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精兵路線
“戰。”這三個營原本是禁軍之中最腐敗的部分沒有之一。原本這三個營的編製名存實亡,有於地理位置處於開封府邊緣偏僻地帶。那些上任的指揮幾乎來過一兩次之後就受不了這地方的艱苦,紛紛跑到附近的縣城裏面安置,坐吃空響。
直到高世德的到了這才讓他們徹底解放,感恩戴德的調離這裏。
高俅的背景,偏僻的位置,剛好的時機。天時地利人和全他媽的被高世德佔據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裏,憑藉燈下黑以及背後有高俅這一棵擎天大樹在後面給高世德遮風擋雨。別說孝敬上司,上司反過來跪舔。新兵招募兵部分派,高世德過去了,直接要走一半。武器盔甲工部負責提供更換,高世德過去第二天上百大車全新的武器裝備押運到營地。再加上高強度的訓練,軍餉錢糧充足的支撐下。短短半年八千悍卒欣然成軍,看着眼前這八千鐵骨錚錚的漢子赤裸着上半身手裏拿着護盾和長槍一招一式演練着高世德從前世記憶帶過來的一種組合技擊法。
方形巨盾身前一擺,震天動地。右手長槍架盾而出,“殺。”
一聲喊殺,長槍猶如神龍吐珠勢不可擋。
站如松,動如風。行如龍,勢如虎。令行即止,嚴格規範。無論是軍紀,個人素質,以及文化宣傳,高世德幾乎都全部到位。
就算是一群豬,都可以把他們訓練聽話。何況是一群精挑細選的壯漢,當然這些明着是朝廷的禁軍,實際上若沒有高世德的命令,誰也無法調動。好比一支潛伏的私軍,蓄勢待發。
高世德看着眼前雄風陣陣的軍隊,嘆了一口氣。還是時間太緊,北遼已經滅亡,女真已經在北方立國。眼看距離南下的時間已經不遠,再看北宋朝廷這邊。照樣是歌舞昇平,一點危機感都沒有。
高世德這般大張旗鼓的大搞軍事建設,早已經看着某些人的眼力。只不過高世德以前在東京城的名聲太丑,就連這周邊的開封府郊外縣級百姓談起高衙內以前的欺男霸女的醜事都是如數家珍。可想而知,這樣一個官二代。要錢有錢,要勢有勢,這般吃喝不愁的公子哥難得有閑情喜歡倒弄這些舞刀弄槍的。也算是見怪不怪了,畢竟你不能指望他這樣的廢柴能過弄出多大的名堂來,搞不好就是閑得蛋疼的大少爺下來基層混資歷。自己何不順水人情賣個乖,怎麼說也是在人家老爹手底下混日子,低頭不見抬頭見。拉近關係,混個臉熟那也算人情。
一個個的為官之道,圓滑至極。要知道在北宋末期的風氣已經是和南宋已無區別,重文輕武。軍中掌權的幾乎都是文人出生,那些敢打敢上的粗魯武將基本都是飽受排擠。很多都是低中階級,沒有什麼繼續往上的出頭之日。
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文人,怎麼會明白行伍之事。哪怕偶爾有幾個號稱知兵的統帥,可曾領兵出征。當然像張叔夜這等文武全才的總是特例,可一人之力面對幾乎遍地腐敗的隊伍,可嘆回天無力。
當然很多人不是說北宋還有很多名將嗎?
比如威震西北年事已高种師道和种師中兩兄弟坐鎮西陲邊疆,抗擊西夏。種氏三代為西北名將,他的祖父種世衡即為鎮守西夏的將領。种師道初任文職,因有謀略,后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可惜現在已經是古希之年,原著之中金兵南下包圍攻打開封府。他不聽麾下勸阻,決然揮師救援。
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而後京師失守。建炎中,加贈少保,謚曰忠憲。一代名將,若种師道不死,兵權仍在,北宋不會亡。可現實如此,可悲可嘆,一名為國盡忠喋血的老將軍。
种師中,京兆府人,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將。其祖父種世衡、伯父種諤、兄長种師道皆為北宋名將。种師中長於軍中,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金兵入侵,他率兵進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軍失約未至,陷入重圍,力戰而亡。詔贈少師,謚曰庄愍。非戰之過,國難當頭,不思進取。反而是內鬥橫行,一代忠心為國的老將軍活活被坑死。
何灌,何薊父子。何灌,字仲源,開封祥符人。武進士,初為河東從事,升河東將守邊,歷任提點河東刑獄,知滄、岷等州,提舉熙河蘭湟弓箭手,修渠引水溉田,選良田二萬六千頃,募士七千四百人,其治績為諸路之冠。童貫用兵西邊,何灌攻克古骨龍、仁多泉城,參與鎮壓方臘起義,遷浙西都鈐轄。后歷燕山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等。靖康元年,以河東河北制置副使迎戰金兵,戰死。何薊,何灌子。累官至閣門宣贊舍人。靖康元年,金兵攻京師,從其父迎戰,箭中左臂,傷重而死。
等等忠烈,為北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名將。但這些都是其中的少數,可戰之軍也都是常年作戰鎮守邊疆的大軍。
反倒是這些數量眾多養尊處優慣了的朝廷禁軍,一無是處。
高世德沒有實力去改變所以,但他也只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嘗試的去改變一切。將捨命,兵可戰。還有什麼可畏懼。
這安置在開封府郊外的三個大營八千人馬是高世德放在明面上官方的力量,除此之外別忘了在很久以前高世德就在東京城裏面埋下的後手。
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李逵和青面獸,高世德可是讓他們藉助太尉府的威勢統一了東京城內所以見不得光的買賣。這些年不斷的壯大,地盤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東京城。就連整個開封府的黑道上都有着幾乎不可撼動的力量。
幫派實力,憑藉著鏢局的模式和四川蜀中走起了一條走私路線。與西域的絲綢之路搭上了線,其中的利潤極為恐怖。因此發展到現在的人員已經超過了五萬人。至於具體數字,就算是作為掌舵龍套的楊志都一時半會說不清。不過隨隨便便在東京城乃至開封府拉起數千青壯那還是輕輕鬆鬆的。可想而知這得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