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八章 斷了念想

第一零一八章 斷了念想

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自然沒把郝景春及其部下的前途命運放在心上,而且他們被扣留在近衛軍第四鎮在安定城內的中軍大營裏面,也根本不知道現如今安定城周邊的形勢。

若是他們知道郝景春只有這麼點人,而且王允成、吳汝義、王克生還都不在安定城外,他們也決不會冒冒失失地讓人帶話給郝景春了。

與此同時,郝景春也不願意再造官軍的反了。

羅汝才和吉珪這幾個人的心思,他又怎麼能夠不知道呢?

羅汝才之所以選擇投降,不過是因為眼前沒有了活路,想着暫時投降了官軍,將來徐圖東山再起罷了。

可是郝景春真的很想問問羅汝才以及他羅某人的謀士吉珪,曹營做出了在臨洮城臨陣倒戈的舉動之後,將來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官軍,真的還有活路嗎?!

即便是奉天昌義文武大元帥闖王高迎祥不介意,可是八大王張獻忠又豈能放過他們?

到了那個時候,或許羅汝才可以推說為部下脅迫,然後把他自己摘得乾乾淨淨,可是他郝景春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說到底,正是他郝景春親手砍下了張獻忠的左膀右臂大西營悍將王復臣的腦袋啊!

不過,這個郝景春不愧是羅汝才曾經倚重的親信,雖然他不敢作亂,也不想作亂,但卻並沒有將羅汝才、吉珪搞的這些小動作告發給猛如虎,或者近衛軍第四鎮的都統制使王廷臣和監軍御史倪元璐。

郝景春接到羅汝才的口信之後,猶豫了大半夜,到最後,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平平靜靜地,在自己的營中一直枯坐到天亮。

第二天上午,同樣緊張不安地枯坐了一夜的羅汝才和吉珪兩人,知道大勢已去,只得跟着護送他們兩人入京任職的近衛軍人馬,離開了安定,離開了西北,一路前往大明朝的京師而來。

這一路上,羅汝才與吉珪兩人,在吳三桂和猛先捷所率五百騎近衛軍騎兵的嚴密看護之下,很快就打消了伺機逃走的念頭,老老實實地跟着隊伍,走潼關、進河南,爾後輾轉北上,終於在歷經了一個來月的長途跋涉之後,抵達了京師城下。

為了仿製路途上發生意外,吳三桂和猛先捷二人所部五百士卒,人人都是持槍挎刀,騎着來自西北的高頭大馬。

唯獨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例外,他們兩個人每人只騎着一匹乾瘦乾瘦的騾子。

雖說崇禎皇帝發往西北的聖旨上明明白白地寫着授予羅汝才明威將軍,實授錦衣衛指揮使司正四品指揮僉事一職。

包括吉珪這麼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崇禎皇帝也給了一個錦衣衛經歷司正八品知事的官職。

但是御前侍從武官出身的吳三桂,卻根本沒有將兩個人放在眼裏,一路上就是將他們兩人當做了押解入京的囚犯了。

若不是吳三桂自信羅汝才和吉珪兩人不可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逃脫,恐怕早就給他們兩個人一人準備一輛囚車了。

而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也有這樣的覺悟,知道皇帝老子在聖旨里封給自己的職務算不得數。

尤其對羅汝才這樣的人來說,當賊當官了,早就知道要是手裏邊沒有兵,誰也不會拿你當回事兒。

只是一步錯步步錯,事到如今,饒是他羅汝才狡詐如狐,對上一個同樣心機深沉而且極端高冷的吳三桂,他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過一天算一天,先跟着入京再說了。

到了北京城的阜成門外不遠處,負責帶隊護送的吳三桂,親自到阜成門的瓮城上,去聯絡入城的事宜。

畢竟京外這麼一支彪悍的騎兵來到京師城下,不可能就這麼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直愣愣地進城。

在西北的戰場上,吳三桂再怎麼悍不畏死、殺人如麻,到了天子腳下,也得倍加謹小慎微。

吳三桂在京師城內有宅邸,又是講武堂畢業,御前侍從武官出身,對於京師各個城門的情況都有了解。

尤其是曾經的那個御前侍從武官的身份,到了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發揮大作用了。

且說吳三桂策馬入城,前去聯絡送人入城,以及所部近衛軍將校士卒的駐紮事宜之時,留下了猛先捷帶着其他數百人馬,隔着阜成門兩里地的距離,守着羅汝才和吉珪兩個人。

“吉先生啊!眼看着咱們就要進了北京城了!今日一進這座城門,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從這城門裏走出來了啊!”

