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困獸猶鬥
左武衛有六萬人的監製,但是在楊素接收靈州的郡國兵之後,總兵力達到十三萬。
楊素一聲令下大軍全面開拔,這一次沒有再分前軍、中軍、后軍等部,而是除了左武衛親兵一部之外所有軍隊按照佈置分散,每支軍隊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裏到達預定的位置,然後對大同城外的突厥都蘭一部發動突然的襲擊。
左武衛本身的騎兵數量原本只有兩萬,但是在接收郡國兵之後,楊素手裏的騎兵數量達到了五萬。他這一次是想用一萬陌刀手和五萬騎兵正面去對抗突厥人的四萬人。彷佛是認定此戰必勝那般,他讓步卒分散到各地要道堵截突厥潰兵。
陳宗澤是三千陌刀手的指揮官,如此當然是在楊素的率領下向大同城前進。
大量軍隊行軍絕對無法隱匿行蹤,突厥突厥人很快發現有隋軍在向自己靠近。而在這之前,突厥人已經進攻大同城四次,有兩次攻上城牆差點就攻陷大同城。
突厥人發現有隋軍靠近時,他馬上派出快騎招集散落在各地的騎兵,原本在攻城的三萬餘突厥人也向後退了十里,像極是想在那片較為平坦的地方與前來迎戰的隋軍堂堂正正戰上一場。
楊素得知突厥人主動拉開距離時下令軍隊放慢前進的速度,他顯得極為小心,杜絕因為傲慢行軍而中埋伏的可能性。
上位者們在排兵佈陣互相鬥智,身為軍隊將領的中級指揮官也忙碌着約束士兵準備接戰。
宇文士及如此對陳宗澤說:“突厥人退到那裏明面上是想與大隋堂堂正正一戰,實際上是害怕後路被截在做撤退準備。”
陳宗澤對此深以為然,突厥人這一次進犯大隋並不是為了攻略土地,他們是搶劫來的。
突厥人沒有在大隋援軍到來前攻陷大同城好好的劫掠一場,現在的突厥又分為多部,進攻大同城的突厥人絕不願意在這一戰中消耗太多的兵力,以致退回草原后被其他部落吞併。
下面的將領能夠想到這一點,那麼身為主將之一地楊素沒有理由想不到。楊素在確定沒有埋伏后馬上命令軍隊加快速度,想要用騎兵部隊咬住突厥人的人馬,為堵截要道的其他兵馬爭取時間。
號令一下,大隋五萬騎兵縱馬馳騁,在騎軍將領的率領下先行突進。
隨着越來越靠近突厥人的營地。大隋騎兵開始頻繁與突厥騎兵發生小規模地遭遇戰。驍勇地大隋騎兵在交戰中勝多敗少,救出許多被擄的邊境平民,奪回了大量被劫掠的財富。
遠在靈州首府的楊廣得知自己地叔叔楊素不顧帥令自行輕進時氣得跳腳,但是他不能派人痛斥。相反地,他要一聲不吭地接受楊素違抗軍令的事實。一面派人催促高和燕榮加快行軍速度。
前鋒部隊與突厥人交戰之後向後方報告。回到中軍地人用迷惑地口吻和楊素如此說:“前方的突厥人似乎不是都蘭可汗的手下……”
楊素接到軍情后也是有點迷惑,他原以為與自己交戰的人是都蘭可汗,打了幾次才知道不是,這讓他感覺十分沒有面子,命前方的將領活捉幾個突厥人好好拷問,這一問才知道對手不是都蘭可汗而是達頭可汗。
雖然兩個人都是突厥的一部可汗,但是不同部落的交戰方式是絕不一樣的,如此楊素也趕緊調整戰略。
任何時代都講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就不用說了。就是了解自己地軍隊戰法與特性。知彼當然是了解對手,那麼怎麼去了解對手呢?首先不是了解對方地軍隊。而是去研究敵方的主將性格,從敵軍主將地性格上去判斷敵軍有可能採取的步驟。
所謂性格絕對命運,一個人的性格不同,那麼面對抉擇時的選擇是絕對不會一樣的。
自覺丟了面子的楊素有點惱羞成怒的意思,他過大同城而不進,徑直領着留在後面的一萬陌刀軍、兩萬步軍、一萬騎兵向達頭可汗的營地逼近。
在楊素的本軍趕到前,達頭可汗已經多次嘗試突圍,但是由於被隋軍的騎兵死死咬住,結果只能邊打邊退,撤退的速度慢得像是烏龜在爬。
