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剿撫倭奴

第二十七章 剿撫倭奴

華夏都城,巍峨莊嚴,地處北方,乃是六朝古都,經濟、文化齊聚繁榮,乃是當世獨一的古都大城。

帝宮東來殿上,君臣議事。

金鑾殿龍椅之上端坐的正是當今華夏朝皇帝,金色華蓋之下正襟而坐,頭戴冕旒金冠,身穿鎏金龍袍,胸前五爪金龍祥雲翻騰,王霸之姿威儀天下。

玉階之下,百官群臣身着各式蟒服戰戰兢兢。

“陛下,昨日早朝所議之事,還請陛下三思而後斷!”身穿青蟒服的御史大夫匡天祥跪地奏請。

“孤意已決!勿再請奏!”皇帝說得極為堅決,沒有絲毫轉圜的餘地。

“陛下,臣奏請剿滅倭寇有四必剿之理,其一,海外倭寇此番精銳盡毀,理應乘勝追擊,此為一必剿;其二,倭邦之地孤懸海外,又無我中原華夏這般地大物博之資可供久戰之需,此為二必剿;其三,倭寇憑藉海上戰船迅疾,時常侵略我華夏沿海一帶居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剿難以平民憤,此乃三必剿;其四,倭寇素來不重信義,此番求和定是徐緩以圖韜養;臣敢斷言若不趁勢將其剿滅,假以時日海外倭寇必將成為國之大患!”匡天祥分條列款陳情上奏。

百官群臣之中,閃出一道身影,跪伏在地搶奏道:“臣亦有本奏!”

眾臣定睛一看,卻是上書房行走兼領兵部侍郎章玉京。

章玉京可是當朝狀元,經綸滿腹、才高八斗,天生八面玲瓏心,善於揣摩聖意而頗得聖寵,雖官階品級不高,在朝堂之上卻頗受百官尊奉。

皇帝端坐龍椅上,似乎早有預料,欣然笑道:“准奏!”

“臣不敢苟同匡御史的危言四剿論,臣以為海外倭寇此番求和稱臣,應允其稱臣納貢,方顯我華夏泱泱大國之風,據此,臣請奏納降倭寇亦有四不剿之理,其一,古之上將常言:‘殺降不祥’,倭寇既已請降便應納降,此為一不可剿;其二,倭寇孤島距離華夏海防千裏海域,戰船出海風險極大勝率極低,即便成功登島,必遭遇倭寇一族殊死抵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又有何意義,此為二不可剿;其三,即便取得了戰爭最後的勝利,剿滅倭寇佔領了海島,又要留下多少軍民駐防,而駐防的又是一座孤懸海外毫無戰略意義的孤島,此等勞民傷財的戰爭絕不可打,此為三不可剿;其四,倭寇據守海外孤島物資匱乏,此番倭寇一族元氣大傷,便是修養數百年也難以抗拒華夏,若拒不納降有損堂堂華夏大國之風,周邊高麗諸國如何看待華夏一朝,此為四不可剿。”兵部侍郎章玉京四不可剿之論瞬間便將匡天祥駁斥地體無完膚。

“陛下,倭寇一族天性醜惡且睚眥必報,假以時日恢復生機,又如附骨之蛆侵擾沿海百姓,朝廷有餘糧有雄兵尚且能夠收拾,若是朝廷無暇顧及,豈不是又留給子孫後代和沿海百姓無盡的災難和禍患,古先賢早已有言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還請陛下三思。”吏部尚書周源瑾稟奏道。

“陛下,臣以為匡御史所必剿之論並無不妥,臣所擔憂的只是若剿滅降屬,只怕四海八荒的藩屬小國都無心來投奔華夏,到時候陛下統御華夏四海的格局恐被打破。”禮部給事中徐朗一副中肯地說道。

“陛下,臣奏請剿滅倭寇!”都察院左御史方明奏請。

“陛下,臣等附議!”左立六七個大臣紛紛下跪附議剿滅倭寇。

“陛下,臣等奏請納降海外倭族!”右立十來個大臣紛紛下跪奏請。

“匡天祥,你一心主戰,無非就是想要挂帥督軍,你用心不良!”

“章玉京,百般阻撓征討倭寇,莫不是與倭寇有利益勾結!”

“這是勞民傷財的無謂戰爭!”

“貽誤了我朝創立這千秋功業的大好時機!”

一派主戰,一派主撫,一時間朝堂之上百官爭論不休,氣氛漸漸有些劍拔弩張的味道。

自古而來,歷朝歷代朝廷黨爭都是帝王心中的忌諱,當今朝廷的皇帝面色漸漸陰沉了下來,卻仍舊隱忍不發。

“陛下,先帝曾留下嚴旨,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章玉京之流主和派實在是數典忘祖之輩。”匡天祥眼看着皇帝面冷如水並無決斷,情急之下只得請出了先帝嚴旨。

這匡天祥所言果然字字誅心,章玉京等撫降派再不敢妄言駁斥,皇家先帝的威嚴絕不是做臣子的可以妄議的,只是匡天祥卻忘了這根底線,無形中也觸犯了龍鱗,言下之意若是皇帝不接受諫言,連帶皇帝也成了數典忘祖之輩。

但話已出口,匡天祥心中反應過來之時,方才口吐之言卻已如覆水難收。

“放肆!匡天祥,你請出先帝爺來脅迫朕,你這不是議政,你這是犯上!”皇帝龍顏大怒,再已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大聲斥責道。

天威震怒,匡天祥一干眾臣嚇得汗如雨下,紛紛磕頭乞罪:“陛下,臣等有罪,但求一死以諫陛下!”

