燥之時,喝杯新茶,自然滿口生津,充滿滋潤。

“二碗破孤悶”,一語道破天機,直抒胸臆,茶乃醒世之物而非以酒解愁。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三千卷”,喝得頭腦興奮,清高孤傲的文人文思泉湧,搜腸刮肚,提筆吟詩作賦。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如和風細雨,如醍醐灌頂,平生遭遇種種不快和心中所有鬱結都已散發到九霄雲外。何以解憂,唯茶是求。

“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從第五碗到第七碗,則純粹是由物質到精神的一種感受和升華,是一種心會和享受的過程。從“肌骨輕”到“通仙靈”,再到兩腋生風,可謂把飲茶的愉悅和美感推向極致。“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玉川子”是盧仝自起的號,幾碗茶下去,已超凡脫俗,思慕蓬萊仙山,只想藉著茶的清香之氣飛去。

好詩,好茶。辛棄疾連連叫好。

為救陳亮,辛棄疾趕到臨安,向鄭汝楷陳明冤屈。鄭汝楷知道陳亮是光明磊落之人。就特別關注此案,經過再三審理,認為陳亮是天下奇才,沒有罪,不能殺,專門向光宗稟告案情,極力為陳亮辯白。陳亮終於被判無罪釋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園夢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園夢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廿二章 營 救 摯 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