在楊素以為騎兵可以咬住達頭可汗防止逃跑時,一件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堵截達頭可汗後路的隋軍被一支不明歸屬的突厥騎兵突襲,由於堵截的隋步軍沒有太關注後面,突厥騎兵只是幾個衝鋒就焚燒了隋步軍的營寨,大量士兵死在馬蹄之下,如此堵截達頭可汗的一路已經被突破。
達頭可汗得知包圍圈有缺口后大喜,他演繹了一次壯士斷腕,留下一萬騎兵與左武衛所屬的騎兵鏖戰,自己帶着兩萬餘騎兵從突破口撤退,終於從大同城撤到以北的草原邊緣進行休整。
撤到草原邊緣的達頭可汗沒有馬上逃進大草原腹地,他與來援的己方後續部隊會合,總兵力又到達四萬餘騎。因為不甘心就此以失敗告終決定在草原上等候楊素的左武衛,想要借騎戰驍勇的突厥騎兵在草原上擊敗隋軍,然後衝殺進去好好地劫掠一場補回損失。
楊素得知突厥人逃跑時大為懊惱,他向身在靈州的主帥楊廣報告后就又率軍追上,想要用勝利雪恥。
陳宗澤和宇文士及由於都是陌刀軍指揮官的關係從頭到尾還沒有參加過作戰,不過他們卻是因為一直跟在楊素本軍,所以十分了解戰事的發展過程。
他們多次交換意見,陳宗澤也再一次發現宇文士及的不凡。
宇文士及似乎在軍事上有着不錯的才能,總是能夠在聽到軍情的第一時間判斷出雙方的態勢,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大同城戰場時,他就說堵截要道的本方軍隊一定會被突破,結果真的被突破了。他又說達頭可汗退到草原邊緣時不會就此甘心退走,結果還是被他說中了。
陳宗澤多次問:“那你為什麼不向楚公建議?”
宇文士及笑着反問:“你認為楚公會聽我們的么?”
答案很是顯然,楊素連楊廣的軍令都不理會,這位楚公怎麼會去聽他們這些小輩對戰局做出什麼見解?
大隋的幾個實權人物都像極是偏執狂一般。
高不必說,這人因為受寵而狂妄自大,幾乎除了當今皇帝誰也不給面子,強硬地保證軍方的利益,但實際上卻是被世家門閥瓜分得差不多了。
楊廣就更懸乎,只要是認定一件事情,無論前面是刀山火海還是什麼,他肯定死不回頭。
楊素呢,這位楚公個性其實還算圓滑,但是和楊家所有人一樣,他愛面子,為了面子從不會坦誠錯誤……
大軍過大同城而不過,連一個都沒有留下就導致戰後的大同城就像是被遺棄了那般,城牆下的屍體堆積成山,城內被破壞的街道破舊不堪,像是突然被爹娘丟棄那般滿城皆泣!
楊廣似乎是在靈州首府等不住了,也可能是為了防止再有大將不聽從軍令,他思量之後將整個主帥指揮班底搬到了前線,直接就住在最靠近前線的豐安鎮總督戰事。
主帥的舉動刺激到了三路大軍的主將……
四月,高命上柱國趙仲卿率兵3000為前鋒,進至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北),與突厥相遇,連戰7日,大破突厥;隋軍繼續追擊至乞伏泊(今內蒙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黃旗海),再次大敗突厥,俘虜千餘人,雜畜萬計。
燕榮,這位本應出現在前線戰場的上柱國,他竟是因為一場雨的關係停頓不前,導致楊素的左武衛為了不讓達頭可汗逃跑,不惜血本地調動騎兵在大同城以北的平原與達頭可汗四萬騎兵發生大規模交戰,最終以戰死數千將士、傷者過兩萬餘的慘重代價擊敗達頭可汗,將殘餘的突厥趕到沙漠旁邊圍困起來。
等待陌刀軍到達戰場時,陳宗澤看到的是戰後的一片凄涼景象,還有那被圍起來的突厥人。
楊素再一次聚集眾將時,沒有得意,相反似乎感到很疲憊?他看着陳宗澤等從頭到尾沒有機會參與作戰的將領:“困獸猶鬥!諸君,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陳宗澤、宇文士及、尉遲典、封德章等陌刀軍將領目光炯炯地迎上去……
“明日,你等出戰,務必如牆而進,摧毀敵軍之營寨,殺絕突厥人!”
殺絕,這是一個多麼令軍人為之熱血沸騰的詞,讓長久養精蓄銳等待一戰的陌刀軍統領們哄然應:“遵命!”