明知是死,卻仍舊勸諫,自古忠臣,明知畏死,但更畏懼的是丟棄了心中的執念和信仰,匡天祥就是擁有這樣信念和信仰的臣下。

“你敢以死相脅?朕成全你。”皇帝手掌大力拍在龍案之上,將几案上的奏摺震飛起來。

“陛下息怒,臣有本奏!”列班群臣之中跳出一人,眉清目秀,二十五六年紀,一股少年人身上少有的淡泊清逸之氣,正是當朝探花郎閔蒼生。

閔蒼生少年即負盛名,可惜出身寒門久未博得功名,直至偶遇科舉主考歐陽胥,才得以舉薦免去鄉試,一路過關斬將奪得當朝探花名次,入朝為官之後官風素來清正,處處為萬民謀福,也不辜負閔蒼生這厚重之名。

“奏來!”皇帝素知這閔蒼生為官清正,並不在朝廷黨爭漩渦之中,所言必為朝廷大局所考慮,心中怒氣消停,也欲聽聽這中肯肺腑之言。

“陛下,自古聖君之側才有諫臣,能有匡大人這樣不畏生死而直言上諫的忠臣,實屬陛下之福也是華夏之幸,還請陛下赦免匡大人犯上之罪,臣亦有剿撫之策。”閔蒼生叩首上稟道。

“愛卿所言甚是,准奏!”皇帝龍顏大悅。

“愛卿有何剿撫之策,速速奏來!”皇帝復又端坐龍椅欣然而視群臣。

“臣以為,匡大人四必剿之論並非危言,倭寇一族天性劣毒且寡信少義,遺留不剿實屬後患無窮,華夏沿海千萬百姓之禍患;然陛下胸懷寰宇,若行此等滅族不義之舉,又怎能遠望萬國來朝的盛世之景,然若是過分寬容撫恤,不藉此次大勝給海外倭寇樹立訓誡之鑒,倭寇久必易生反叛之心,故倭寇既不能剿亦不能撫,須得剿撫並用方為上上之策。”閔蒼生如此既不贊成匡天祥剿滅之策,也不支持章玉京撫恤納降之計,反倒站在皇帝腳下而言,如此自然更得聖意。

“剿撫並用,愛卿細細道來。”皇帝讚賞之色溢於言表。

“天朝百萬戰船已將倭寇本島圍困,剿寇之功已至火候,如今只需撫恤則可達到臣所預期的剿撫共濟之效。”閔蒼生說道。

“如何撫恤?”皇帝問道。

“陛下必須給倭寇定下三條鐵律,方可撫恤納降。”閔蒼生伸出三根手指說道。

“第一,稱臣,倭寇舉族必須稱臣於華夏帝國,划屬我華夏藩屬之地;第二,納貢,倭寇舉族必須遣使入朝納貢,一年一貢,凡五年之期,倭寇族內王侯須得親自入朝叩拜天子;第三,赦免封賞,倭寇族王任免須得上報朝廷,接受朝廷敕封賞罰。”閔蒼生說道。

“這些同樣是一廂情願的安排,倭寇若反,稱臣納貢又有何用?”匡天祥同樣失望地與閔蒼生說道。

“納降之後,每年納貢便可使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往返,如此同化若干年,就算倭寇反叛,也不算征討異邦,只算得上是內剿賊寇,便不懼波斯、高麗諸國的非議,也算得上師出有名行王道正義。”閔蒼生似乎早有預料,遠見卓識地說道。

階下百官議論紛紛,十之八九都已認同閔蒼生所言,主戰與主降兩系官員也不敢作聲,皇帝已然有了主張,誰還願意無畏上奏,畢竟只有一個匡天祥。

“啟奏陛下,臣附議閔大人所奏剿撫並用之策!”漕馬運政監丞司馬平京上奏道。

“臣等附議!”又有十餘位官員紛紛附議。

皇帝目光逡巡,大殿之上的百官口所言大多是贊同剿撫並濟之策,帝王馭下講究權衡之術,臣下侍奉遵循展才適可之道,皇帝如何不知群臣心中所想,百官又如何不知皇帝心中所斷,皇帝知道議政的火候已至,是到了非凡決斷的時刻了。

“愛卿不愧是本朝的探花郎,謀慮深遠見識非凡,倭寇請降一事,依閔愛卿所言,朕已有主張。”皇帝欣喜地決斷道。

“擬旨!”皇帝一聲令下,上書房司筆早已備好筆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征討海外本島,本欲成不世之功,朕念上蒼之浩德,實不忍戮盡無辜,又感社稷無疆人道恆存之理,故宣旨恩施海外,納海外本島為我華夏疆土,封地為王土之邦藩屬之國,敕令建倭奴國,賞倭奴國王印,倭奴一族稱臣納貢永世為華夏之奴,欽此。”

“陛下英明,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山呼萬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俠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俠役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剿撫倭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