曹操羅汝才的身材原本就很高,骨架也很大,不過他的身體一直都偏瘦,如今經歷了崇禎三年冬天的飢荒,經歷了從安定城到北京城這麼一個來月幾千里地的長途跋涉,整個人幾乎瘦脫了相。

蓬亂的頭髮胡亂地在頭頂上打了個結,髒兮兮的,放佛已經幾個月沒有梳洗過了。

一雙細長的眼睛,陷在深深的眼窩裏,再配上高高的顴骨、塌陷的臉頰,以及髒亂的鬍子,還有前後左右持槍挎刀騎在馬上的近衛軍士卒,整個人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囚犯。

羅汝才騎在那匹乾瘦的騾子上,伸着寬大但卻瘦骨嶙峋的手掌,遙遙地指着遠處的阜成門,對吉珪說道:

“真是沒有想到啊,我羅某人會有這麼一天!更沒想到,到最後,竟是你吉珪陪着我羅某人走到這一步!

“吉先生,你給咱老羅說說看,咱們兩個人,今日入了這北京城,究竟是個吉是個凶,將來還有沒有活着出來的時候?”

吉珪騎着一批瘦弱的騾子,稍稍走在羅汝才的前面,此時聽見了羅汝才這個話,知道他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沒有死心,於是搖着頭苦笑了起來。

吉珪騎着的那匹騾子十分瘦弱,而如今的吉珪比那匹騾子還要瘦弱,髒兮兮的一件罩袍套在身上,看起來空空蕩蕩,放佛一陣風就能把整個人吹到天上去。

這倒並不是吳三桂有意苛待他們兩個,相反,一路上吃的喝的並不匱乏。

因為他們一行人赴京所走的道路沿途,並非如同西北各地那樣,還在鬧着飢荒。

到了崇禎四年的時候,河南、河北兩地依然貧困,可是經過了接連數年的大力移民和墾荒,他們沿途經過的各地官府,多多少少都還是有一些府庫存糧的。

再說吳三桂他們還帶着朝廷的聖旨和皇帝的手諭,不管沿途到了哪裏,也從來不跟當地的官府客氣,吃的喝的從不短缺,每到一地住的也都不錯。

而且,羅汝才好歹還是欽命的錦衣衛指揮使司正四品的指揮僉事,這個身份吳三桂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河南、河北沿途的官吏們,可不知道朝廷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自然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因此他們如今這一副模樣,完全是他們自己一路上茶不思飯不想,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給鬧的。

不過這一路走來,自從過了保定府之後,吉珪就已經想開了,知道已經沒有了機會。

河南各地也好,河北各地也好,崇禎四年春旱依舊,只是他們沿途所經的各地,到處都有成群結隊的鄉勇團練,在本地官府的主持下疏通溝渠,挖掘深井。

等到他們這一行人,過了保定府之後,大明朝京畿之地的城鎮,一派商旅往來店鋪林立的面貌,就是鄉野之間也是阡陌縱橫物阜民豐的景象。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吉珪深受觸動。

吉珪是讀過書的,雖然連個秀才都不是,但是其縣衙小吏的出身,卻也讓他有了與羅汝才不一樣的眼光。

自從過了潼關之後,這一路所見所聞,與他數年前所見所聞的情形大為不同。

這些地方的乾旱依舊,甚至不下於陝甘之地,可是這些地方的民心卻已經安定了下來。

再也不是過去那種餓殍遍地、流民遍地,只差一把火就能燒起來的一堆乾柴了。

吉珪想着離開陝西之後一路上的見聞,苦笑着搖了搖頭,側身對羅汝才低聲說道:

“將軍啊!時至今日,夫復何言!吉某陪着將軍一路行至此地,沿途所見所聞,與陝甘等地已是大為不同!天地雖旱,可民心未亂啊!

“以吉某之見,這天下板蕩數年,恐怕終究還是天命在明!也是朱天子天數尚在,命不該絕!

“若是將軍今日信得過吉某,就請聽吉某最後一言,還是斷了過去的念想為好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月當空照中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日月當空照中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零一八章 斷了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